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宝马的一则消息可以说是激起了一层不小的浪花。
大家都在传,宝马要推出一款全新的纯电动SUV,型号是iX3,而且这次的更新换代非同小可,号称是开启了宝马的“新世代”。
一时间,各种听起来就让人兴奋的参数铺天盖地而来:续航里程能达到惊人的800公里,四驱版本马力高达400匹,充电10分钟就能跑350公里。
很多人看到这些数据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下宝马的老对手奔驰估计要睡不着觉了。
但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
在这个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打得热火朝天的今天,特别是咱们国内品牌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宝马这次的重磅出击,究竟是传统豪强的一次强势反击,还是在努力追赶新时代浪潮的一次重要补课?
这背后的门道,值得我们好好聊一聊。
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关键的概念,就是宝马这次反复强调的“新世代”架构。
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宣传口号,而是宝马在造车理念上的一次根本性转变。
过去,包括宝马在内的很多传统车企造电动车,有点像是在已有的燃油车基础上“修修改改”。
他们会拿来一个成熟的燃油车平台,把发动机和油箱掏出来,再想办法把电池和电机塞进去。
我们现在市面上能买到的宝马iX3和i3,很大程度上就是这种思路的产物。
这样做的好处是省时省力,能快速推出产品,但缺点也同样明显,那就是“先天不足”。
因为车身结构不是为电池和电机量身定做的,所以空间利用率、车辆重心、能源效率等方面都会打折扣,总给人一种妥协的感觉,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油改电”。
而“新世代”架构,就是宝马下定决心,要把这套旧的造车逻辑彻底抛弃。
他们从零开始,专门为纯电动车设计了一整套全新的平台。
在这个新平台上,电池不再是后来塞进去的“租客”,而是整个房子的地基和核心,所有的设计都围绕着它来展开。
这样做带来的好处是全方位的:电池可以做得更薄,直接融入车身底盘,这样车内空间,特别是后排的腿部空间会更宽敞;车辆的重心会更低,开起来更稳,操控性更好;整个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的匹配度更高,能量的利用效率也会大大提升。
说白了,宝马这是终于下定决心,要造一辆“根正苗红”的纯电动车了。
不过,咱们也要客观地看到,这种专为电动车打造的平台化理念,在国内其实已经不新鲜了。
比亚迪的e平台3.0、吉利集团的浩瀚架构,还有广汽的埃安平台,都早已经在这个方向上深耕多年,并且推出了大量成熟的车型。
所以,宝马的“新世代”是它追赶时代步伐的关键一步,是值得肯定的,但它也确实是进入了一个高手林立的赛场。
接下来,我们再来仔细分析一下那些让人眼前一亮的具体数据。
第一个就是“800公里续航”。
这个数字在当下的电动车市场里,绝对是第一梯队的水平。
如果这个数据能够实现,那意味着车主的里程焦虑将会得到极大的缓解,日常通勤一周充一次电都绰绰有余。
不过,我们也要理性看待这个数字。
通常汽车厂商公布的续航里程都是在理想的工况下测试出来的,比如欧洲的WLTP标准。
这个标准相对来说比较接近实际,但日常驾驶中,受到气温、路况、驾驶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实际续航打个八折左右是比较常见的。
即便如此,能有650公里以上的真实续航,也足以让它在续航能力上傲视群雄了。
然而,把视线拉回到国内市场,续航的“军备竞赛”早已进入了另一个维度。
比如,极氪001搭载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官方公布的CLTC续航已经突破了1000公里;蔚来汽车也推出了150度电的半固态电池包,在实际路测中也跑出过超过1000公里的成绩。
所以,宝马的800公里续航,在欧洲市场或许能一骑绝尘,但在中国这个已经被各种“千里马”车型教育过的市场里,它虽然优秀,但已经很难再形成绝对的碾压优势。
再来看充电速度,这可以说是全新iX3的一大亮点。
它采用了800V高压电气架构,最高支持400千瓦的充电功率。
这是什么概念呢?
官方宣称“充电10分钟,增加350公里续航”。
这个速度几乎可以媲美燃油车去加油站加油的体验了,对于长途旅行来说,意义非凡。
在服务区休息一会,喝杯咖啡的工夫,车子就又能跑几百公里,这无疑是解决了电动车使用中的一大痛点。
但是,同样的问题又来了。
800V高压快充技术,虽然听起来高大上,但在国内市场也已经开始普及。
小鹏汽车的G6和G9、理想的MEGA、智己的LS6等一批国产车型,都已经将800V平台作为了核心卖点,并且正在积极地铺设自己的超充网络。
技术再先进,也需要配套的基础设施来支撑。
宝马虽然有了先进的技术,但它在国内的超充桩布局,能否跟上这些新势力的速度,将是决定这项优势能否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
至于动力方面,四驱版本400匹的马力,对于一台家用SUV来说,绝对是绰绰有余,甚至可以说是性能过剩了。
这个动力水平确保了它能提供宝马一贯以来所标榜的驾驶乐趣。
但在电动车时代,强大的马力似乎变得不那么稀奇了。
由于电动机的输出特性,实现大马力要比燃油机容易得多。
看看我们身边的国产电动车,动辄五六百匹,甚至七八百匹的车型也并不少见。
所以,400匹马力能让全新iX3在性能上站稳脚跟,保持豪华品牌的体面,但想单凭这个就让竞争对手感到“恐慌”,恐怕还不太够。
最后,在设计和智能化方面,全新iX3也展现了求新求变的态度。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车头的“双肾”格栅终于变小了,回归了一种更加经典、和谐的设计比例,这无疑是听取了全球消费者,特别是中国消费者的意见。
内饰上,取消大量的实体按键,采用大尺寸触摸屏和全新的车机系统,也是顺应了当下的设计潮流。
但这也给宝马带来了新的挑战。
如今的中国消费者,已经被华为、蔚来、小鹏等品牌的智能座舱“惯坏了”。
我们习惯了可以连续对话、能听懂方言、像真人一样聪明的语音助手,习惯了功能丰富、操作流畅的车机系统。
宝马全新的iDrive X系统,能否在智能化体验上,达到甚至超越国内顶尖水平,将是它能否赢得中国年轻消费者青睐的重要一环。
总的来看,宝马全新iX3的到来,无疑是向市场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它用强大的产品力证明了,只要传统巨头下定决心,依然能造出顶级的电动汽车。
奔驰作为它的老对手,自然会感到压力。
但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宝马对决奔驰”的故事了。
真正的挑战者,是那些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浪潮中迅速崛起的中国品牌。
它们用更快的速度、更大胆的创新和更贴近本土用户的思维,重新定义了汽车市场的游戏规则。
宝马这艘豪华巨轮已经完成了艰难的掉头,驶入了全新的电动航道,但前方的海域,早已是百舸争流,高手如云。
这场竞争,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因为它意味着我们将会有更多、更好、更先进的产品可以选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