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125踏板闯川藏?光阳KS125实测4500公里,ABS+TCS救了我5次叶拉山垭口的寒风里,前车急刹的尾灯突然亮起。我握紧光阳KS125的刹车手柄,预想中的侧滑没有到来,ABS泵发出"哒哒"的轻响,车身稳稳停在结冰路面上。作为骑过光阳CT250和H150的老用户,出发前我根本不信这台125cc小踏板能征服4500公里川藏线,结果它用实力打了我的脸。
谁说小踏板只能在城市里龟速代步?从318国道的坑洼碎石到317国道的冰雪路段,这台KS125就像个不知疲倦的硬汉子。在邦达镇遇到那个深10厘米的井盖坑时,我正以60码速度巡航,下意识捏紧刹车,双通道ABS立刻介入,车轮没有抱死,车身只是轻微晃动就冲了过去。后来才知道,这个"电子保镖"在湿滑路面能比竞品缩短1.2米制动距离,欧盟早就强制125cc以上摩托车装ABS,难怪欧洲骑士事故率低多。
最惊险的是317国道那段20公里结冰爬坡路。我后座捆着行李,尾箱塞满补给,车身压得很低。拧油门时明显感觉后轮在打滑,TCS系统瞬间介入,发动机转速温柔下降,就像有只手在稳稳扶着车把。同行骑铃木UY的摩友在同样路段摔了两次,他那车连ABS都没有,全靠技术硬撑。瑞典研究说ABS能减少38%的受伤事故,这一路下来,我信了。
老光阳用户都知道,以前的车塑料件薄得像薯片,接缝能塞进指甲。但这台KS125完全不一样,外壳敲起来邦邦响,接缝均匀得能骗过强迫症。前储物盒能塞下1.5L保温桶和2L可乐,座桶刚好放下3/4盔,加300块选装的GIVI尾箱更是能吞下一顶全盔加睡袋。唯一小毛病是坐垫开关得用力按,后来加了片垫片就解决了,这点小瑕疵倒显得真实。
很多人担心小排量在高原会"哮喘",但这台搭载CK153QMI引擎的小家伙很争气。4000米海拔爬坡时,4070码区间爆发力十足,超车货车毫不含糊。磨合期确实有点抖,首保换了K+机油后,怠速时立根烟都纹丝不动,80码巡航时震动小到能听清风声。最惊喜的是油耗,城市里1.7L百公里,高速巡航才1.41L,9L大油箱跑450公里不成问题,比那些67L油箱的竞品少进5次加油站。
一万块预算选踏板,现在有了新答案。豪爵AFR125卖10680元只有CBS联动刹车,铃木UY125涨到10980元还在用前碟后鼓的老配置,而光阳KS125顶配10480元就给齐了双通道ABS+TCS。这就像买手机,别人卖旗舰价给你入门配置,光阳却把高端功能下放到平价机型。5年10万公里的发动机质保更是给足了底气,要知道这可是以前大排量车型才有的待遇。
当然它不是完美的,极速90码跑不了高速,减震偏硬过烂路有点颠,但对于通勤和长途摩旅来说,这些都不是硬伤。就像那位骑铃木UY进藏的90后女生说的:"没有怂车,只有怂人"。但我觉得,有安全配置傍身,何必非要挑战极限?
现在的踏板车市场早该跳出"排量竞赛"的怪圈了。光阳KS125证明,把ABS和TCS这些保命配置做普及,比多那几匹马力更有意义。毕竟骑摩托图的是自由,不是冒险。这趟川藏线下来,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欧盟强制摩托车装ABS——安全配置从来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
最后想问大家,你觉得125踏板最该升级的配置是什么?是更亮的大灯,还是更长的续航?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关注我看更多真实车型实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