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保险费是不是有点多?一年一度的车险快到期了,今天终于打电话续费。说来也怪,这是我第九个年头了,累计花了2735块多,但车基本用不上,感觉自己亏得挺大。
我每天上下班基本不用车,坐公交,偶尔出个远门才会开车去乡下老家。平时车都停在小区车位,放着也是浪费。最神奇的是,连续几年油钱都没花过,不得不说,搞得我都开始怀疑自己买车的意义。车用没用到,保险花钱还得继续。就这九年,几乎没出过大事,连个刮蹭都少的可怜。
假如让我自己算,其实我感觉养车亏得挺惨。花在保险上的款,从表面看可能不算特别高——大概每年300多,合到每月三十多块钱。结合车的累积成本,还有我买这车时的心理,感觉越算越亏。尤其是每次续费前,看着保险公司账本,心里那点小算盘就翻腾:他们是不是觉得稳赚不赔?估计吧。
有人说:你都没出险,保险不就亏大发了?我倒觉得,减少出险其实还能省点钱。每次出险,除了理赔,还得跑脚本、修车、备件,时间和心情都是成本。说白了,把保险当成一种怕出事的保障——其实就像我搭公交一样,花点钱换个心理安慰,也算值。
记得有次朋友买车,他跟我说:一年保险,差不多也花到3000,差不多得算入车的整体花费。我当时就心里偷笑:哎,朋友你知道吗?咱们这种用不上的车,没用几年就折旧得不行,保险反倒是最低保证。我刚才翻了下笔记,估算保值率大概在35%左右(这可能有点偏差,但估计差不多),买了二手车不到五年,直逼折旧,保险费几乎成了配角。
对比一下同价位的SUV或者轿车,我的车算是很普通,也就几万块钱的车,保险每年也就三百来。跟新车(很多新车会有5年免费保险)比,我就是吃亏了不少。新车用几年,保险还能优惠点;我这车用个十年,保险当然得慢慢堆积。
其实我有个想法,保险公司是不是玩了个心理学策略?钱其实不多,但久而久之,累积起来就变成一笔收入。且不说赚的最多的还是续费的说法,单是看他们的操作:续保、打折、促销,感觉他们挺懂得怎么把潜在亏损变成收益。我一直在想,究竟几块钱的保险费,花了是不是就是在保监局的账本中某个数字?我认识一个修车师傅,他说:平时你的车几乎不用修也不出事故,但保险公司一年赚千百上万。
我还是觉得保险就像是穿鞋,虽然花钱买了,却几乎用不到。偶尔出个门,放心点儿,心里也踏实不少——但也没必要非得为这点保障,一年花出三百多,感觉都可以省着钱多买点小玩意。
(这段先按下不表)你说,保险是不是还能用得聪明点?比如说,花少点钱,自己备点意外应急金,反正出险的几率也不大,反而多存点备用金,省下来也够点小车维修的。要不然,每年花的钱,搞得我都怀疑这车到底哪年才能回本。但我也知道,没保险,出了事就真没办法。
对了,和这九年里的体验结合,真心觉得保险费自家心里还真不是个小数目。估算下来,修个车维护、保养,每年也就个一两千(不算大出险那种),而这保险费,一年也就是那300块左右——这36块钱就能买瓶饮料,可这份安心其实挺贵的。
你们知道吗?我曾经试过用估算来搞个危机预案——假设我车出点小事修一下,可能得花个五六百,能出两次事故?不可能的,吧。那这三百多块算啥?还是保险公司稳赚不赔,但我闲着没事也会琢磨:他们是不是看出了咱这种用车频率低、事故率低的车主的心理?反正我看了好多评论,其中还有人说:保险就像是个心理安慰剂,花钱买个心理平衡。我觉得确实如此。
有时候我也在想,保险是不是也应该差异化。同样的车,不同的人能不能按用车惯来差别定价?比如我这车几乎不用,保险可以给点特别优惠。毕竟,现在很多车险都是标准套餐,不管你开得多还是少,价格基本一样。这逻辑,我觉得挺不合理。
说到我就懒得再琢磨了。保险费就是这样,一方面觉得多花点钱保障自己,另一方面又觉得根本用不上。会不会有人跟我一样,花了九年,累计2735块,几乎没有用上?或者说,这钱本身就是买个心理平衡。想想要不要试试省点保险费,自己多存点……也许是真个心理战。
终于想问:你们有过类似的感觉吗?是不是都觉得,保险费这个事儿,就像买了个安心套餐,但……究竟值不值?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