站在悬崖边上“搞演讲”,谁能比这家车企更“心大”?

“我们已经身处生死局,退无可退了。”

“大家必须清醒认识到,东风本田已经站在悬崖边缘。”

……

东本潘建新的一番言论,表面是激励团队“放手一搏”,实则隐藏着东本的发展颓势。短短几年时间,东本月销从20万降至4.5万辆,与自主品牌的快速崛起,形成了强烈反差。可能东风本田也没有想到,曾经加价都要买合资的中国汽车消费者,竟然清醒至此。

但事实就是如此,即便没赶上东本的“好时代”,潘建新也只能面对现实。问题是,在销量连续下滑,内部沉疴严重,产品竞争力不足的现状下,潘建新的“呐喊”更像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看似用力,实则毫发无伤。

站在悬崖边上“搞演讲”,谁能比这家车企更“心大”?-有驾

当习惯了“躺着赚钱”的东本,被困在新能源时代的“生死局”里,口号如何喊并不重要,关键还得看思维能否转变。那么,这一次,东本能否“自救”成功呢?

断崖式下跌的销量

如果不是看到官方消息,可能谁也想不到,“退无可退”“站在悬崖边上”“最后一搏”这样的标签会被打在东本的身上。事实是,这样的悲情言论的确出自于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潘建新的发言里。而如果大家去看过东本今年以来的业绩表现就会发现,现实远比潘建新所说的还要严峻。

本田中国发布的最新销量数据显示,7月汽车销量44817辆,同比下滑14.75%。这已是本田在华销量连续下滑的第五年。1-7月,本田在华累计销售359969辆,同比下滑23.16%。要知道,五年前(2020年)本田还能保持在162.7万辆的年销量,五年后就折损过半,这样的数据对于本田而言无疑是可怕的。总数据下降,与在华合资公司的业绩萎靡有着直接关系。根据相关信息,东风集团股份产销快报数据披露,2025年1月份至6月份,东风本田的销量分别为19971辆、17616辆、38137辆、22036辆、24185辆、27045辆,相较于上一年同期,同比分别下滑了69.3%、36.23%、12.29%、33.8%、26.7%、23.6%,这已经是东本连续六个月出现销量下滑。

站在悬崖边上“搞演讲”,谁能比这家车企更“心大”?-有驾

而今年上半年,东风本田累计销售新车14.9万辆,同比下降37.4%,从数据上看,东本也是东风汽车旗下各个整车板块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家。如果从年度数据来看,2021年至2024年期间,东风本田已经连续四年销量接连下滑,别的不说,我们就说去年。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东风本田全年累计销量为42.82万辆,同比下滑29.2%。

如此看来,潘建新的言论并不算夸张。业绩降幅这么大,时间线这么长,又是“跨国”打仗的合资品牌,东本的处境可以说是很危险了。

聊胜于无的自救

“让听得见炮火者呼叫炮火,让看得见用户者决策产品。”

潘建新的一番言论折射出东本过往“自救”行动的失败。而作为传统合资车企代表之一,到了现在还在经历如此严峻的转型阵痛期,也证明了,这几年东本的转型举措,几乎对其竞争力没有什么提升作用。

究其原因,或许还是因为号角吹得太响亮,行动上却没有实质性的改变。新势力们都已经凭借天然的先发优势不断迭代升级了,各大品牌的“粉丝经济”也已经玩得炉火纯青,而东风本田还被困在概念转变阶段。要流量没流量,要新技术又没有新技术。口号震天响,感动了领导,感动了自己,唯独感动不了市场。

站在悬崖边上“搞演讲”,谁能比这家车企更“心大”?-有驾

那么,东本真的从未努力过吗?我们并不能将这个问题的答案绝对化。早期的“e:NS”系列大家应该还有印象,这算是东本为电动化转型做出的努力之一。只不过,这一系列依赖油车平台改造,不但没能赢得市场好感,反而因此暴露出东本的消极情绪。之后的新品牌“灵悉”想以12万元的起售价破局,但奈何比亚迪、小鹏、零跑等品牌的同价位产品早已形成了碾压优势,给东本新车的生存空间极低,截至6月其累计销量还不足千辆。

