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车市,正在发生一件能写进教科书的大事:东风集团退市,岚图独立上市。
这不是一纸公告那么简单,而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资本手术刀”。有人说它是创新,有人说它是无奈,但不管怎么说,这一步棋,足够让整个行业重新审视东风的决心。
01
东风为何要私有化
一句话:港股市场不给面子。
东风集团在港股的市净率(PB)长期徘徊在0.2~0.3倍,什么意思?
打个比方,东风账面上有100亿的净资产,市场只愿意出20亿到30亿的价格。
这不是市场怀疑东风的账有问题,而是直接否定了它未来的赚钱能力。换句话说,投资者认为东风手里那些工厂、设备,未来可能就是一堆废铁。
这种情况并非东风独有,几乎所有传统燃油车巨头都在“破净”:奔驰、大众、本田、日产,市净率也都在0.1~0.2倍徘徊。
但新能源车企呢?平均市净率5倍以上。比亚迪市净率6.64倍,赛力斯甚至超过10倍。
资本市场用钱投票:燃油车是夕阳产业,新能源是朝阳赛道。
问题是,东风的新能源业务——岚图,正在高速成长。把它跟一堆下滑的合资燃油车捆在一起估值,岂不是“明珠蒙尘”?
所以,东风的算盘很清楚:与其在港股被低估,不如干脆退市,把新能源品牌岚图单独推出来,让资本市场重新定价。
02
东风这次怎么玩
这套方案,绝对是资本市场的“创新组合拳”:
现金回购:每股6.68港元,直接把中小股东的东风股份买回来。
股权分派:再额外送你一份岚图汽车的股份,价值约4.17港元。
合计价值:10.85港元/股,比停牌前的6港元,直接溢价81.74%。
也就是说,如果你是东风股东,股票没了,账户里多了一笔现金,再加一份新能源“入场券”——岚图股票。
这招厉害在哪?中小股东没吃亏,反而赚到了。母公司体面退市,没留下资本市场骂名。子公司岚图华丽登场,估值逻辑彻底切换。
更重要的是,东风没去市场融资一分钱,岚图直接“介绍上市”,省去了IPO那套繁琐流程。母公司退市,子公司即刻上市,衔接得天衣无缝。
这操作,既保住了股东的利益,又完成了战略转型,可谓“一箭双雕”。
03
东风为何敢这么干
因为它看清了一个事实:未来不在燃油车,在新能源。
来看数据。
2025年前七个月,东风销量126万辆,同比下滑10.8%。其中,合资品牌集体崩盘:东风日产下滑16.8%;东风本田下滑31.2%;神龙汽车下滑29.2%。
反观岚图:销量6.84万辆,同比增长85.8%。
一个是“断崖式下跌”,一个是“节节高升”,天平已经明显倾斜。
再看财务:岚图过去三年营收:60.5亿 → 127.5亿 → 193.6亿。
亏损额:15.4亿 → 15亿 → 0.9亿,亏损逐步收窄。
2024年四季度,岚图已经实现单季度盈利。
这意味着,岚图距离全年扭亏为盈只差临门一脚。
相比之下,东风集团整体利润已经被合资拖垮。
2025年上半年营收545.33亿元,同比+6.6%。但净利润只有0.55亿元,同比大降92%。卖车越多,赚的钱越少。靠合资品牌,东风已无未来。
所以,东风必须 ALL IN新能源。
04
岚图能扛起大旗吗
岚图的确有这个潜质。
主要表现在:
第一,销量增长快。2024年交付8.5万辆,同比+70%;2025年连续5个月月销破万。
第二,产品线齐全。SUV、MPV、轿车都有,而且在中高端市场卡位。
第三,华为加持。新车搭载华为乾崑ADS4、鸿蒙座舱5,智能化水平直接拉满。
第四,盈利拐点明确。亏损大幅收窄,单季度已盈利。
更重要的是,岚图是东风100%纯新能源血统,没有燃油车的“拖累”。放到港股单独上市,市场一定会按新能源逻辑来估值。
要知道,比亚迪的市值已经是传统车企望尘莫及的存在。如果岚图哪怕只拿到行业平均5倍市净率,那估值也要比东风之前的0.2倍 高出25倍。
这就是“资本重估”的威力。
很多人可能没意识到,这一步对东风来说,其实是“断腕求生”。
一个央企汽车巨头,居然主动放弃母公司的上市地位,把舞台让给子公司,这是非常罕见的。
它传递的信号只有一个:东风不再幻想靠合资品牌回血,而是彻底押注新能源。
你可以说它是豪赌,但从数据上看,这个豪赌并非没有胜算。
合资品牌已不可逆转地下滑。自主新能源才是东风唯一的增长点。岚图已经跑出了规模和盈利拐点。
在这种背景下,东风退市、岚图登场,不只是资本动作,更是战略宣言:我们要在新能源赛道背水一战,不留退路。
05
华为,东风的第二层保险
东风不光是推岚图,还在全盘加码新能源自主品牌,并且全面拥抱华为。
岚图FREE+、岚图知音,搭载华为乾崑ADS4。岚图梦想家,搭载鸿蒙座舱5。猛士M817,深度整合华为乾崑解决方案。奕派科技,未来将推“含华量最高”的智能精品SUV。
对东风来说,华为不仅是技术合作伙伴,更是品牌背书。
在当下的车市,“含华量”已经成了不少消费者的购车参考标准。东风能借此快速缩短与比亚迪、理想、小鹏们的差距。
当然,风险也存在:大家都在和华为合作,如果产品同质化严重,东风必须找到自己的差异化定位,否则会陷入“比华为亲儿子少半步”的尴尬。
可以预见,东风这次的操作,会成为行业研究的经典案例。
在资本层面:它首创了“母公司退市+子公司介绍上市+现金回购”的组合拳,既维护了股东利益,又实现了战略转型。
在战略层面:它向市场昭告,央企巨头也能放下“面子”,为了新能源“破釜沉舟”。
在行业层面:它把燃油车与新能源的估值鸿沟,直接拉到公众面前,狠狠对比了一次。
未来可能会有更多传统车企效仿。拆分新能源板块单独上市,甩掉燃油业务的低估值包袱,让资本市场重新定价。
可以说,东风这一步,不仅是它自己的生死抉择,更可能是全球车企转型的一个“范本”。
退市,也许是东风无奈之举,但未必不是转机。
资本市场早就用脚投票:燃油车是黄昏,新能源是黎明。东风若继续混在合资品牌里,终将被拖死;只有把新能源独立出来,才有重新获得估值的机会。
岚图独立上市,是东风的“破局之战”。它既是资本操作,也是战略豪赌。
未来两三年,决定岚图命运的,不只是资本市场的态度,更是销量和利润的硬实力。
如果岚图真能站稳脚跟,东风将凭此实现涅槃;如果岚图掉链子,那东风的退市,就可能成为“最后的体面”。
无论成败,这一步都已经写进了中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史。
就像东风名字里的寓意:风起于青萍之末,未来在新能源的风口,东风必须自己破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