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增压四大误解,90%车主中招,你犯了几条?

如今,走在马路上,或者去逛汽车市场,我们能很明显地感觉到一个变化:汽车屁股后面带个“T”字的越来越多了。

从十几万的家用轿车,到几十上百万的豪华品牌,涡轮增压发动机几乎成了标准配置。

这个小小的字母“T”,在很多人眼里,代表着先进技术和强劲动力。

销售人员在介绍时,也总会把“带T”作为一个响亮的卖点,说着“动力秒杀同级自吸”“技术更先进”这样的话,让不少消费者听得心动不已。

涡轮增压四大误解,90%车主中招,你犯了几条?-有驾

但同时,关于涡轮增压的各种说法也满天飞,有的人把它夸上了天,觉得是驾驶乐趣的源泉;也有的人对它充满疑虑,担心它毛病多,后期养护起来是个“无底洞”。

这些争论和疑惑,让很多准备买车的朋友感到非常纠结。

事实上,许多关于涡轮增压的普遍认知,都存在一定的偏差,甚至可以说是误解。

今天,我们就用大白话,把这些事情好好梳理一下,看看这些流传甚广的说法,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一个最常见的观点就是,只要是涡轮增压车,动力就一定比自然吸气车要强。

很多人脑海里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换算公式,比如觉得1.5T的发动机,动力表现就应该超过2.0L的自然吸气发动机。

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但非常不全面,甚至在很多实际驾驶场景中是错误的。

首先我们要明白涡轮增压是怎么工作的。

简单来说,它就像给发动机加了一个强力吹风机。

发动机工作会产生废气,这个技术就是利用排出的废气去推动一个涡轮,涡轮的另一端连接着一个压缩机,把更多的新鲜空气压进发动机的气缸里。

空气多了,就可以喷更多的汽油进行燃烧,产生的能量自然也就更大了,这就是涡轮增压能用小排量爆发出大能量的原理。

但关键问题在于,这个“强力吹风机”不是一踩油门就立刻全速运转的。

在车辆刚刚起步,发动机转速很低的时候,比如一千多转,排出的废气力量还很弱,不足以有效地驱动涡轮。

在这个阶段,这台1.5T的发动机,其实更像是一台普通的1.5L自然吸气发动机在工作,甚至因为它额外带着一个涡轮装置,表现得可能还有些迟钝。

涡轮增压四大误解,90%车主中招,你犯了几条?-有驾

这就是很多驾驶者会感受到的“涡轮迟滞”,感觉油门踩下去了,车子要稍微等一下,动力才猛地一下子上。

相比之下,自然吸气发动机的动力输出就直接多了,它的动力是随着你油门踩的深度线性增加的,给多少油就来多少力,反应很跟脚。

所以在城市里开车,路况拥堵,需要频繁起步、跟车,自然吸气那种平顺、可预测的动力感受,往往比涡轮增压车那种时而温吞、时而窜动的特性要舒服得多。

只有当转速提升到一定程度,通常是1500转或2000转以上,涡轮开始全面介入,那股强劲的推背感才会到来。

所以,不能简单地用一个“T”标来判断动力强弱,还要看它在不同转速区间的动力表现和调校风格。

和动力紧密相关的,就是油耗问题。

厂家宣传时,总会强调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理由是“用更小的排量实现了同样的动力,所以更省油”。

这个逻辑在理论上是通顺的,但在实际用车生活中,很多车主却发现自己的1.5T车,尤其是在市区开,油耗比朋友的2.0L自然吸气车还要高,这让他们感到非常困惑。

其实,涡轮增压的省油效果是有严格条件的。

它最省油的工况,是在高速公路上匀速巡航。

比如,当车辆以100或120公里的时速行驶时,发动机转速稳定在了一个比较经济的区间,涡轮也持续、平稳地工作,这时候发动机的热效率最高,它的确能比提供相似动力的更大排量的自然吸气发动机省油。

然而,我们大部分人的用车场景都不是在高速公路上。

在上下班高峰期的城市道路,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走走停停,频繁的加速和刹车,正是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费油”工况。

