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哪吒高合复活信号从哪来?造车新势力复活容易吗?

2025年的新能源汽车圈,正上演一场惊心动魄的"复活赛"。

这三位曾经的"落魄贵族"——威马、哪吒、高合,在2025年集体传出了"复活"信号,三家都有重磅动作,搞得整个行业都在问:这些年销量动辄十几万台、融资百亿起的昔日明星,真的能从ICU里爬出来吗?

从2022年开始,这三家集体暴雷。

工厂停工、门店关门、车主维权、创始人行踪成谜……一个个曾经光辉的名字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

现在他们突然集体冒头,是要"原地复活"还是"垂死挣扎"?是真的有救,还是只是在做最后的艺术表演?

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这个话题。

威马哪吒高合复活信号从哪来?造车新势力复活容易吗?-有驾

威马/哪吒/高合"复活"信号从哪来?是真动作还是假热闹?

威马、哪吒、高合的"复活"信号已经不是什么小道消息了,这都是公开的、有官方确认的大动作。

先说威马。这家公司在2月发布了重整方案,计划在2025年完成复工复产工作。根据官方披露,威马在7月15日还专门向供应商发布了《致供应链合作伙伴白皮书》,明确表示将于9月恢复EX5和E5两款车型的生产,目标年销量1-2万台。虽然这个销量数字看起来不起眼,但这代表威马正在从"完全停产"走向"试探性复产"的过程。另外,威马的创始人沈晖虽然目前工作重点在海外事项(出口业务、国际融资等),但公司的核心研发团队约30多人一直被保留下来,没有解散。威马还在和山东等地方政府谈代工生产的方案,这说明他们真的在为复工做实际准备,而不是空喊口号。

再看哪吒。在2月的股东沟通会上,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官宣正在进行E轮融资,融资规模预计40-45亿元,其中领投方计划出资约30亿元。这个融资方案在3月有过一些变化,E轮融资最终确定为30亿元,原定3月底交割,后来因为高债务风险的问题延期到了4月。虽然融资过程遇到了一些波折,但这至少说明还有投资方愿意拿真金白银来赌哪吒的未来。除了融资,哪吒还在3月和泰国融资公司NLTH达成合作,获得了10亿泰铢的信用额度(约2.14亿元)。更有意思的是,哪吒在南亚市场(泰国、印尼)的出口销量相对稳定,这成了融资方看中的亮点。说白了,哪吒虽然在国内市场掉队了,但它在国际市场的口碑和渠道,还是能吸引投资方的。

最后聊高合。这家公司的动作最大,也最戏剧化。5月22日,江苏高合汽车有限公司新成立,注册资本14326.65万美元(约10.3亿元)。加拿大电动汽车公司EV Electra成为最大股东,持股69.8%,华人运通(原创始人丁磊的公司)退居其次,只持股30.2%。法人代表换成了黎巴嫩商人Jihad Mohammad。高合不仅获得了10亿美元的投资,还承诺了未来三年不低于10万辆或30亿美元的海外采购订单,这是什么概念?就是说,EV Electra看中的不仅是高合的生产能力,还有其海外销售渠道。高合正在召回前员工回来工作,虽然薪资水平可能会下调,但这说明他们真的在重组团队。根据计划,高合的盐城工厂要在10月完成改造,这意味着我们现在正好处在高合复活的关键节点。

这波操作看起来都是真格的。三家公司都有真金白银的投资进来,都在招聘和复工,都发布了具体的时间表和目标。但问题是,这些"复活"信号真的能转化成实际的销售成绩吗?投资方真的相信这三家能翻身吗?还是只是赌一把?这就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它们当年是怎么凉下来的。

威马哪吒高合复活信号从哪来?造车新势力复活容易吗?-有驾

它们当年怎么凉的?技术/资金/市场,哪个才是致命伤?

三家公司的"死因"其实各不相同,但都踩中了新势力最容易翻车的坑。

威马的死因最复杂。

这家公司曾经是融资之王,2019-2021年累计融资超350亿元,但同期却累计亏损达174亿元。这是什么概念?就是说,威马融来的钱几乎全部用来填亏损窟窿了。为什么会这样?主要原因是威马的技术冒进和供应链管理失控。威马当年研发投入太猛,2021年研发占比超20%,但车型迭代太慢,主力车型EX5从2018年卖到2022年都没有大换代,而对手蔚小理一年推两款新车。更致命的是供应链管理拉胯,2022年电池涨价潮里,威马没有和供应商签长期协议,导致成本比同行高15%,但售价又不敢涨(怕丢失市场份额),结果就是"卖一辆亏一辆"。到了2022年1-10月,威马仅卖出29,284辆,同比还下降了14%,现金流彻底崩溃。一个曾经排在新势力前三的企业,就这样被活活拖死了。