低端行不通,东本也想过走高端。问题是,高端品牌“烨”旗下的S7上市之后,又出现了定价问题。近26万元的售价没有获得好的反馈,不到40天官方就进行了大降价。直降6万元的仓促降价策略,让越来越多消费者望之却步。新能源产品破局未果,销量主力只能集中在CR-V上,潘建新此次发言中对东本基本盘的自信表述大概也是源自于此。

站在悬崖边上“搞演讲”,谁能比这家车企更“心大”?-有驾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随着燃油竞品智能化加码以及新能源竞品数量增多,在本田整个大盘里看,以CR-V为主的燃油基本盘其实早已松动。比如曾经月销轻松破2万辆的雅阁、CR-V、皓影,今年7月,三款车型合计销量不到3万辆。哪怕是主流的思域月销也不足4000辆,飞度甚至不到100辆。聊胜于无的自救行动,配上早已松动的燃油基本盘,实在让人难以相信,东本还有什么放手一搏的底气。

走不出的体制做派

“警惕惯性思维固化,困于传统做法导致应变迟缓;警惕形式主义滋生,沉迷PPT报告而脱离一线实践;警惕责任担当缺位,借流程制度推诿,丧失决策魄力。”

“在乘用车电动化渗透率突破50%的今天,我们的对手已经用‘热兵器’作战,而我们不能再抱着‘冷兵器’犹豫。”

潘建新在这次发言里提出的“三个警惕”,看起来剖析了核心问题,实际上还是流于形式的一场“演讲”而已。明知道东风本田当下面临的困境,不是一个“口号”就能够解决的事情,但东本还是继续玩起了体制思维。什么事都没做之前,先开个动员大会。换句话来说,如果东风本田要对过往组织架构的沉疴刮骨疗伤,那么这几年的电动化转型早该有成果了,又何至于等到现在?

站在悬崖边上“搞演讲”,谁能比这家车企更“心大”?-有驾

同样一批高层,五年前能把业绩做的风生水起,五年后就让业绩跌入谷底了,这显然有做出什么改变。而“躺赢”久了,想站起来,甚至跑起来,就非常困难了。再说的直白一点,东本如今的困境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产品,二是思维。产品方面,东本如今的市场口碑也不太行,随便搜索一下,就是一大堆产品召回信息。别的不说,光是今年就有好几轮。比如今年六月份,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和《机动车排放召回管理规定》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 召回编号E2025M0108V:自2025年8月31日起,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召回2022年2月10日至2024年9月23日期间生产的部分国产汽油版及插电式混动版英仕派(INSPIRE)、混动版HONDA HR-V、混动版思域(CIVIC)、混动版及插电式混动版思威(CR-V)系列汽车,共计139621辆。

车都没卖出去多少,光召回就这么一大堆,这也说明东本在产品方面的不靠谱。

站在悬崖边上“搞演讲”,谁能比这家车企更“心大”?-有驾

当然,产品层面的问题或许还能通过布局和品控改变,而体制思维的根深蒂固恐怕才是绝杀。更关键的是,合资品牌往往有着决策困难的通病,比亚迪

可以在几个月内推出全新车型并快速迭代,但东本这样的合资品牌,可能为一个配置调整都得开会讨论半年。如此效率之下,东本想翻身,可能性极低。

结语

东本的确站在了悬崖边上,但这场“生死局”,并非是潘建新用几次“演讲式”的会议就能改变的。不管是潘建新所说的“放手一搏”,还是“果断出牌”,我们都并未在东本身上看到什么实质性的“筹码”。表面上看,东本的“变革口号”喊得的确响亮,实际上,要让“躺平”惯了的领导们转变思维,困难重重,否则过去几年东本的“自救”也不会屡战屡败了。更何况,新能源汽车竞争都已经进入下半场了,东本才意识到这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时代,也显然为时已晚。这一回的“刀刃向内”能坚持几天,谁又知道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