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全民智驾时代”正以龟速撞向我们,而我们则像个幼儿园毕业班稚嫩的孩子,踮着脚够不着方向盘,只能一边喊着“我要开车”,一边期待着科技爸爸把豪车钥匙塞到手里。但别天真了,这个梦想被吹得有多大,你的钱包就得跟着缩水多少。仿佛越贵越智能,越智能越有尊严,最后一翻兜,尊严一次性消费品,你只配当工地里划水的临时工,哪有什么美好明天,明明只有“即刻付清”。
本期“科技荒诞事”,轮到又一个全新大六座SUV横空出世。听说是大六座,就像家里突然多了个饭碗,结果父母语重心长:“饭还是那么多,爱你也没变,你挤着点吃吧。”所以六座车不是多了仨位子,是多了仨理由转卖生存焦虑。
新车一出,官方谍照甩在人脸上,老实说,比你朋友圈晒的滤镜自拍都要含蓄,遮遮掩掩、羞答答,恨不得钻进地缝。分体式大灯、大直瀑式吸氧格栅,大到你以为是库里南亲戚。只不过这年头,谁还在乎车灯?上路一堆远光狗,天天搞的跟警匪追逐似的,最该配个思路清晰的主人。设计师倒是有自信,觉得这堆大灯能自动过滤你那张丧气脸,直视前方,就是明天。明天有没有更好不知道,空气悬架、电子后轮方向,反正都包邮到家。
等侧面谍照一出来,大家都口似悬河地夸尺寸。以前我们有句土味广告,“论身材,谁与争锋”。现在有钱人都看长度,车长超过5.3米。小时候比叉腰肌,现在比车长轴距,这是不是纯正的“尺寸焦虑”,留给心理医生猜。门把手还故作神秘——半隐藏式。汽车公司真会玩科技擦边球,总搞些羞羞的“半撩式、半隐藏”,意思是:不给你全打开,懂得都懂。其实和家里冰箱门一样,不到饭点不给你开,也别问为什么。
讲到这里,你以为大六座真能解决生活容量吗?第三排巨窗像给家挣光彩,意在让外人看你“人生路宽敞”。实际上,谁坐第三排谁懂,皮椅多豪华,脚下还是那一片荣耀——被逼就范的慌乱和局促。人性嘛,从来不是宽大座椅能包容的。有的人天生习惯窝进一切“有限空间”,无论脚下地铁还是 SUV大肚。
你以为这是结束?不,科技不能停,它一定要在你脸上再摆几个新名词:4颗激光雷达,华为乾崑智驾ADS 4,听着像武侠小说门派绝技。把这玩意装在车上,你就能开挂?别逗了,市政道路跟武林大会一样复杂,哪怕激光雷达再多也挡不住你隔壁大爷一记左转飘移,自动驾驶都是玄学,只有搁在 PPT里才绝对安全。豪车广告那句“安全守护每一程”,其实不如改成“安全,谁玩得起谁守护得住”。对于开不起车的老百姓,守护的只有医保和买不起的未来。
说到鸿蒙座舱5.0,名字倒是很有未来感——至少比你用的旧手机系统听起来上档次。功能花花绿绿,彩电冰箱统统包。一上车你就变身大数据试验田,连你走神的脑电波都不放过。“智能座舱”,一边把你圈进数字笼子,一边嘲笑你满地找牙。别以为把自己关进科技玻璃罐,就是高端人类。归根结底,大家都是“付费体验官”,“信息流里躺平狗”。
动力系统那叫一个给力,“智能超混,综合续航超1400公里”。这个理论续航给你灌的鸡汤能让你狂奔一周。可惜啊,我们大多数人每天早晚都在 10公里的泥潭里挣扎,偶尔来个 1400 公里续航,仿佛一辈子攒的小红花都不够换高速路一个歇脚站的煎饼果子。省钱?省心?你信广告就是信猪会飞。其实能源焦虑才是新资深中产的根本特征,都买上百万 SUV 了还在乎两百公里电耗的那一脚油门,看来首富之路遥不可及,首先得会算账。
当然啦,六座新车出来,不是“横扫千军”,而是马上在理想、问界、领克的广告轰炸中被拍到墙上,变成贴纸。新赛道就是这样,大家拼命往一处扎堆,比家里小区早高峰的电瓶车还密集。至于顾客,看谁皮够厚,全靠提前支付押金做主宰。理智的人其实早都不买新,理由很简单:新车容易出bug,就跟新政府容易出摊儿主意一样,没法信任。
回到核心问题:这波新科技新车型是给谁造的?表面上讲是“智慧出行、高端享受”,其实大部分人跟智慧无缘,享受更别提。钱没你想得多,路也没你想得远。中国家庭要靠六座SUV解决出行?别傻了,真正出远门还不是带着半箱泡面再加上被蚊子咬到连夜回城。大六座,不过是新时代的“阶层幻觉”,没人说得出口,但你知道自己是在模拟上流人生。
如果你对激光雷达、空气悬架、智能座舱动心了,记得问问自己:你是需要这些,还是需要被别人看见?六个座位,全家围坐,结果没人有时间同行。科技公司真会抚慰人心,用未来感哄你,其实只是在重新包装“孤独感”。科技越进步,人越空虚。这逻辑和朋友圈炫富一样——关注的不是用得好不好,而是谁更像样。
想象下未来:某一天你终于开上了大六座SUV,里面科技全副武装,结果你爸妈还是坐进小区门口那辆老面包车,弟媳提前抢位、侄子强占充电口,智能化变成家庭内卷新战场。到时候别说自动驾驶,光抢第三排就能闹得比二手房摇号还热闹。
顺带一提,那些年我们梦想“买辆大车全家一起旅游”,最后发现家里人最大的默契就是:每次出行能不一起就绝对不一起。科技进步最大受益者是品牌方,受苦的还是你的小钱包。你以为握有未来,其实未来从不属于你,只归广告公司账上。
再回看那组“官方谍照”,大家都像在看时装秀。只不过无论你怎么看懂大格栅、分体灯、科技座舱,等到钱包饿着了,审美就是“谁便宜谁好看”。搞笑的是,豪车品牌和你之间永远隔着一道心理围栏——他们拼足科技感,你拼死社交属性,最后发现,朋友圈赞和路上的回头率,没法直接换电费。
当代中年人的科技生活,外表是数字座舱和自动驾驶,内核都是“谁也别管我,烦死了”。SUV越大心越慌,座位越多关系越淡,续航越远路越累。看似惊人的进步感,其实只是在焦虑与欲望边缘反复循环,换一辆新车,还是老样子。你拥有了全家人的科技,但父母只想关掉语音助手,孩子只想调高后排WiFi速度,你只想按下静音键,把一地鸡毛变成一车静谧。
说到底,每一辆新车发布都是一场信息过载的马拉松,品牌在科技自嗨,你在钱包自闭。信息时代的豪车谍照,像是时代的一场大型cosplay秀,你猜不到下一个流行妆容是什么,只知道永远“有钱难买我开心”。最后别问我怎么看国产SUV之争,毕竟高端是别人的,彩虹屁也是别人的,我只负责穷得真实。等哪天自动驾驶能带我飞离消费主义,咱再聊聊未来,反正这会儿,我的智驾只装了两个字:存钱。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