哪吒的死因更具有讽刺性。

这家公司早期靠低价策略在6-10万元级别冲销量,2022年一度成为新势力销冠,卖了15.21万辆。但问题来了,这15.21万辆销量的质量有问题。大量消费者是网约车平台集中采购,还有下沉市场的消费者,这两类人群对品牌的忠诚度不高,换言之,哪吒卖的是"销量"而不是"品牌"。到了2023年,哪吒销量就跌到12.75万辆,2024年更惨(64,549辆,同比下跌49.37%),整个品牌的吸引力一落千丈。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哪吒想走高端化路线,推出了哪吒S(20万级轿跑),但这个产品完全被消费者拒绝了。消费者的逻辑很简单:"你之前卖的是6万块钱的小廉价车,现在凭啥让我花20万块钱买你的高端轿跑?"再加上哪吒在2021年渠道扩张过度,全国开了300多家门店,很多店月销量不到5辆,这直接压垮了利润。哪吒一度面临破产危险,后来虽然通过重组活了下来,但品牌信誉已经受到了重创。

高合的死因最直接——定位太高,产品力撑不住溢价。

高合2021年靠HiPhi X(起售价57万)登顶50万元以上豪华电动车销冠,听起来很牛,但销量真的不多。2021年全年销量4,237辆,2022年销量4,349辆,只增加了283辆。这说明什么?说明50万元以上的豪华电动车市场根本容纳不了更多的品牌。高合面临的核心问题是产品力不够。所谓的"展翼门"设计华而不实,智驾能力还不如蔚来ET7,续航也不突出,但价格却贵了将近一倍。消费者一比较就明白了,为什么不买蔚来呢?后来高合想通过推出HiPhi Y(30万级)来拓展市场,结果遇到了一个更残酷的现实:30万元的市场早就被蔚小理瓜分完了,没有高合的位置。最后高合陷入了"高端没站稳,低端进不去"的绝境,资金链彻底断裂。

这三家的"死因"总结起来就是:威马死在"技术冒进+现金流管理差",哪吒死在"品牌低端化+转型失败",高合死在"定位过高但产品力撑不住溢价"。他们踩中的这些坑,现在想填起来,难度系数比创业初期还要高。

2025年复活现实吗?市场/技术/资本,三座大山压顶!

现在的问题是,威马、哪吒、高合想要复活,真的有机会吗?咱从市场、技术、资本三个维度来剖析一下。

市场层面的情况是最残酷的。2019年的新能源车市还是"蓝海",新势力企业遍地开花。现在呢?经过这几年的竞争和淘汰,活下来的头部企业市占率极高。比亚迪仍然遥遥领先,2025年3月批发销量37.14万辆,5月37.69万辆,预计全年市占率能达到15.7%。特斯拉虽然2025年有所下滑,但中国市场3月批发销量还有7.88万辆,5月6.17万辆,市场影响力依然巨大。蔚小理虽然销量没有比亚迪那么庞大,但2025年5月份额升至20.5%,整体市占率也非常稳固。新势力中还冒出了小米SU7、极氪、阿维塔这样的"新新势力",正在抢占细分市场。

威马如果要推回10万级小车,面对的对手是五菱缤果EV(起售价5.68万元)和比亚迪元UP(起售价9.68万元)。这两款车的性价比已经卷到极致了,消费者有什么理由要选威马呢?哪吒要冲回高端市场更是难上加难。理想L6(24.98万元起)、蔚来ET7这些品牌的用户心智早就被占满了,而且这些品牌背后有稳固的用户基础和口碑。高合想靠"豪华"翻身?问界M9才是真正的豪华电动车销冠,连续蝉联50万元以上豪华车榜首,2024年全年累计交付超15万辆,2025年4月月销1.04万辆。对比一下,高合当年高端车型全年也才卖4000多辆,现在市场上更是没有人记得高合了。

技术层面,2019年威马宣传的"车机大屏"还能算是卖点,现在这已经是"标配"了。小米SU7上市的时候就拿出了和手机无缝互联的车机系统,华为问界则从2024年9月开始陆续搭载ADS 3.0智驾系统,这是什么技术?这是真正的无图城市NOA,不依赖高精地图,仅靠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和AI实时建模就能跑遍全国。哪吒当年宣传的"L2级辅助驾驶"放在2025年简直像个笑话,人家蔚来的NOP+都能自动变道超车了。高合的标志性设计"展翼门"在2025年更显得华而不实——消费者现在要的是续航扎实(600km+)、充电快(10分钟充300km)、智驾靠谱,谁还在乎车门开得酷不酷?

