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北不断电,老观众都知道我对比亚迪的车机评价是两极化的,虽然硬件实力强但软件优化仍需提升才能真正提升用户体验
说到比亚迪,咱们这批铁粉可能事先就有点偏见。三年前拿到第一台汉EV,那个时候记得很多朋友都在聊车机的体验。有些朋友觉得挺惊艳的,语音识别快,调空调、导航都挺顺手;但也有不少人吐槽界面杂乱不堪,图标像拼图,操作起来像在玩益智游戏。我自己开了两年多,刚开始还挺喜欢那种原始粗犷的感觉——硬件方面,电池能量密度、续航都不错,特斯拉那边不差钱的比拼我没少关注。有朋友调侃:比亚迪就像拼装积木,硬件全是钢骨,软件还在建‘萌芽’阶段。硬件虽然不错,但软件层面——特别是车载系统优化,还是差点意思。记得我那次修理店的技师说:你那车机,偶尔黑屏,OTA还报错,真是一言难尽。我心里想:这问题,比某些日系品牌还要多BUG呢。
讲真,最近我也翻了下笔记和相册,发现比亚迪可能也在追赶。之前听朋友说,软件优化大部分版本都在逐步迭代。升级之后的语音识别变灵敏了,小迪几乎秒应答,导航现在还能实时避开堵车(当然也不一定准,但比以前好多了),空调调节也快了不少。这让我觉得,比亚迪还是有在认真做事。也不能甩锅软件不行,毕竟硬件供应链就像快餐连锁的原材料,提前买好、精细调配才能保证效率。我猜,大部分的车机问题,和之前芯片快递到仓库、软件调试时间长有关。
这让我想起一点:很多车主其实不管硬件多牛逼,用起来最在意的还是用得顺不顺心。像我朋友说的,对比外围某些品牌,像一台智能手机,天天升级,越用越顺。我知道平台大厂背后,研发团队像厨师,不断调配各种调料才能做出一锅好汤。比亚迪不断听取用户反馈修补,这也是我觉得他们在软件方面最吃力的地方。昨天我还跟一位车友聊天,他抱怨:我那车,OTA升级后,原本用的QQ音乐失去了横屏支持。事后我查了下,似乎确实是兼容性问题(这大概也是个成熟软件的痛点)。我一边在想:这样的小bug,影响也太大了吧,用户体验跟一线车厂还是差那么点‘温度’。
说到这里,我其实有个疑问——比亚迪的车机界面真的比之前掉队的国产车好吗?还是说只是露出真面目后,大家发现其实差强人意?我一直觉得,软件体验就像是穿在身上的衣服,不但要漂亮还能耐穿。很多二线国产车,今年都开始搞全系标配大屏+智能交互,但我试过不少,界面还是繁琐得让我烦,操作还不如某些合资车顺畅(那你说,真的只是硬件功夫,软件真不是硬伤?)。比亚迪这次也在快上线新的界面,我特别关注设计师是不是考虑到省心、省事的易操作逻辑。毕竟,用户操作的流程直观,一次就能搞定,比拼颜值和拼硬件更重要。
对了,刚才我还翻了下相册,看到一张自己在试车时拍的细节——那个时候,车上的小控盘比之前更灵敏了,调节起空调快捷很多。这也是细节控的我观察——车机用起来,除了大布局,还要关注点滴的改善。像,前几天听售后说:升级后,原来用于导航的程序卡顿少了,换成新版本后,什么操作流畅多了。这让我觉得,软件的场景优化其实也会随着时间推移自然改进,只是不是一蹴而就。
你会问:软件优化到底有多难?我觉得挺纠结的。研发时间难控制,芯片调度、代码调试像修剪盆景,随时都可能出现意外的多芽。比亚迪内部也有人说:越贴近用户,越发现问题细节就越多。我自己还估算,车机大版本升级平均需要三到六个月,才能逐步完善(这纯粹是估算,没正式统计)。但是,拆开来看,像我小时候养的多肉植物,养活了还要看天气、光照、浇水。软件和它一样,得耐心调教。
我还是希望比亚迪能更用心一点,把那些关键小BUG都能一并治好。毕竟,硬件桌面再怎么漂亮,没有一套靠谱的软件服务,开车那一瞬间的愉悦感就打了折扣。车机的体验,其实也很像我们买房,外表光鲜不好看,还得住得顺心。你们说呢?下一次的OTA更新,我希望还能多点惊喜。或者,奖金奖励给那些不折腾的用户,真心期待。
(这段先按下不表)——反正都在等,下次坐车,盼望能不用按错按钮,顺手点开导航和空调,然后就能开开心心向北坚持,不断电。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