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贝宁探访尊界S800:一块台面背后的中国汽车逆袭

冲压车间的那半米台面,我到现在还念念不忘。

你别笑,真是那种“人间清醒”级的存在。

直播那天,撒贝宁直接给我整不会了。

他在台面前站着,手一摊,“这玩意多出来半米,真有那么神?”

余总不急,笑着点头,仿佛在说:你没懂,这事背后比你想象的复杂多了。

那一刻,弹幕飞得跟高铁似的,热搜体质直接拉满。

有人说国产车就是“组装厂”,有人又说“这不就是吹毛求疵?”

但真到现场才发现,细节能让人心服口服。

全封闭台面,专门为尊界S800定制,比常规设计长出半米。

就是这小动作,把侧围一体化成型做成了。

外行一看懵,内行心里门儿清:一体化成型,车身更轻,结构还更扛造,NVH(风噪、振动)直接降维打击。

撒贝宁探访尊界S800:一块台面背后的中国汽车逆袭-有驾

那种路上开车,耳朵里少了呼呼风声的安静感,真不是吹的。

其实国产高端车这事儿,多少有点像咱小时候看别人家小孩学钢琴,自己家还在琢磨哪家面包便宜。

尊界S800,这回是带着200多家供应链企业一起“内卷”。

什么潜艇级热成型钢、航空铝材,听着像科幻片,其实全是实打实的硬货。

检测体系也是“豪车级”,DTS那套标准放在国际上都不丢人。

你说贵不贵?

贵。

但贵得明明白白,贵在细节,贵在死磕。

说国产车以前不争气,没人反驳。

那会儿,核心技术卡在别人手里,想怎么掐脖子就怎么掐。

撒贝宁探访尊界S800:一块台面背后的中国汽车逆袭-有驾

现在不一样了,尊界这批工程师,晚上两点还在实验室里拼命,头发掉一地,眼里却透着光。

台面加半米不是噱头,是一群人拿命换的技术壁垒。

真有意思,明明就是“卷”,却卷出了底气。

你要说这波操作是不是有点“自讨苦吃”?

还真是。

检测环节拉满,内外板件都要三轮检查,工程师在台面前反复打磨,哪怕只差一毫米也要重来。

有人觉得这不就是浪费时间?

可真把车开上路,风噪小一截,车身更扎实,谁还记得当年“国产=廉价”的老黄历。

尊界S800这戏法,硬是把技术和性价比扭成了一股绳。

想起撒贝宁那天在工厂里走来走去,像极了游乐场里想抓娃娃但总是没抓到的成年人。

撒贝宁探访尊界S800:一块台面背后的中国汽车逆袭-有驾

旁边余总一直笑,不说大道理,只带着他看一遍遍检测。

这种“较真”,在外国人眼里甚至有点执拗。

可现在国内豪车市场,说到底,就是谁能把细节玩明白,谁能让数据站得住脚。

六域融合技术,车身扭转刚度提升30%那是真的,不是PPT画饼。

每一个数字,都是无数实验、无数深夜和一堆掉光的头发换来的。

弹幕里有人不信,说国产车高端是不是“割韭菜”。

我倒觉得这事和当年姚明进NBA有点像,刚去时总被人当“巨人小学生”,结果人家用一场场比赛把“天赋”和“实力”写进了历史。

撒贝宁探访尊界S800:一块台面背后的中国汽车逆袭-有驾

尊界S800这回也是,质疑声没断过,可人家就这么用技术和细节怼了回去。

你说这是不是一种反击?

话说回来,这种“自己卷还拉着整个供应链一起卷”的做法,确实有点狠。

200多家企业被拉进自习室,不努力就得出局。

这听着像笑话,其实是成年人的残酷现实。

有人担心小企业顶不住,我觉得,这就是产业升级的痛。

你不跟,就只能慢慢被淘汰。

现在的中国汽车圈,卷得狠,才有机会卷进世界的主流。

撒贝宁探访尊界S800:一块台面背后的中国汽车逆袭-有驾

有一阵子我还专门爬楼看网友评论,有说“国产也能行”的,也有说“还得再观望”。

其实这事儿,跟看球一样,场上比分一度胶着,但只要关键一球进了,气氛马上炸掉。

尊界S800的出现,像是国产品牌在豪车赛场上的一记三分球,打得漂亮,也打得硬气。

说到这里,突然想起前几年特斯拉刚进中国那会儿,谁都说国产电车没戏。

现在看,蔚来、小鹏、比亚迪全都卷出名堂,甚至卷到国外去了。

尊界S800这波六域融合和冲压技术,其实也是在给中国品牌再开一条路。

别光看价格和外观,真正的门道都藏在那些看不见的毫米之间。

有一说一,这事儿和豪门球星的成长史还真像。

你看姚明、孙兴慜,甚至是C罗,哪一个不是从被质疑到用实际表现打脸质疑者?

国产车也是一样,外界不看好,自己要争气。

尊界S800的全封闭台面、六域融合、供应链联动,这些词儿听着冰冷,其实每一个背后都是一帮人熬夜做出来的。

最后你要问我怎么看?

我觉得,不用急着给国产高端车下结论。

毕竟,谁家孩子小时候不是被邻居拿来比较?

等真长大了,有实力了,谁还在乎别人口水?

你说下次路上看到尊界S800,是不是得多看两眼,心里嘀咕一句:这回,国产真的不一样了。

对了,这事你怎么看?

你觉得国产高端车算是“吹牛”还是“真牛”?

评论区开聊,咱们一起磕点细节,看谁能挑出下一个“爆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