涡轮增压四大误解,90%车主中招,你犯了几条?-有驾

每一次绿灯亮起,为了让车子快速起步,驾驶者会不自觉地深踩油门,以尽快达到涡轮介入的转速。

而涡轮一旦开始高速旋转,往气缸里压入大量空气,行车电脑为了匹配足够的燃料,就会指令喷油嘴喷射出远超平稳行驶时的油量。

这时候,你看一眼瞬时油耗,会发现数字飙得非常高。

这种频繁的“高耗油冲刺”,就把在平稳行驶时省下的那点油全都搭进去了,甚至还不够。

所以,很多小排量涡轮增压车在拥堵市区里的油耗表现不尽如人意,甚至超过了更大排量的自然吸气车,就是这个道理。

驾驶习惯对油耗的影响,在涡轮增压车型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接下来说说加油的事。

一个流传极广的“忠告”是:带“T”的车金贵,必须加95号汽油,否则会把发动机开坏。

这个说法让很多车主不敢怠慢,每个月心甘情愿地多掏一笔油钱。

实际上,一辆车到底该加什么标号的汽油,最核心的决定因素是发动机的“压缩比”,而不是它是否带有涡轮。

压缩比,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发动机在工作时,把气缸里的油和空气混合物压缩的程度。

压缩比越高,压得越紧,燃烧时产生的能量就越大,动力也就越强。

但同时,过高的压缩比也容易导致一种叫“爆震”的现象,就是混合气体在火花塞点火之前就因为高温高压而提前自燃,这会对发动机活塞、连杆等部件造成严重损伤。

高标号的汽油,比如95号,它的辛烷值更高,抗爆震性能更好。

涡轮增压四大误解,90%车主中招,你犯了几条?-有驾

因此,那些追求极致性能、压缩比非常高的高功率涡轮增压发动机,比如一些豪华运动车型上搭载的机器,厂家确实会强制要求使用95号或更高标号的汽油来保证其正常工作和寿命。

但是,市面上绝大多数的家用涡轮增压车,特别是我们自主品牌和很多合资品牌的车型,它们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到了国内的用车环境和成本,压缩比设定得相对温和,完全在92号汽油的承受范围之内。

判断该加什么油,最简单、最权威的方法,就是打开自己车的油箱盖,上面厂家标注得清清楚楚。

如果上面写着“推荐加注92号及以上汽油”,那你加92号就完全没有问题。

盲目地给一台设计用92号油的车加95号,并不会带来动力提升,反而可能因为汽油更难点燃而导致燃烧不充分,长期下来更容易产生积碳,这完全是花了冤枉钱还没办成好事。

最后,我们来谈谈那个让很多人对涡轮增压望而却步的“寿命和维修成本”问题。

很多人都听过这样的说法:“涡轮是个消耗品,很娇气,跑个几万公里就得换,换一次要花好几万块钱。”这个观念,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十几年前的技术认知水平。

在涡轮增压技术发展的早期,确实存在可靠性不佳的问题。

当时涡轮的散热和润滑技术不完善,尤其是在车辆高速行驶后立即熄火,会导致停留在涡轮内部的机油因超高温而变质、结焦,堵塞润滑油道,从而大大缩短涡轮的寿命。

但是,现在的技术早已今非昔比。

现代涡轮增压器在设计和制造上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最关键的改进是引入了水冷系统,与传统的机油冷却构成了双重保障。

现在很多车都配备了电子水泵,即使在发动机熄火后,这个水泵还能继续工作一小段时间,让冷却液继续循环,带走涡轮的余热,彻底解决了高温导致机油变质的问题。

加上新材料的应用和制造精度的提升,如今主流厂商生产的涡轮增压器,其设计寿命已经可以和发动机本体持平,达到25万公里以上。

只要车主能够做到按时保养,使用符合规格的机油,并且养成良好的用车习惯,比如冷车启动后不要马上大脚油门,激烈驾驶后怠速运转半分钟再熄火,那么这个涡轮用到车辆报废都是大概率事件。

即便真的因为意外情况需要更换,其费用也并非传言中那么骇人。

对于普通的家用轿车来说,更换一个涡轮增压器总成的价格,通常在几千元不等,虽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绝不是“几万块”那么夸张。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