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同一款车,如果挂上不同的车标,在大家心里的评价可能就是天差地别。
咱们打个比方,如果现在咱们国内的哪个汽车品牌,比如说吉利、长城,推出一款三十多万的六座纯电SUV,这车在尺寸上跟同价位的比起来没什么优势,内饰设计走的是那种极简到有点“毛坯房”感觉的路线,第三排座椅的空间也就是个应急水平,那估计网上的评论早就铺天盖地了,各种“没诚意”、“割韭菜”的说法肯定少不了。
但是,如果把这套一模一样的产品思路换成特斯拉来做,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大家讨论的焦点立刻就变成了“这车开起来怎么样”、“现在订车要等多久”,仿佛它天生就该是爆款。
这事儿说的,就是最近刚刚亮相的特斯拉Model Y L,也就是加长版的六座Model Y。
官方指导价定在了33.9万元,那么问题就来了,这台车到底有什么特别的本事,能在这种看起来有点“双标”的市场环境下,依然让那么多人觉得它很香呢?
是咱们消费者真的就这么看重品牌,还是说这台车确实有一些我们没注意到的过人之处?
首先,咱们得看看这台车到底变了些什么。
车名叫Model Y L,这个“L”最直观的理解当然就是加长了。
从车身侧面看过去,变化非常明显。
原来Model Y那种从车顶中间就开始往下溜背的轿跑SUV线条,在这台新车上被改掉了,整个车顶几乎是平直地向后延伸,快到车尾的地方才有一个收尾的动作。
这样做的好处很直接,就是为了给第三排乘客争取一点点头部空间和更好的视野,不至于那么压抑。
但这么一来,也牺牲掉了原来那种动感、流畅的视觉效果,整个车显得更像一台传统的MPV或者说是旅行车。
这种为了实用性而对外观设计做出的妥协,在如今这个越来越看重颜值的汽车市场里,要是放在咱们自主品牌身上,估计设计师早就被网友们口诛笔伐了。
然而,特斯拉的工程师总能在你觉得他要妥协的时候,给你拿出点不一样的东西。
你可能不太相信,这台看起来更大、更长的Model Y L,它的风阻系数居然做到了0.216Cd,比原来标准版的Model Y那个0.22Cd还要低。
这就有点反常识了,通常车身拉长,迎风面积变大,风阻是会增加的。
能做到更低,说明特斯拉在你看不到的空气动力学方面下了大功夫,通过对车尾造型的精细调整,让气流能更顺滑地离开车身,减少了乱流。
这就体现出了它在车辆工程设计上的深厚功力。
再看具体的尺寸数据,长宽高分别是4976毫米、1920毫米和1668毫米,轴距达到了3040毫米。
这个数据放在中大型SUV里头,只能算是及格水平。
跟咱们国内现在主流的那些新势力旗舰SUV比,比如车长超过5米2的理想L9,或者车长接近5米1的蔚来ES8,Model Y L在尺寸上是完全不占优势的,甚至可以说小了一圈。
接下来,咱们就得聊聊这台车最核心,也是争议最大的地方——那个2+2+2的六座布局。
按照特斯拉官方的说法,它的第三排甚至能满足身高一米八五的成年人乘坐。
听到这个宣传,估计只要是实际体验过现在市面上任何一款六座或七座SUV的朋友,心里都会打个问号。
别说你这台车长还不到五米的车了,就算是咱们那些车长超过五米二、被大家称为“公路大沙发”的国产旗舰SUV,它们的第三排也常常被大家评价为“宠物专座”或者“应急小板凳”。
真要让一个身高一米八五的大个子坐进Model Y L的第三排,那个画面可想而知,膝盖顶着前排座椅的靠背,头可能都要蹭到车顶了,整个过程更像是在完成一项高难度的柔韧性挑战,跟舒适出行基本没什么关系。
所以,实事求是地讲,Model Y L的这个第三排,平时放倒当后备箱用,偶尔家里孩子坐一坐,或者临时应急拉个朋友跑个短途还行,要是真想让六个成年人舒舒服服地长途旅行,那基本是不现实的。
不过,有需要批评的地方,也得看到它进步的地方。
这次特斯拉好像是终于听进去了中国消费者的心声,在座椅舒适性上下了血本。
全新的座椅乘坐感受确实好了很多,最关键的是,前排座椅终于给配上了可以调节角度的头枕和腿托,这在以前的特斯拉车型上是想都不敢想的配置。
更让人惊喜的是第二排的两个独立座椅,不仅有加热功能,还破天荒地给加上了座椅通风!
