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是建个厂,航盛集团常熟落子,剑指汽车电子新格局

大家都知道,如今的汽车圈,与其说是赛道,不如说是绞肉机。

你要么是操纵机器的那个,要么就是被绞的那个肉,没有中间选项。

主机厂爸爸们一个个杀红了眼,价格战从年头打到年尾,恨不得把方向盘拧下来单卖。

这股压力传导下来,零部件供应商的日子就更魔幻了,一边要被爸爸们按在地上摩擦成本,一边还要拿出神仙级的技术和质量,稍有不慎,就直接被踢出供应链全家桶。

不止是建个厂,航盛集团常熟落子,剑指汽车电子新格局-有驾

就在这种神仙打架、凡人遭殃的背景下,一个叫航盛的哥们,在汽车电子这个局里闷头拱了32年,突然在常熟这个地方,咣当一下,搞了个大新闻。

他们那个所谓的“华东高端智能制造基地”开业了。

开业典礼这种事,场面话都差不多,领导笑哈哈,伙伴顶呱呱,媒体咔咔咔。

但你要是真信了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工厂开张,那你可能连韭菜都算不上,顶多是长韭菜那块地里的土。

这事儿的本质,是航盛在牌桌上又甩出了一张牌,一张看起来是“生产基地”的“3”,实际上底下藏着“战略王炸”的“大小王”。

航盛的老大杨洪说得很直白,这地儿不只是个工厂。

你以为它是加产能的?

格局小了。

这地方是个战略支点,是航盛从一个国内有点名气的供应商,往“世界级大佬”那个圈子挤的投名状。

不止是建个厂,航盛集团常熟落子,剑指汽车电子新格局-有驾

更好玩的是这地方的建设速度,叫“常熟速度”,拿地就开工,一百多天就搞定。

这说明两件事:第一,地方政府是真的想要你,把你当财神爷供着,各种绿灯开到底。

第二,航盛自己也是真的急,市场不等人,晚一天,你的位置可能就没了。

这种效率,背后全是拿钱和命在烧。

这个基地到底牛在哪?

它不是一个单纯的生产线,更像一个缝合怪,或者说,一个变形金刚。

它有四个核心模块:

一,跟汽车安全界的大佬奥托立夫搞合资。

这不叫合作,这叫联姻。

人家直接组了个“研发+制造+销售”全包圆的局,等于说,从脑子里的想法到你手里的产品,再到把产品卖出去数钱,一条龙服务。

不止是建个厂,航盛集团常熟落子,剑指汽车电子新格局-有驾

瞄准的是啥?

汽车安全和智能融合,这可是未来汽车的命根子。

二,高端制造事业部的总部。

说白了,就是要把最牛逼的生产能力、最靠谱的供应链都塞这儿。

以后主机厂爸爸要货,航盛就能拍着胸脯说:要多少,要多快,要多好,你开个口,我这儿的生产线比你秘书回话都快。

这就是给客户秀肌肉,展示“活好不粘人”的专业素养。

三,苏州人工智能研究院。

这就有点意思了。

他们不光造硬件,还要搞软件,搞操作系统,搞测试。

不止是建个厂,航盛集团常熟落子,剑指汽车电子新格局-有驾

这是想干嘛?

想当主机厂和芯片公司之间的“翻译官”和“和事佬”。

现在车企搞智能化,最头疼的就是软件硬件不匹配,互相甩锅。

航盛说,别吵了,我来,我帮你们把这事儿平了。

这就从一个卖零件的,变成了卖解决方案的,段位完全不一样了。

四,声学华东制造基地。

这个比较实在,就是为了辐射华东华中市场,离客户近一点,送货快一点,服务好一点,钱也能多赚一点。

这四个功能捏在一起,你再看航盛,它就不再是你印象里那个埋头做收音机、做仪表的传统供应商了。

它正在变成一个“硬件给你造,软件给你写,服务给你包”的科技公司。

它不仅给你造车上的零件,还在琢磨着怎么用同样的技术,去搞什么具身智能、低空飞行、人形机器人。

不止是建个厂,航盛集团常熟落子,剑指汽车电子新格局-有驾

这野心,已经不满足于在汽车这个池塘里扑腾了,它想的是星辰大海。

当然,光有野心没用,现实更骨感。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领导说了,现在新能源车卖得飞起,前三季度干了1120多万辆,汽车电子早都不是以前那个小透明了,现在是决定一辆车好不好用、一家车企牛不牛逼的核心。

但问题也来了,全球供应链说断就断,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技术一天一个样,成本压力大到让人想跳楼。

所以,航盛在常熟搞这么大阵仗,本质上是一种求生本能的极限操作。

这个基地瞄准的就是新能源车的核心部件,用数字化、智能化的生产线,把产品质量和一致性焊死,同时把成本打下来,把响应速度提上去。

这套组合拳打给谁看?

主要是打给那些新势力和越来越猛的自主品牌看的。

这些“新贵”爸爸们,要求又高又急,脾气还不好,没点金刚钻,根本揽不了这个瓷器活。

不止是建个厂,航盛集团常熟落子,剑指汽车电子新格局-有驾

航盛就是要证明,自己就是那个金刚钻。

更有意思的是,航盛不光自己闷头干,还喜欢“拉帮结派”。

他们在典礼上,联合深圳和常熟的汽车行业协会,搞了个“苏深汽车电子产业协同创新生态圈”。

这话说得文绉绉,翻译过来就是:深圳的兄弟们,常熟的兄弟们,大家别各打各的了,一起来组个局,有技术出技术,有资源出资源,有钱出钱,把蛋糕做大,大家一起分。

这种从单打独斗到组团开黑的思路,才是未来竞争的真正形态。

因为现在的技术太复杂了,跨界太多了,没有谁能把所有事都干了。

你不跟人混,就只能等着被别人混。

杨洪自己也说,航盛能活到今天,靠的就是几条硬道理:坚持长期主义,别总想着捞一票就走;坚持创新,技术才是硬通货;坚持质量第一,不然客户分分钟教你做人;坚持客户是爹,爹的需求要秒回;坚持和供应链伙伴做兄弟,不能自己吃肉让别人喝西北风;最后,还要有点企业文化,讲点底线和社会责任。

这些话听起来像鸡汤,但能在绞肉机里活32年,靠的就是这些朴素的道理。

最后说说常熟。

不止是建个厂,航盛集团常熟落子,剑指汽车电子新格局-有驾

航盛把这么重要的基地放在这儿,不是抽签决定的。

常熟这地方,汽车产业是“一号产业”,家底厚实得很,奇瑞捷豹路虎、丰田、大陆,500多家相关企业扎堆,产业链完整得像个闭环。

2024年零部件产值要干到1600多亿。

常熟政府也明白,航盛这种龙头企业来了,不只是多一个工厂,而是一个巨大的磁铁,会把上下游一堆小弟都吸过来,整个地区的产业水平都能抬上一个台阶。

所以政府玩了命地支持,给政策,给服务,就差帮忙铺红地毯了。

所以你看,航盛这一步棋,是企业战略、产业趋势和地方发展的完美合谋。

它不光要在国内卷赢,还想着“出海”。

他们的目标是,先从泰国这个“桥头堡”开始,慢慢渗透到欧洲和新兴市场,到2030年,海外业务要占三成。

常熟这个高端基地,就是他们出海打仗的军火库和后勤基地。

一棵树再大也撑不起一片森林。

航盛在常熟的落子,既是它自己新故事的开篇,也是整个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

在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里,总要有人先冲出去,探探路,趟趟雷。

而像航盛这样的企业,正用真金白银和硬核技术,为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投下最实在的一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