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势力车企烧钱抢市场未来能否熬过

最近汽车圈有个数据特别扎眼——某新势力车企季度亏损超过50亿元。50亿!这数字甩出来,真的是让人忍不住感叹一句:“这也太不正常了吧?”亏成这样,难道它不怕被资本市场“按地摩擦”?更离谱的是,别以为这是个案。几乎所有新势力车企都在亏,有的甚至亏得比这还狠。亏损几十亿,销量却不算顶尖,这事怎么看都很“悬”。但等一下,别急着下结论。先捋捋,这50亿到底怎么亏出来的,背后到底是啥逻辑?

先说最表面的数字。50亿亏损看起来吓人,但如果拆开它的报表,会发现这笔钱主要花在了研发和市场推广上。该车企的研发费用同比增长了40%,直接吃掉了超过20亿。而且营销费用也没少花,包括新车型上市、品牌推广,甚至各种赞助活动,能烧钱的地方都烧了。再加上供应链端的成本增加,毛利率只有个位数,基本就没赚到钱。也就是说,这笔亏损并不是运营不行或者卖车赔本,而是它“主动花钱”,把钱砸在研发和市场上,赌一个未来。

新势力车企烧钱抢市场未来能否熬过-有驾

那问题来了,别的车企是不是也这么干?有些还真是。比如另一家新势力,一季度也亏了40多亿,其中研发费用占了30%。再看看那些传统车企,虽然账面上看着稳,但如果单独拆出新能源业务,它们也在亏。某合资品牌旗下的新能源子公司,今年亏损了十几亿,还拖了整体利润的后腿。新势力、新能源,亏损已经成了常态。亏钱的逻辑也差不多——高研发投入、营销烧钱,毛利率低,账期长,卖一台车的钱还没收回来,账上先扣了一大笔。这不是个别现象,是行业现状。

新势力车企烧钱抢市场未来能否熬过-有驾

那再往深里拆,这种亏损到底是“乱花钱”还是“抓机会”?从账面上看,研发费用确实高得离谱,但它砸的钱主要是“技术换代”的成本——比如新平台的开发、新电池技术的布局,还有智能驾驶系统的优化。简单说,就是花大钱换新技术。这个钱,不花不行。竞争对手也都在砸,谁先跑出来,谁就有话语权。至于营销费用,这钱也不能停。新能源车的市场教育成本高,消费者还在观望阶段,不砸点广告、不做点活动,车卖不动。你看,有些新势力在社交平台上甚至打出了“疯广告”,就是为了抢流量。这种钱,烧得快,但烧得有必要。

新势力车企烧钱抢市场未来能否熬过-有驾

再看它的毛利率低问题。毛利率低,一部分是因为电动车本身的成本高,尤其是电池。电池占了整车成本的30%-40%,而电池的价格波动又很大,新势力没规模优势,成本压力就更大。另一部分,是它的定价策略——定价压低,就是为了抢市场。你看,它的主力车型,价格直接杀到合资品牌的中低端区间,明摆着是要抢蛋糕。这个毛利率低其实是它自己的选择,赌的是“薄利多销”。当然,这策略成功与否,得看后续销量能不能涨上来。

新势力车企烧钱抢市场未来能否熬过-有驾

那它是真没活路了,还是战略性亏损?从目前的动作看,多数新势力都是在赌未来,赌的是技术领先、市场抢占。50亿亏损,虽然很吓人,但它其实是“有计划的烧钱”。当然,这种烧钱模式有个隐忧——市场容量有限,竞争越来越激烈,能不能烧到赢,是个未知数。技术领先不是唯一赢的标准,市场嗅觉、供应链管理、用户体验,这些才是综合能力的比拼。

新势力车企烧钱抢市场未来能否熬过-有驾

说到这,回头再看这50亿亏损,确实吓人,但拆下来,其实不是乱烧钱,也不是行业异象。它烧的每一笔,都指向一个目的:抢时间、抢市场、抢技术。现在的汽车行业,尤其是新能源领域,处于一个“跑马圈地”的阶段。亏损是暂时的,目标是未来能赚钱。这种亏损模式并非不正常,但也不是毫无风险。更重要的是,它烧出来的路,得看最终能不能跑通。

新势力车企烧钱抢市场未来能否熬过-有驾

所以这件事看着吓人,但别光盯着亏损数字,得看它接下来怎么走:技术能不能突破,市场能不能站稳,用户能不能认可。现在是它的“烧钱期”,但能不能熬过去,这才是关键。数字背后的逻辑拆清楚了,就不那么离谱了。但怎么走到下一步,还得继续盯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