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毅IPO数据好看,饭碗全靠奇瑞给,金主却要换赛道

奇瑞打个喷嚏,泓毅就得感冒:这IPO故事我咋越看越不对劲

这年头,看财报跟开盲盒似的,刺激。

尤其是那种业绩好到发光的公司,你总忍不住想多瞅两眼。这不,一家叫泓毅股份的公司,递了份招股书,打算去北交所敲钟。那数据,漂亮得跟精修过的网红照片似的。

你瞅瞅,2022年到2024年,营收从13亿干到快29亿,翻了一倍多;净利润更狠,从7000万飙到2.4个小目标,翻了三倍不止。这增速,放眼整个A股市场,都得是坐前排的优等生。

按理说,这种公司上市,股民们不得挤破头去抢?

可怪就怪在这儿。

我捏着这份招股书,翻来覆去地看,就像在深夜酒馆里端详一杯颜色过于鲜艳的鸡尾酒,心里直犯嘀咕:这玩意儿,真能喝吗?有没有后劲儿?

说白了,泓毅股份这盘菜,主料就一道——奇瑞。

这故事的开头,就透着一股子“亲儿子”的味道。泓毅的前身,就是奇瑞汽车跟别人合伙开的。后来几经辗转,大股东变成了芜湖国资委,但那根连接着奇瑞的脐带,不仅没剪断,反而越勒越紧。

招股书里摆着一排数字,扎眼得很。泓毅对第一大客户奇瑞的销售占比,从47%一路狂飙到67%。这是什么概念?

我给你打个比方。

你开了一家面馆,生意火爆,天天排队。外人一看,老板牛啊,厨艺高超,经营有方。可实际上呢?你家七成的面,都卖给了街对面的网吧。网吧老板是你发小,他手底下那帮打游戏的小年轻,每天的伙食都由你包了。

你的面馆能不能开下去,生意好不好,不取决于你的面做得多好吃,而取决于对面的网吧生意怎么样,以及,你那个发小老板,明天还认不认你这个兄弟。

这就是泓毅股份的现状。它不是一家在自由市场里搏杀出来的猛兽,更像是一只在奇瑞这棵大树底下,被圈养起来的“金丝雀”。吃喝不愁,长得也肥,但能不能飞,能不能自己找食吃,天知道。

更要命的是,奇瑞这棵大树,虽然依旧枝繁叶茂,但风向,变了。

咱们这些在市场里混饭吃的,都知道现在汽车圈的主旋律是啥——新能源。油车的时代,就像夕阳下的帝国,辉煌仍在,但黄昏已至。

奇瑞自己也门儿清。你去看它的数据,燃油车业务的增速已经跟老牛拉车似的,慢下来了。而新能源车,那叫一个猛,销量跟坐了火箭一样往上蹿。奇瑞集团的老大们,现在开会估计张口闭口都是“智能化”、“电动化”,恨不得把所有资源都砸到新能源这个新宠儿身上。

问题来了。

我们的主角泓毅股份,是干嘛的?它的主打产品,什么汽车焊接件、冲焊件,大部分是给谁配套的?

燃油车。

这就尴尬了。你赖以为生的“金主爸爸”,正在疯狂地爱上一个“新人”,而你,是“旧爱”。爸爸虽然还给你零花钱,但他的心思,他的未来,都已经不在你这儿了。

泓毅自己也知道这事儿不对劲,招股书里也提了,说我们也在努力嘛,你看,我们跟零跑汽车、越南的VinFast也勾搭上了。听着挺好,可你再仔细一看,零跑汽车,只在2023年当过一次第五大客户,后来就从榜单上消失了。至于那个越南朋友,能给你带来多大生意,还是个未知数。

这感觉就像什么?就像你那个开面馆的发小告诉你:“别担心,除了你这儿,我也开始让我手下的小年轻们尝尝麦当劳和肯德基了。”

你慌不慌?

