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咱们国家内蒙古西部的一个大型露天煤矿里,发生了一件挺新鲜的事儿。
一辆体型庞大的纯电动矿用卡车,在众目睽睽之下,完成了一系列高难度的作业挑战,这事儿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说到矿山里的卡车,大伙儿脑海里浮现的可能都是那种烧柴油、冒黑烟、噪音巨大的“油老虎”,它们虽然力气大,但污染和油耗也同样惊人。
如今,在国家大力提倡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的背景下,连矿山这种重工业领域也开始寻求转型,而纯电动矿卡,就成了大家关注的一个焦点。
不过,很多人心里都有个问号:这电动车跑跑城市马路还行,拉着上百吨的矿石在崎岖不平、坡陡弯急的矿区里跑,它真的行吗?
会不会爬坡没劲儿?
跑一半没电了怎么办?
充电是不是得花大半天,耽误干活?
这些实实在在的顾虑,是所有矿山企业在考虑要不要用新能源设备时,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为了打消这些疑虑,国内知名商用车企业宇通,干脆就把自家的纯电矿卡拉到了最真实的作业现场,搞了一场公开的实况运营挑战。
他们没有选择在平整的试验场里走流程,而是直接进入了工况复杂、条件艰苦的露天煤矿,让这台型号为YTK136E的大家伙,用实际表现来说话。
这次挑战涵盖了四个方面,分别是充电速度、重载爬坡能力、续航里程和能源消耗,可以说,这四项恰好精准地对应了市场最关心的那几个问题。
首先看看充电这个环节。
矿山作业讲究的是争分夺秒,停工一小时就意味着少了好几趟的运输量,经济损失是实打实的。
如果充电时间太长,那电动设备的优势就会大打折扣。
在这次挑战中,这台装载着700度大容量电池的矿卡,电量从20%充到95%,只用了56分钟。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
差不多就是司机师傅们吃顿午饭、休息一会儿的功夫,车子就已经恢复了绝大部分的动力,可以立刻投入到下一轮的工作中去。
这个速度相比同级别的其他产品要快了五分之一。
能做到这一点,背后是技术的支撑,比如宇通研发的多枪快充技术,可以让车辆在充电时更高效、更稳定。
我们不妨算一笔账,如果每天能节省出一个小时的充电时间,那么一天就能多跑一到两趟,一年累积下来,一台车就能多运输超过两万吨的物料,这对于矿山运营来说,是相当可观的效益提升。
接下来是考验车辆硬实力的重载爬坡。
露天矿区最常见的路况就是长距离的连续上坡,这对车辆的动力性能是极大的考验。
挑战的路段总长6.5公里,其中最陡的地方坡度达到了8%,这对于一辆满载着几十吨重物的卡车来说,难度非常大。
然而,这台纯电矿卡在整个爬坡过程中表现得相当从容,车速最快能达到每小时35公里,并且动力输出稳定,没有出现乏力的迹象。
这主要得益于它搭载了专门为矿山工况定制的大功率电机,其峰值功率可以达到900千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同时,宇通自主研发的电池和电控系统也功不可没,它们能够精准地控制能量输出,确保每一分力都用在刀刃上,让车辆在面对重载上坡这种极限工况时也能游刃有余。
续航能力同样是大家关注的重点。
谁也不希望车辆在作业途中突然没电趴窝。
在这次测试中,这台矿卡从95%的电量开始进行高强度的运输作业,一直工作到电量剩余20%时,总共行驶了38公里。
这个数据放在矿区循环运输的场景里,已经能满足好几个趟次的作业需求。
更关键的一点是,在电量从高到低消耗的过程中,车辆的动力性能始终保持稳定,没有因为电量减少而出现衰减。
这就好比一个长跑运动员,不仅要跑得远,还要在冲刺阶段依然能保持速度。
这背后,是车辆智能化的能量管理系统在起作用,它能根据上坡、下坡、平路等不同路况,动态调整能量分配策略,并且在下坡时还能通过能量回收系统给电池反向充电,最大限度地延长了续航里程。
这种“开源节流”的设计,让车辆的每一度电都发挥了最大的价值。
最后,也是矿山企业最为关心的运营成本问题,直接体现在能耗上。
经过连续三趟运输作业的实际测算,这台纯电矿卡的平均每公里电耗为13度电。
这个数字在同级别的重型矿卡中,属于非常优秀的水平。
之所以能做到如此节能,是因为宇通运用了一整套先进的三电核心技术,包括高效的电驱系统、智能的能量回收以及精细化的热管理系统。
这些技术协同工作,使得整车的能量利用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相比传统技术,能耗降低了10%到15%。
对于企业来说,更低的能耗就意味着更低的运营成本,这在当前降本增效的大环境下,无疑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这场在内蒙古矿区进行的实况挑战,不仅仅是一次产品性能的展示,它更深层次地反映了我们国家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特别是重型工程机械领域的长足进步。
这表明中国的企业已经不再满足于在实验室里做出漂亮的参数,而是敢于将产品放到最严酷、最真实的应用场景中去接受检验。
从海拔五千米的西藏高原,到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东北矿区,再到这次的露天煤矿,宇通的纯电矿卡通过一次次的极限挑战,证明了其产品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这不仅为矿山等高耗能行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也展现了中国制造在核心技术领域的自信与实力。
它让人们看到,新能源技术不仅能让我们的城市天空更蓝,同样也能为国家的工业命脉注入绿色、高效的新动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