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第1周新势力销量排行,问界夺冠,理想第3,方程豹第8

7月第一周(6月30日-7月6日),中国新势力销量榜上演戏剧性一幕:问界以9397辆的成绩夺冠,零跑9390辆紧随其后,两者差距仅7辆车,相当于一家4S店半天的销量。

曾经的“销冠王”理想,已连续三周被零跑压制,本周仅售出7160辆,跌至第三。

残酷的是,这场周榜之争背后藏着上半年行业大洗牌,零跑以22.17万辆的半年销量首登冠军宝座,同比激增155.7%,把理想(20.39万辆)和小鹏(19.72万辆)甩在身后。 价格战、产能危机、技术路线分化,正让新势力的生存游戏进入“地狱模式”。

7月第1周新势力销量排行,问界夺冠,理想第3,方程豹第8-有驾

问界夺冠靠M8单挑,零跑“半价理想”策略见效

问界本周9397辆的销量中,M8一款车独占5044辆,占比超53%,成为40万级SUV市场的绝对爆款。

M9和M7分别贡献2606辆和735辆,问界M5仅1012辆,产品梯队失衡明显。 鸿蒙智行旗下其他品牌拖了后腿:奇瑞智界卖1254辆,北汽享界481辆,江淮尊界仅55辆。

零跑能紧咬问界,靠的是“砍价不砍配置”的杀手锏。 其主力车型C10定价15-20万,却搭载了800V超充和城市NOA智能驾驶,成本比行业平均水平低23%。

消费者用理想L7一半的价格买到相似配置,导致理想增程式用户流失。 零跑上半年65%的销量来自C10,印证了低价高配策略的成功。

小鹏小米暴跌超40%,产能危机爆发

本周销量数据最刺眼的是两位“优等生”的崩盘:小鹏仅售出6450辆,环比暴跌42.4%;小米4890辆,暴跌46.2%。 小鹏的暴跌源于新旧车型交替,老款G7清库存结束,新款G7虽订单破万,但7月3日才上市,尚未放量。

7月第1周新势力销量排行,问界夺冠,理想第3,方程豹第8-有驾

小米的问题棘手:SU7交付疲软的同时,新SUV车型YU7预售18小时锁单24万辆,但工厂产能严重不足。 小米一期工厂年产能仅15万辆,二期工厂7月刚投产,设计产能仍是15万辆。

这导致YU7标准版交付周期长达61周,Pro版54周,Max版41周,大量用户因等待时间过长取消订单。

蔚来靠子品牌续命,方程豹靠“钛3”逆袭

蔚来主品牌本周仅卖出2500辆,跌至第十名,靠子品牌勉强撑住场面:乐道1309辆,萤火虫1206辆,三品牌合计5100辆,勉强追上小米。 蔚来上半年总销量11.42万辆,已被零跑、小鹏、小米反超。

比亚迪旗下方程豹首次冲进周榜第八,靠的是新车型钛3的爆发。 这款硬派越野车采用非承载式车身+三把差速锁,定价30万内,切中细分市场空白,单周贡献品牌超60%销量。 极氪、岚图等品牌周销仅3000辆左右,深陷腰部混战。

零跑登顶背后的成本屠夫逻辑

7月第1周新势力销量排行,问界夺冠,理想第3,方程豹第8-有驾

零跑上半年22.17万辆的销量中,15万级C10车型占比65%。 其自研的LEAP 3.0架构将电子电气架构成本压缩至行业平均的77%,800V超充模块成本降低34%。 低价策略并未牺牲盈利,上半年毛利率达12.3%,成为继理想后第二家持续盈利的新势力。

相比之下,理想陷入“增程失灵”困局。 L系列上半年销量同比下滑18%,占总销量比重从92%降至68%。 纯电车型MEGA产能爬坡缓慢,上半年仅交付1.2万辆,无法填补增长缺口。 李想公开喊话“等理想i8”,暴露了产品青黄不接的焦虑。

价格战血拼,比亚迪打响“智驾兜底”第一枪

为抢市场,车企掀起疯狂的价格战。 行业平均终端优惠幅度达12%,零跑C10上市即降价2万,小鹏G7推出“旧车置换补1.5万+金融贴息1万”组合拳。

但成本压力同步飙升:碳酸锂价格从年初4万元/吨涨至6.8万元/吨,电池成本同比上升8%。 蔚来一季度毛利率从18.1%降至14.3%,盈利空间被持续压缩。

技术军备竞赛转向用户保障领域。 比亚迪7月9日宣布:为天神之眼智能泊车系统兜底事故责任,用户因系统故障导致的损失由品牌承担。 此前行业对智驾事故责任模糊处理,比亚迪此举可能倒逼对手跟进。

7月第1周新势力销量排行,问界夺冠,理想第3,方程豹第8-有驾

尾部品牌生死时速,飞凡周销仅100辆

周榜第十名之后的品牌已滑向悬崖边缘。 阿维塔周销1800辆,智己1300辆,飞凡仅100辆。 上半年目标完成率显示危机:深蓝(28.6%)、岚图(不足30%)、极氪(不足30%)均大幅落后。

产能闲置加剧困境,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仅72%,蔚来合肥工厂、理想北京工厂分别低至62%和68%。 高合汽车“复活”计划因中东投资方拒付首期1亿美元濒临破产,印证了尾部玩家的生存危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