资本层面的寒意最浓。2019-2021年那几年,资本对新势力是真的疯狂。威马融资超350亿、哪吒超220亿、高合至少100亿+,这些钱就像从天上掉下来一样。但结果呢?绝大多数都打了水漂。现在投资人学聪明了,他们更愿意投那些"能赚钱的企业"(比如比亚迪年利润超300亿),或者那些"有技术壁垒的公司"(比如华为、宁德时代)。想靠"讲故事"和"融资能力"活下来?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

哪吒融资40-45亿听起来不少,但分成三年摊,每年也不过十多亿。而且融资来源是中东和泰国资本,人家看中的主要是哪吒的出口市场前景,不一定对哪吒的国内逆转有信心。威马还没确定融资具体金额,只是在和地方政府谈代工方案。地方政府虽然愿意支持,但也不会轻易砸大钱给没有血色的企业,只会提供场地、税收优惠这类支持。高合的10亿美元听起来最牛,但这笔钱同样要分三年使用,而且最关键的是,EV Electra成了控股股东(69.8%股权),原创始人丁磊彻底沦为次要股东。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高合已经不完全是一家中国企业了,而是被"出海"了,以后的策略可能更多是为了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而不是国内市场。

综合这三个维度来看,威马、哪吒、高合面临的复活难度,比他们当年白手起家还要高。市场已经分割完毕,新客户很难争取。技术水平被甩开了好几代。资本也不再无脑砸钱了。这三座大山压下来,喘不过气。

威马哪吒高合复活信号从哪来?造车新势力复活容易吗?-有驾

复活操作到底靠不靠谱?

威马、哪吒、高合的复活消息一出,网友评论区直接炸锅。有人为他们鼓掌,有人冷嘲热讽,有人担心被"割韭菜"。我们来看看几个最典型的问题。

有人问:"当年坑车主那么惨,现在复活还有人买吗?"这个顾虑是真的有道理。

威马车主当年连OTA升级都收不到,买来的车没人维护,那种感受有多糟糕可想而知。哪吒的老车主吐槽最多的就是"车机卡成PPT",买来的智能车没有智能体验,反而成了累赘。高合的情况更惨——消费者花50多万块钱买的高端车,现在品牌直接被外资接管了,新任董事长是黎巴嫩人,这让老车主心里能舒服吗?后续服务能跟上吗?这都是悬问。不过话说回来,要是这三家真的拿出"终身质保""免费换电"这样的诚意政策来补偿老车主,也许能拉回一部分人。但这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投资方愿不愿意为了"道歉"而牺牲利润?这也是一个大问题。

还有人问:"现在入场是不是太晚了?不如直接买蔚小理或者比亚迪?"这个问题问得好,因为确实晚了。

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关键要看这三家能不能找到差异化的细分市场。比如威马要是真能做出一款10万级"国民代步车",续航做到400km以上、价格压到6万以内,可能还能抢到五菱缤果S的一部分用户。但这需要极强的成本控制能力和供应链管理能力,这正好是威马当年最弱的地方。哪吒要是专注东南亚市场,把出口作为主要战场,因为当地消费者对价格更敏感,对品牌认知度要求更低,也许真能复制当年的"出海奇迹"。高合的情况最特殊,既然已经被外资控股了,与其继续在豪华市场死磕,不如转身去做"高端智驾解决方案供应商",给传统车企提供技术和系统,这样活得可能比自己造车还要久。

最关键的问题是:"复活后会不会又割一波韭菜然后跑路?"这个顾虑太合理了。

毕竟前几年新势力企业跑路的案例不少,消费者的信任已经被透支得差不多了。但话说回来,现在的监管环境比2019年严多了。工信部对车企资质审核更紧,消费者维权意识也更强。当年威马暴雷的时候,大量车主集体起诉要求退款的案例已经给了后来者教训。任何新推出的车企要是想在融资、宣传上玩花招,很容易就被曝光和举报。所以这三家要是想真正活下来,就必须拿出实际行动:公开透明的资金链情况、靠谱的售后保障承诺、真实可用的产品。否则的话,所谓的"复活"就只是一场"昙花一现",最多撑个一两年,然后又是一轮新的暴雷。

威马哪吒高合复活信号从哪来?造车新势力复活容易吗?-有驾

结语

从威马的复工计划,到哪吒的融资公告,再到高合的股权变天,这波"复活赛"确实搞得整个行业都很热闹。

但我们必须看到一个现实:这不是什么"咸鱼翻身",而是"脱胎换骨",难度系数完全是两个量级。

2025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早就不是靠"PPT造车"和"融资烧钱"能混下去的时代了。用户要的是真续航、真智能、真服务,资本要的是真盈利、真技术、真前景。

威马、哪吒、高合这三家曾经的"新势力明星",想要复活,光喊口号没有任何用处。他们需要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该砍的业务果断砍掉,该升级的技术拼命砸钱,该向用户道歉的就真心补偿。只有这样,复活才不会成为一个笑话。

否则,所谓的"复活",很可能只是"回光返照"——最后的一次闪亮,然后就是永久的黑暗。

那么最后问一个问题:如果你是消费者,会不会给这些"复活的新势力"一次机会?还是说,你更愿意选择蔚小理、比亚迪这些已经被市场验证过、"稳了"的品牌?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