更让我摸不着头脑的操作还在后头。

按理说,你抱着的这条大腿有“换赛道”的风险,那你自己是不是也得赶紧跟着转型?人家都在研究怎么把电饭锅做得更智能,你总不能还抱着个柴火灶研究怎么烧火吧?转型靠什么?真金白银的研发投入啊。

你猜怎么着?

泓毅的研发费用占营收的比例,居然在往下掉!从5%左右掉到了2.5%。同行业的竞争对手,比如那个叫多利科技的,人家毛利率比你高,招股书里自己都承认了,原因是“人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这就好比全班同学都在挑灯夜读,准备迎接一场全新的考试,你这个曾经的优等生,却把课本一扔,跑去打游戏了。你说你不是胸有成竹,谁信?可你的“胸”,到底在哪儿呢?

我寻思着,泓毅的高管们不会比我傻。他们肯定也看到了危机。但他们的应对方式,却透着一股子说不出的诡异。

一方面,核心产品的产能利用率在下滑。汽车焊接件,这可是泓毅的看家本领,营收的顶梁柱。结果呢,产能利用率从接近九成,一路掉到了七成以下。这说明什么?说明你的机器都开始闲着了,活儿没那么多了。

泓毅IPO数据好看,饭碗全靠奇瑞给,金主却要换赛道-有驾

另一方面,你猜他们这次IPO上市,募集来的钱打算干嘛?

一个重要的用途是:建新的智能化工厂。

看到这儿,我差点没把嘴里的茶喷出来。

这就好比你家开的那个包子铺,蒸笼还空着一半,你却跑到银行去贷款,说要再盘个更大的店面,买更多的新蒸笼。

这账是怎么算的?我这个在江湖上混了十几年的老油条,都算不明白。

公司给出的解释,也特别有“艺术感”。说产能利用率低,是因为“两个新基地在跑服务器”。这话说得,外行听了云里雾里,内行听了想笑。跑服务器能把整个产能拉低这么多?你这是造车还是挖矿啊?

还有,这次IPO要募集的8个多亿里,有1.8亿,是用来“补充流动资金”的。

一般来说,一家公司嚷嚷着要补流,往往是手头紧,现金流紧张。可泓毅的现金流,从财报上看,挺健康的啊,一年比一年好。账上也不是没钱。

那你拿着股民的钱去“补流”,到底是想干嘛?是真缺钱,还是想趁着现在业绩好看,赶紧囤点粮,以备不时之ü™?这个“不时之需”,是不是就是你预感到的,奇瑞爸爸的“爱”即将转移的那个寒冬?

把所有这些线索串起来,一幅奇特的画面就浮现出来了。

泓毅股份的业绩暴增,不是因为它自身有多强的市场竞争力,而更像是搭上了奇瑞燃油车时代最后的末班车,享受了一波“回光返照”式的红利。

它就像一个寄生在巨人身上的生物,当巨人快速奔跑时,它也跟着飞起来,显得速度惊人。但如今,巨人要换上飞行器,去一片新的天空了。而这个寄生者,还只会爬行。

它所有的挣扎——看似矛盾的扩产,看似不合理的补流,看似无力的“开拓新客户”——都指向一个残酷的真相:它慌了。

上市,或许不是为了飞得更高,而是为了在巨人彻底转身离开之前,赶紧给自己装上一副降落伞,找一块能安全着陆的地面。至于这副降落伞能不能打开,地面是松软的草地还是坚硬的岩石,那就得看命了。

所以你看,一个光鲜亮丽的IPO故事背后,可能藏着一个如此脆弱而无奈的内核。资本市场从来不相信眼泪,更不相信没有根基的繁荣。它就像一面照妖镜,再漂亮的画皮,也总有被戳穿的一天。

泓毅IPO数据好看,饭碗全靠奇瑞给,金主却要换赛道-有驾

这故事讲到这儿,酒也喝得差不多了。泓毅这只被圈养的“金丝雀”,能不能在离开奇瑞这棵大树后,学会自己歌唱,我不知道。

反正,我是搬好小板凳,准备看戏了。

这碗饭到底香不香,你们自个儿琢磨。评论区里,等你来聊聊。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