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势N9那套5米转弯的活儿,广州车展上让45万这个价位的人都在算账
上周末陪朋友去看车,他把问界M9开进地下二层,在两根柱子中间倒了七八把才勉强挤进去。出来时我问他怎么不考虑腾势那台新出的N9,他愣了半天说:“就那个能横着挪的?听说最小转弯半径能做到5米,但我担心后轮那套双电机系统,过两年维修成本会不会很吓人。”这话倒是点醒了我——现在这帮车厂玩的技术噱头越来越多,但真正落到日常使用场景里,到底有几成是实用的?
说起这套“易三方”技术,本质上就是让两个后轮各干各的活儿。你在窄车位倒车时,系统能控制单侧后轮反转,车子就能横着挪半米进去。原理其实不复杂,就是双电机扭矩分配配合ESP系统实时调整车身姿态。据说能在3秒内完成90度侧方移位,听着确实唬人。但我琢磨了半天,这玩意儿日常用得上的场景,可能也就地下车库和狭窄路段掉头这两种情况。你要真天天指望它给你表演“圆规掉头”,轮胎磨损和电机发热这些账,厂家发布会上可不会跟你细算。
云辇-A这套悬架系统,用的是毫米波雷达加超声波雷达扫路况,然后电脑算阻尼。说是后排颠簸感能降低将近一半,这数字我也不好全信。不过如果你经常带着老人孩子跑长途,主动悬架多少能派上用场。越野模式下车身能升高50毫米,配合31度的接近角,应付个烂泥地或者沙石路面大概问题不大。但要真去豁沙漠,你还得掂量掂量这车5米多长的车身,陷进去可不好拖。
让我觉得挺实在的,反倒是座椅那些设计。第二排航空座椅能横向滑动80毫米,第三排放倒后能跟第二排形成一张1.8米乘1.2米的平面,承重200公斤。上个月我朋友一家六口去露营,带了五个20寸登机箱,后备箱居然还能塞得下。这种灵活性在同级别里确实少见。至于那个800多种座椅组合的说法,多半是排列组合算出来的数字,实际上常用的也就“私享影院”和“露营大床”那么几种模式。
豪华配置这块儿,11.5升的双层冰箱支持零下6度到50度温控,制冷速度据说比理想L9快四成。17.3英寸的后排吸顶屏用的是骁龙8295芯片,支持手势控制,观影时能自动联动座椅放平。这些配置在四五十万这个价位,基本已经成了标配。倒是NVH这块儿,如果120公里时速下噪音真能控制在64分贝左右,那对长途驾驶的疲劳度改善还算比较实在。
动力方面有插混和纯电两个版本。插混版综合功率640千瓦,零到百加速4.3秒,纯电续航165公里,亏电油耗6.8升。这账算下来市区通勤基本不烧油,跑长途也不用担心没电。纯电版710千瓦的功率看着唬人,但续航还没公布,这就有点让人拿不准了。毕竟这么大个车身,电池包再大也扛不住高速几百公里的消耗,冬天跑长途可能还得多规划几个充电站。
智能驾驶这块儿,车顶那颗激光雷达探测距离能到200米,配合Orin-X芯片,支持自动泊车和窄道通行。对比问界M9,腾势N9的泊车成功率据说能高出15个百分点。不过这类数据多半是理想环境下测出来的,实际使用中碰上地下车库信号差、标线不清的情况,系统能不能稳定识别还得打个问号。
预计售价45到55万这个区间,比问界M9便宜几万,配置看着也多点。但买车这事儿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参数对比。有人在乎品牌调性,有人看重后期保值率,有人就图个新鲜感尝尝鲜。腾势N9这套易三方和云辇技术到底能稳定用几年,后期维护成本会不会像我朋友担心的那样水涨船高,这些都得等首批车主交付后才能验证。
去年这个时候,四五十万的大SUV市场还是理想L9和问界M9两家在打擂台。现在腾势N9突然杀进来,拿出后轮独立转向和主动悬架这两张牌,牌桌上的格局多少有点变化。至于这车能不能成为下一个爆款,那就得看明年春节后第一批车主的真实口碑了。我的建议还是那句老话,别光看发布会和参数表,有空去店里坐坐、试试,自己的屁股和钱包最诚实。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