这对于常年被吐槽座椅配置低的特斯拉来说,简直是一次史诗级的升级。
要知道,在夏天,座椅通风这个功能有多么实用,谁用谁知道。
光是这一点,就足以看出特斯拉为了迎合市场,做出了多大的改变和努力。
那么,一个空间表现一般,仅仅是座椅舒适度有所提升的六座车,凭什么能卖到三十多万,还让大家觉得有吸引力呢?
答案,其实藏在那些不太容易被第一眼看到的地方。
首先就是底盘悬挂。
这次Model Y L全系都标配了CDC连续可变阻尼减振器。
这个东西用大白话讲,就好像是给汽车的四个悬挂都装上了一个能独立思考的大脑,它能在一秒钟内几百次地感知路面的颠簸情况,然后瞬间自动调整悬挂的软硬。
这就从根源上解决了老款Model Y那个悬挂硬得像块铁板、过个减速带能把人颠起来的核心槽点。
可以说,开完新款的Model Y L,再回去开普通的Model Y,那种行驶质感上的差距会非常明显,会有一种“降级”的感觉。
这套CDC系统的加入,让Model Y L的驾乘品质,第一次有了能和以舒适性著称的国产新势力们掰掰手腕的资本。
其次,就是特斯拉一直以来的强项——性能和三电系统。
车身加长加重了,为了不影响续航,电池容量也从原来长续航版的78.4千瓦时提升到了82千瓦时,官方公布的CLTC工况续航里程达到了751公里,这个数据在同级别里是相当能打的。
同时,前后双电机的综合功率高达340千瓦,零到一百公里的加速时间只要4.5秒。
这就意味着,它是一台能载着一家老小,还能在路口等红灯时让旁边的小钢炮吃灰的“性能奶爸车”。
这种把极致性能和家庭实用性结合在一起的独特魅力,正是特斯拉品牌吸引力的一部分。
再加上它还特意用了前面窄后面宽的轮胎配置,前面是255毫米,后面是275毫米,这种通常在高性能跑车上才有的设计,也是为了在高速行驶和过弯时提供更强的抓地力和稳定性,让你能安心地驾驭这台猛兽。
所以,我们再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为什么这台在空间和内饰上存在明显短板的车,换上特斯拉的标志,就能得到市场的宽容和期待?
这背后,其实是品牌影响力、核心技术壁垒和精准市场策略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咱们很多国产品牌还在通过增加屏幕数量、堆砌豪华材料这些看得见的配置来吸引眼球时,特斯拉走的还是另一条路。
它依靠的是你看不到的CDC悬挂带来的行驶品质提升,是更高效、更成熟的三电系统和电池管理技术,是遍布全国、用起来方便省心的超级充电网络,以及那个虽然还未完全实现、但充满未来想象空间的FSD自动驾驶系统。
这就好比当年的苹果手机,在别的品牌都在比拼处理器核心数和内存大小的时候,它用一个流畅、稳定、生态完善的iOS系统就建立了自己的护城河。
Model Y L的逻辑也是如此,它的第三排可能确实不大,内饰可能依旧简单,但它用实打实的技术升级,补齐了自己舒适性差这个最大的短板,同时又把性能、续航和品牌科技感的优势保留了下来。
对于那些不是特别在意内饰是否奢华,但非常看重驾驶感受、三电技术和品牌形象的消费者来说,这台更舒适、更实用的Model Y L,就成了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选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