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排长龙,绿色出行遇尴尬?破解之道在这里

#国庆反向旅行攻略#

充电桩排长龙,绿色出行遇尴尬?破解之道在这里

又是国庆中秋双节至。高速路化身为停车场。新能源车主们面临新挑战——充电大战。这场战役悄然打响。

数字背后的充电压力

交通运输部路网中心预计,今年8天假期全国高速公路日均流量超6200万辆。小客车占比近九成。新能源汽车日均约1250万辆,占日均总流量近20%。同比增长三成。惊人数字。

国家电网智慧车联网平台预测,全国超过三分之一高速服务区充电桩将满负荷工作。压力集中在9月30日至10月1日。返程高峰则在10月6日至7日。沈海高速、长深高速、京沪高速最为繁忙。江苏、浙江、安徽充电量将创历史新高。

现实困境:排队四小时,充电一小时

辰女士的经历颇具代表性。为错峰9月30日从广州出发回湖北。晚上七点半进入湖南官庄服务区。拿到49号排队牌。当时才叫到35号。仅有两台充电桩四个充电口。一辆车充电约40分钟。等待三小时。充电一小时。全程为充电耗费四小时。

充电桩排长龙,绿色出行遇尴尬?破解之道在这里-有驾

徐先生从四川自驾去贵州。500多公里路开了11个小时。在贵州古基服务区排队两小时。有车主充满电不走。在车上睡着了。无奈。

应对之道:多方合力破局

各方正在行动。国家电网在全国筛选5667个重点保障站点进行特巡。在京沪、沈海等30个重点繁忙服务区部署32台移动充电设施。推出梯度优惠策略。引导错峰分流。

技术创新是关键。大功率充电桩正快速普及。在山东淄博紧邻高速的充电站。超级快充桩让车辆十几分钟“满电出发”。国网江苏电力打造智慧充换电示范区。通过“e充电”APP推送最优充电方案。从“车等待桩”到“桩匹配车”的转变。

政策层面也在推进。交通运输部联合国家能源局要求2025年底前。高速服务区充电停车位比例达10%。到2027年底。全国大功率充电设施将超10万台。

车主的智慧:绕行下高速,巧用App

充电桩排长龙,绿色出行遇尴尬?破解之道在这里-有驾

有经验的车主自有妙招。一位开电车七年的网友分享。电量低于30% 就找出口下高速。就近充电同时品尝当地美食。一举两得。

北京市民王先生做法类似。每三四个小时休息时。下高速到县级市或地级市充电。顺便游览或吃饭。利用高德地图等App查看充电桩实时状态。提前规划。

未来已来:从应对到前瞻

智能有序充电是未来趋势。国网智慧车联网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文指出,电动汽车无序充电会导致“峰上加峰”。智能有序充电通过时间和功率规划。实现削峰填谷。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预计,到2030年全国电动汽车充换电理论最大负荷或达25亿千瓦。与全社会最大用电负荷相当。智能引导至关重要。

这个假期。充电难题仍在。但解决方案不断涌现。从移动充电桩到梯度优惠。从大功率充电到智能引导。绿色出行之路正越走越宽。

你的下一次长途旅行。或许会因这些改变而更加从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