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的柏油路上,总能听见一阵清脆的排气声由远及近,红黑撞色的车身掠过街角,白色SUZUKILOGO在阳光下晃眼。这就是让无数人魂牵梦绕的铃木王GS125,当年125cc排量里的"天花板"。可别小看这摩托车,当年普通工人月薪七八百,为何有人愿花三年工资抢着买?
那时候的摩托车市场,日系品牌说了算。本田靠着四冲程发动机"省油耐用"的招牌抢占地盘,铃木一开始主打二冲程车型,眼看就要落后。被逼到墙角的铃木咬咬牙,拿出压箱底的技术,搞出了这款四冲程的GS125。1994年,铃木和轻骑集团牵手,成立济南轻骑铃木,两年后这款传奇车型正式在国内投产。
它的样子放到现在都不过时。红黑配色像一道移动的火焰,双仪表像两只明亮的眼睛,左边记路程,右边看转速,包裹在前导流罩里既挡风雨又显精致。刹车更是下了血本,前碟后鼓的组合在当年算是高配,后期还改成打孔刹车盘,散热更快。最让人稀罕的是发动机,哑光黑的杠头散热片整整齐齐,右侧还有个小窗口,机油够不够、脏不脏一眼看穿,电启动一按就着,不用像老摩托那样费劲蹬脚踏。
进口版三万多,国产后降到七千多,即便如此,也得攒上一阵子钱。可架不住大家喜欢,矿上评先进才奖得起金城100,骑铃木王出门,不亚于现在开豪车。村口小卖部老板家买了一辆,每天擦得锃亮,街坊邻居都跑去看新鲜。不光城里人认,农村集市上也越来越多,钱江、大阳这些厂家都忍不住仿制,可怎么仿都少了那股子原汁原味。
1996年国产化是个重要的转折点。济南轻骑铃木把日本的技术原汁原味搬过来,2003年还被铃木总部评为"模范海外工厂",连日本人都夸质量过硬。到2009年,单品牌销量就突破70万台,成了高端摩托车市场的排头兵。价格下来了,品质没打折,这才让更多普通人圆了摩托车梦。
后来铃木推出换代款GS125R,外观更激进,可销量却不尽如人意。这恰恰说明老款GS125的设计有多经典,就像老北京布鞋,看着简单却越穿越舒服。现在逛摩托车市场,不少125、150cc的电喷车型,还能看到它的影子,比如那简洁的车身线条,实用的仪表布局。
如今在老小区楼下,偶尔还能见到保养得锃亮的铃木王。轰鸣声依旧沉稳有力,骑车的人或许已经两鬓斑白,但拧动车把的那一刻,眼里的光还和三十年前一样。它不只是一辆摩托车,更是一个时代的印记,承载着一代人奋斗的青春,见证着中国从自行车王国到机动车社会的变迁。那些年追过的铃木王,其实是追着更好的生活,这份情怀,永远不会过时。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