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上这个孔千万别乱插!轻则烧保险重则引发自燃!

各位车友,今天咱们聊一个看似不起眼、实则暗藏风险的细节——车上这个“孔”千万别乱捅!

车上这个孔千万别乱插!轻则烧保险重则引发自燃!-有驾

---

车上这个孔千万别乱插!轻则烧保险重则引发自燃!-有驾

一、点烟器接口:小孔大隐患,清理不当可能“电你没商量”

车上这个孔千万别乱插!轻则烧保险重则引发自燃!-有驾

这个孔,有点东西!

车上这个孔千万别乱插!轻则烧保险重则引发自燃!-有驾

点烟器接口的本质是12V电源插孔,它的设计初衷是为点烟器供电,但随着车载电器的普及,它成了行车记录仪、充电器、空气净化器的“能量站”。

然而,这个直径不到3厘米的小孔,一旦处理不当,轻则烧保险,重则引发自燃!

车上这个孔千万别乱插!轻则烧保险重则引发自燃!-有驾

1. 清理误区:手指捅、钥匙戳?分分钟“电光火石”

车友@吴少 的“湿纸巾擦拭法”看似机智,实则存在隐患!水或导电工具接触插孔内部金属触点时,可能直接短路。

而车友@裸奔de蜗牛 的亲身经历更让人捏把汗——用钥匙捅插孔导致保险丝烧断,“啪”一声后爱车直接罢工。

学姐划重点:

- 断电必须彻底:仅熄火不够!部分车型熄火后点烟器仍通电,正确做法是断开电瓶负极或拔掉点烟器保险丝(位置参考车辆说明书)。

- 工具必须绝缘:一次性筷子、牙刷柄包干布、塑料吸尘器头是首选,金属工具或湿巾是大忌!

- 顽固污渍用酒精:无水酒精擦拭触点可去氧化层,但必须等完全干燥后再通电。

2. 电压虽低,风险不低

点烟器电压仅12V(人体安全电压36V),但短路瞬间电流可达10A以上,足以烧毁保险丝甚至引燃线束。

“轮胎绝缘不接地”的说法并不靠谱!若车内电器漏电或改装线路破损,仍可能引发触电风险。

---

二、自动升窗器:方便背后的“隐形炸弹”

这个改装,劝退!

许多车友为了一键升降车窗功能,加装第三方升窗器。

但这类产品往往是安全隐患的源头:

1. 无防夹功能:原厂一键升降依赖压力传感器,第三方升窗器暴力驱动,夹手、夹物时毫无“怜悯之心”。

2. 线路凌乱易短路:破线安装、劣质电线裸露,遇高温或潮湿可能自燃。

车友@裸奔de蜗牛 的保险丝烧毁案例已是“幸运”,若短路点靠近油路或内饰易燃材料,后果不堪设想。

3. 耐用性存疑:几十元的升窗器缺乏防水防锈处理,雨季易故障,车窗自动下降等于“欢迎小偷光临”。

学姐建议:

- 原厂功能优先:部分车型隐藏一键升降功能,可通过4S店刷程序激活。

- 改装需谨慎:若必须加装,选择原厂协议产品,并由专业技师布线。

---

三、争议话题:点烟器该不该取消?

车企取消点烟器的趋势引发两极讨论:

- 支持方:“吸烟有害健康”+减少电路隐患,取消后更安全环保。

- 反对方:12V电源插孔实用性高,取消后充电、供电不便。

学姐观点:

保留电源插孔但标配保护盖才是最优解!既避免异物进入,又满足用电需求。

目前部分车型(如丰田凯美瑞、大众途观)已采用此设计,值得推广。

---

四、未来展望:智能化与安全并重

随着车联网和电气化发展,12V电源插孔可能被USB-C或无线充电取代,但电路安全始终是核心。

车企应强化短路保护机制(如自动断电、防火材料应用),同时加强对用户的安全教育。

---

互动时间:学姐问答

1. 车友问:“点烟器插孔长期不用,需要封起来吗?

答:必须封!淘宝搜“点烟器保护盖”,几块钱解决大隐患。

2. 车友问:“保险丝烧了怎么换?

答:参考说明书找到对应保险丝位置,用专用夹子更换同规格产品(切忌超负荷)。

---

最后,学姐叮嘱各位车友:

“车上每一个孔,都是设计者的心思,乱捅之前先三思!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