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有点惨!1-7月微型车销量,前20全系新能源,飞度卖出
2025年的车市,像一场无声的迁徙。
燃油车,正在被悄然放逐。
1-7月小微型车销量榜出来了。
前20名——全是新能源。
没有例外。
一个都没有。
吉利星愿,卖了24.9万辆。
断崖式领先。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它几乎是以一己之力,重塑了整个细分市场的规则。
而曾经的王者——飞度,排在第22位。
累计销量,2653辆。
月均?不足400辆。
这数字,像一记耳光。
打在谁脸上?
我们曾以为,小车市场会是燃油车最后的堡垒。
灵活。省油。维修便宜。
适合城市穿梭。
但现在呢?
宏光MINIEV、海鸥、海豚、萤火虫……
这些名字,像潮水一样涌上来。
淹没了飞度、致炫、Polo们的身影。
你有没有注意过,街边的充电桩越来越多了?
而加油站,开始显得……有点冷清。
不是没人加油。
是那种“非去不可”的紧迫感,消失了。
电,好像真的更便宜。
每次充电,花二三十块。
能跑一周。
而加油——动辄三百起步。
飞度,曾是“平民超跑”。
手动挡。高转速。推背感。
年轻人的第一台车。
改装圈的图腾。
现在呢?
4S店的销售,甚至懒得提它。
“要不看看混动?或者……直接上电车?”
这不仅仅是动力形式的更替。
是出行逻辑的重构。
新能源车,不只是“能跑”。
它们聪明。
有大屏。
能OTA。
语音控制。
自动泊车。
而燃油车呢?
还在纠结“这个配置要不要加钱”。
小微型车市场,前7名月均销量破万。
这是一个恐怖的数字。
意味着头部效应极其明显。
赢家通吃。
而剩下的,连汤都喝不上。
43款上榜车型,新能源占了37款。
燃油车,只剩6款。
其中还有悦翔这种,早已名存实亡的车型。
我们怀念飞度吗?
当然。
但怀念,不能当饭吃。
消费者用钱包投票。
他们选择了更低的使用成本。
更安静的驾驶体验。
更智能的交互。
飞度的“驾驶乐趣”?
在堵车的早高峰,毫无意义。
你有没有算过一笔账?
一辆飞度,一年油费约1.2万元。
电费呢?
同级别电车,大概2000元。
八年下来——差出8万元。
这还不算保养、滤芯、机油……
这笔钱,够买一辆新车了。
所以,不是飞度不够好。
是时代,不再需要它了。
萤火虫,4月中旬上市。
三个月,销量爬升。
设计可爱。续航够用。支持快充。
价格?不到10万。
而飞度呢?
终端优惠后,也要8万多。
还只是1.5L自吸。
CVT变速箱。
平顺,但……无聊。
消费者变了。
不再是“能开就行”。
他们要颜值。要科技。要情绪价值。
电车,恰好满足了这一切。
而燃油车,还在讲“三大件”。
“底盘扎实”。
“发动机耐用”。
可普通人,真的在乎吗?
他们只想——省心。省钱。省事。
有人说,电车有续航焦虑。
冬天掉电快。
充电不方便。
没错。
但小微型车,本就不是为长途设计的。
它们是城市通勤工具。
每天行驶30-50公里。
电车,完美契合这个场景。
飞度的衰落,不是个案。
它是整个燃油车阵营的缩影。
从A级到B级,从轿车到SUV。
电动化的浪潮,没有死角。
我们曾以为,转型会很慢。
五年?十年?
没想到,只用了三年。
从“电车是备选”,到“燃油车是备选”。
就这么发生了。
飞度还会改款吗?
也许。
但即便推出混动版,也难挽颓势。
因为消费者已经习惯了——
“不用加油”的生活。
这不是技术的胜利。
是生活方式的胜利。
当一台车,不再需要你每月去加油站报到。
当它能用语音帮你打开空调、播放音乐。
当它能在你下班前,自动把车内温度调好。
你还愿意回到“拧钥匙、踩离合、换挡”的时代吗?
答案,早已写在销量榜上。
前20名,全是新能源。
这数字,冰冷。
却真实。
飞度的2653辆,像一声叹息。
轻,却沉重。
我们怀念那个时代。
引擎轰鸣。
手动挡的节奏感。
赛道上的激情。
但现在——
城市需要的,是一台安静、聪明、省钱的代步工具。
飞度,老了。
不是车老了。
是它的时代,过去了。
下次再看到它,也许是在改装展上。
或者,博物馆里。
而街道上穿梭的,将是越来越多的——
星愿、海鸥、萤火虫。
它们不会咆哮。
但它们,正在定义未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