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第五代瑞虎8的双脸设计,第一反应是:奇瑞这波真敢玩。虎款和豹款,听上去像打游戏选角色,可其实这两个脸真能反映出车主不同个性的需求。谁说SUV就非得千篇一律?至少奇瑞在这点上,是愿意尝试打破模式的。
虎款那大尺寸的多边形格栅,配上粗壮镀铬,整体看着沉稳得很,符合那种爸妈用车,稳重又不失范儿的气质。销售小张跟我说,他卖车时不少家庭用户就喜欢这款,觉得看起来扎实有安全感。相比豹款那蜂窝熏黑格栅和獠牙雾灯设计,更偏运动,年轻点儿,街坊邻居看了都说挺猛的。但说实话,豹款那边的溜背式车顶和红色刹车卡钳,有种硬派运动的味道,算是同价位里少见的细节设计,像同价位的哈弗H6或者长安CS75 Plus多半走稳妥路线,这点挺给力。
说到尺寸,虎款的4749毫米车长,算是主流紧凑型SUV稍偏大的水准,豹款稍短一些,差不多4725毫米。轴距都稳定在2825毫米,这点对日常乘坐空间影响非常明显,尤其后排腿部空间直接受益。跟我手头的数据对比,老款瑞虎8轴距是2780左右,所以这次明显有加长。这增加的空间,咱们在实际乘坐中能感觉到,尤其家里带娃的朋友们,空间感真是不能忽视的。
内饰这块儿敏感点。虎款用12.8英寸纵置屏幕,布局对称,木纹饰板加软质包裹,整体感觉更偏家居风,这让我忍不住想起朋友刚换车时说,这车里面坐久了,心情都舒服了。豹款那边14.6英寸横置悬浮大屏,红缝线、碳纤维装饰,摇身变成了小运动座舱,年轻人玩车的时候,能感受到的仪式感我要给满分。差不多同级别里,像吉利星越L或长安CS75 Plus也有大屏设计,但奇瑞这次明显更用心去打造两套截然不同的气质。
动力上,还是1.6T发动机配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这里稍微有人说过1.6T在目前市场上有点小了,我之前也有点这样想,觉得SUV最低得上2.0T起步才能应付复杂路况,但实际开下来,零百9秒以内在这个级别里算是实打实的不错成绩了。原因我想,车辆整体调教和轻量化做得还行,加上7速湿式双离合换挡逻辑顺滑,油耗控制得挺稳,综合6.8L/100km,这对日常用车来说相当友好。跟同价位别克昂科拉、日产逍客的实操油耗比,这套动力组合的表现要靠谱许多。
我和修理厂师傅小李聊过,他也说这7DCT维修频率不算高,湿式离合耐用,对家庭用户更省心。可这货的双离合其实跑高速和堵车路段的体验差别挺大,偶尔有顿挫,我心里其实有点嫌麻烦,毕竟家里老人开车,谁都不想变速箱抖来抖去。
安全配置也值得表扬。全速ACC和自动紧急刹车这类高端配置,过去一般得30万级别车才配备,现在20万上下的SUV能有,性价比提升明显。销售小张说,客户比较中意360度全景影像和车道偏离预警,这些能让普通司机开车更安心。只是我还没实测,毕竟感知系统的灵敏度和误报率关系到实际体验,具体表现有待时间验证。
奇瑞这套配置,尤其是舒适性方面,像自动分区空调和后排独立出风口,也在逐步解决之前用户吐槽的夏天后排乘客闷热问题。某次刚好我朋友带着娃坐试驾车,他回头喊了一句这车凉快,娃不闹了,让我觉得这些细节不是摆设,挺实用的。
我一开始说双脸设计能满足不同人群需求,这话说大了。其实更准确来说,是奇瑞在试图覆盖更宽泛的客户心理。毕竟,同一车型分两种外观和内饰,厂家的供应链压力肯定更大,研发成本也上升。不少同事吐槽这策略复杂,增加了产线工序,做起来挺麻烦的(我自己也略感头疼)。但供应链方面,可以理解为,两套脸和内饰就像做两道不同味道的菜,原材料用的是最大公约数,调料和配料各有不同,不能保证每盘菜都百分百一样的口味,但满足不同客人的偏好,或许就是成本和满意度的一个平衡点。
(这段先按下不表)我没细想过,奇瑞未来有没有可能把这两脸一车策略用到更多车型上,毕竟市场细分越来越严重,用户越挑越精了。
不管怎么说,第五代瑞虎8这次确实是在细节和配置上都有诚意。奇瑞的品牌辨识度和技术实力逐渐提升,尤其是供应链稳定了之后,能将这些设计落地做成量产车,已经是不易。但说老实的,我心里还是有点小问号,这款车到底在三四线城市的市场接受度有多少?毕竟这些地方买车更多是实用和价位,而不一定看这些设计细节。
这让我想到一个细节:我刚才翻了翻相册,发现某次去4S店,看虎款的那个镀铬格栅边缘处理细节,边角处理得挺显档次,没有廉价感,这种设计细节其实很容易被忽视,但却对第一眼印象影响巨大。你们有没有留意过自己看车时,这种边边角角的设计给你什么感觉?
最后抛个问题:你觉得,一款车如果设计能满足不同人群需求,销量会因此更好,还是反而会让人觉得品牌定位模糊?这其实挺有趣的。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