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弃迪链,王传福逆势革新三大关键

比亚迪放弃“迪链”转折背后,比拼的是企业责任与行业智慧

比亚迪弃迪链,王传福逆势革新三大关键-有驾

不管你是不是汽车圈的人,也许最近都听说了,比亚迪放弃了迪链,这个消息一下子炸开了锅,然后各种解读满天飞,其实要我看啊,大家有个共识没错,迪链的终结确实意味着一场变革,关键是,这事绝不是简单的妥协,更不是一时兴起的应激反应,比亚迪这波操作背后,还有更深层的行业逻辑和企业担当,所以我想说,抛弃迪链这一刻,是比亚迪主动迎接新规则的决定,更是王传福又一次“站队行业大局”的经典时刻。

先聊聊迪链到底是什么,其实迪链不是坏东西,不过它是比亚迪高速扩张期的独家工具,简单点说,迪链是供应链金融的一种玩法,把供应商的货款变成电子凭证,然后比亚迪就可以先用货后付钱,供应商拿着迪链可以贴现、融资,而比亚迪则更容易掌控资金流,最重要的是,可以省下巨额利息,同时又不至于过度依赖银行贷款,这波操作让比亚迪十年销量从四十几万台爆发到四百多万台,背后迪链没少助力,这种模式说白了也是让供应商承担了一部分流动性压力,对于那些体量较小的供应商来说,很多时候只能被迫接受,要么用迪链贴现,要么等着慢慢拿钱,所以虽然上游整个链条都跟着比亚迪赚流量,但也有人觉得不公平。

比亚迪弃迪链,王传福逆势革新三大关键-有驾

在其他行业,这类供应链金融模式也很常见,比如在地产、医药领域,很多龙头企业会用类似的方式“优化资金”,但问题来了,随着行业监管越来越严,这种自创金融凭证逐渐显露风险,比如去年,恒大、碧桂园因为票据兑付出现爆雷,供应商血本无归,造成了全产业链的大恐慌,比亚迪这次提前踩下刹车,其实也是在释放一个信号——头部企业必须主动适应新规范,不然遭遇系统性风险就麻烦了。

不禁让人想到美国通用汽车多年前的供应链危机,当时他们为了提升资金利用率,大肆压缩供应商账期,结果搞得产业链上下游关系极度紧张,后来一场金融危机下,通用“核心供应商断链”,巨头瞬间濒临破产,所以类似的故事全球都有发生,真正聪明的企业,都选择牺牲部分短期利益,来维护行业生态,才走得远。这时候你再看看比亚迪,难怪敢在关键阶段主动转型,不是因为“被逼”,而是王传福本身就善于见招拆招。

比亚迪弃迪链,王传福逆势革新三大关键-有驾

放弃迪链,短期肯定有阵痛,毕竟以前的低成本优势直接没了,比如供应商要么拿承兑汇票,要么拿现金,虽然面临账期调整,但实际上,比亚迪主动选择让供应商利息从原本5%–10%降到1%以下,这等于用利润给别人让道,很多人觉得亏,但其实比亚迪不是赔本买吆喝,因为现在的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已经进入了产业升级的新阶段,不再是拼谁占用资金多,而是要比谁能把供应链带得更稳、更强。

咱们可以看一下数据,截至2025年9月底,比亚迪账上的现金还有1174亿,全年净利润涨到了402亿,这个财务体量不是说变就变的,而且比亚迪专利授予量已经超过两万项,全球研发团队超过九万人,这样的技术壁垒和创新能力,是供应链金融玩不出来的。更有意思的是,同行们也在主动“改票据”,比如长城汽车就近两年主动提升现金支付比例,减少供应商资金占用,说明整个行业都在逐步和旧模式告别。

比亚迪弃迪链,王传福逆势革新三大关键-有驾

再想想王传福,以前大家说他像“汽车圈的恒大”,其实这只是一种无聊的对比,真正的恒大模式是赌债务、赌融资,而王传福三次关键决策展现了完全不一样的底色第一次,疫情爆发三天,拍板灌口罩生产线,十天就量产五百万只,既救了公司,也救了社会;第二次,芯片荒,“无私”把自家芯片供给同行,不是因为好心,而是明白只有把行业盘活,自己才有未来;第三次,就是现在放弃迪链,放弃低成本的短期资金占用,优先减轻中小供应商压力,这三步,步步为营,看的不是一时的账面好而是全产业的可持续、全社会的共赢。

对比国外案例,不得不提丰田的供应链管理,教科书都说丰田有个铁律即使市场萎缩,也绝不能放弃对供应商的扶持,否则行业没了生态,整车厂也活不下去。比亚迪这次主动抛弃迪链,其实做的也是一样的事,就是用自己的体量为全行业带来一个新范本。

比亚迪弃迪链,王传福逆势革新三大关键-有驾

也有人会担心,那以后比亚迪成本上升,会不会影响研发和扩张,其实这种担忧没必要,因为除了现金流充足,比亚迪还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和品牌影响力,这些才是汽车企业真正的护城河,光靠票据模式“压供应商”早晚要出问题,只有把产业链做强才是真正可持续。

最后,我们不妨提出一个更大的问题,行业未来到底该走哪条路?是继续比拼账期,还是跟着比亚迪一起走“降负担、提质量”的升级路?在全球新能源汽车掀起新一轮技术竞赛的时候,谁先完成供应链生态升级,谁就可能占据制高点,因此,这场决策不仅在考验王传福的战略魄力,也在给整个行业指明方向。

比亚迪弃迪链,王传福逆势革新三大关键-有驾

比亚迪的举动到底是不是偶然?是企业实力使然,更是行业智慧驱动,未来中国汽车品牌能不能在世界舞台提升话语权,就看能否持续践行这种“责任+技术”的模式,既然比亚迪已经做出了样板,其他同行会不会跟进?供应商们愿不愿意主动拥抱新生态?这才是值得我们一再追问的重要问题,你觉得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