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车展逆势突围,坚守价值,何须被看轻

今年的成都车展,场面可以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但是在这一片繁华景象中,不少前去参观的市民和车迷们,都发现了一个有些奇怪的现象。

以往在车展上最能吸引眼球、专门用来展示顶级豪车的16号馆,好像变了味儿。

成都车展逆势突围,坚守价值,何须被看轻-有驾

有位带着孩子想去看兰博基尼的父亲,在馆里转了好几圈,结果连个影子都没找到。

不仅是兰博基尼,就连劳斯莱斯、宾利、玛莎拉蒂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超豪华品牌,也集体不见了踪影。

取而代之的,是咱们的国产品牌,比如红旗和备受关注的小米汽车,占据了原本属于那些豪车的显眼位置。

这个变化让很多人心里犯了嘀咕:怎么回事?

难道是成都车展的档次不够,这些大牌看不上了?

一时间,网上出现了不少声音,说“成都车展不行了”、“被豪车品牌冷落了”,似乎这次车展的含金量大打折扣。

成都车展逆势突围,坚守价值,何须被看轻-有驾

但事实真的像大家猜测的那样吗?

其实,这背后反映出的,是中国汽车市场正在发生的一场深刻而巨大的变革。

首先,我们得弄明白一个核心问题:那些超豪华品牌为什么不来参展了?

并不是成都车展的邀请函没送到,也不是它们故意要耍大牌,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们自己的日子也不好过了。

这听起来可能有点不可思议,毕竟这些车动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怎么会缺钱呢?

但市场的真实数据是不会骗人的。

就拿大家非常熟悉的保时捷来说,在过去,中国市场是它最重要的“金主”,销量一度占到其全球总销量的三分之一。

成都车展逆势突围,坚守价值,何须被看轻-有驾

可到了今年前七个月,保时捷在中国的销量竟然下滑了接近百分之三十,中国市场占其全球销量的比例也直接掉到了百分之十四点五,可以说是腰斩。

再看看玛莎拉蒂,去年的情况更惨,在国内总共才卖出了一千多辆车,销量同比下降了近百分之六十。

其他品牌如劳斯莱斯、宾利等,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销量下滑不说,甚至有些经销商都撑不下去,转而去卖现在热门的新能源汽车了。

面对这样严峻的市场形势,任何一家公司都得想办法自救。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控制成本,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参加一次大型车展,从展台设计搭建、车辆运输、人员安排到宣传推广,开销动辄上千万,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成都车展逆势突围,坚守价值,何须被看轻-有驾

当连年的销量下滑让企业感到“寒意”时,削减车展预算就成了一个非常自然的选择。

所以,它们缺席成都车展,包括之前也缺席了广州、上海等国内顶级车展,这并非是对某个城市或某个车展的“嫌弃”,而是在市场压力下不得不采取的一种“收缩防守”策略,是为了集中有限的资源,先保住生存。

那么,又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些曾经被视为身份和财富象征的超豪华汽车,在中国突然就卖不动了呢?

这就要说到我们中国消费者购车观念的巨大转变。

在过去,很多人买豪车,买的不仅仅是一辆交通工具,更是一种身份标签,一种向外界展示自己成功的方式。

但现在,特别是对于成长在互联网时代的年轻消费者来说,这一套逻辑已经不那么管用了。

他们买车时,关注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成都车展逆势突围,坚守价值,何须被看轻-有驾

他们会更关心这辆车的智能化程度怎么样,车机系统是不是像智能手机一样流畅好用,语音控制聪不聪明;他们会关心车辆的自动驾驶辅助功能到了什么水平,能不能在堵车时让驾驶变得轻松一些,停车时能不能自动泊入车位。

在新能源时代,他们还会比较车辆的续航里程、充电速度和电池技术。

当这些技术体验成为衡量一辆车好坏的重要标准时,传统超豪华品牌最引以为傲的东西,比如大排量发动机的轰鸣声、精湛的手工内饰工艺,虽然依然有其价值,但其吸引力正在被削弱。

试想一下,当一辆售价几十万的国产新能源车,在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体验上,可以全面超越一辆售价几百万的传统豪车时,消费者心里自然会有一杆秤。

那种单纯依靠品牌光环带来的“溢价”,在实实在在的技术代差面前,就显得不那么有说服力了。

这正是整个汽车消费趋势从追求“面子”的符号价值,转向看重“里子”的技术价值的体现。

成都车展逆势突围,坚守价值,何须被看轻-有驾

就在传统超豪华品牌集体遭遇“寒冬”的同时,我们自己的国产品牌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春天”,在今年的成都车展上展现出了强大的自信和实力。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比亚迪,它不仅租下了超大面积的展台,甚至把展馆外墙常年被奔驰、宝马占据的黄金广告位也拿了下来,这种变化本身就极具象征意义,宣告着市场主角的更替。

奇瑞集团更是直接包下了整个5号馆,带来了旗下多个品牌,展示了从家用到越野、从燃油到混动的全方位产品线。

长安汽车也同样包下了10号馆,深蓝、阿维塔等新锐品牌齐齐亮相。

这种“包馆”式的参展,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它背后依靠的是实打实的市场业绩。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

今年前七个月,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市场占有率已经高达百分之六十八点六,这意味着现在市场上每卖出三辆车,就有两辆是国产品牌。

成都车展逆势突围,坚守价值,何须被看轻-有驾

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更是超过了百分之四十五,发展势头迅猛。

比亚迪、奇瑞、长安等头部车企的销量持续增长,让它们有了充足的底气和资金,在车展这样的重要舞台上进行大手笔的投入,这既是对自身实力的展示,也是对未来市场的积极争夺。

所以,我们回过头再看成都车展,它根本不是“凉了”或者“没落了”,而是变得更加真实,更加贴近市场的脉搏。

它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照出了中国汽车市场的格局变迁。

过去,车展可能是由少数几个豪华品牌定义调性的地方;而现在,它成了一个百花齐放、凭实力说话的竞技场。

成都作为全国首个汽车保有量突破600万辆的城市,其消费能力和市场潜力毋庸置疑,这也是为什么众多品牌依然高度重视成都车展的原因,只不过,如今的主角已经从国外品牌变成了中国品牌。

这种主角的转换,正是中国汽车工业几十年来从学习模仿,到同台竞争,再到如今在部分领域实现引领的真实写照。

那些暂时缺席的超豪华品牌,只是这场时代大潮中的一个侧影,它们的离开,恰恰为中国品牌的崛起腾出了更广阔的舞台。

成都车展的价值非但没有被削弱,反而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了产业的深刻变革,而变得更加重要和有看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