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买车是一场关于“品牌信仰”的心理战,你跑去4S店,销售给你递上一杯速溶咖啡,然后用“百年历史的机械美学”让你心头一荡。现在好了,你钱包一鼓,选车变成了做数学题:插混、增程,甚至还有纯电,脑壳嗡嗡的,感觉自己像个三流主播,天天算话术流水线,上头。“油电不分家”,早就成了总理都懒得念的口号,车市也跟着学变脸,小朋友都知道,拿着二十万出头去问“大众朗逸”是什么,销售会大声说:“有空多读书!”
几年前还风生水起的插混车,现在跟胳膊拧不过大腿的增程车杠上了,可惜杠地有点尴尬。二十万以下插混车四处撒欢,打得合资油车没脾气,感觉比亚迪是八戒出家,一路降价一路杀。到了高端市场呢?对不起,插混像极了去晚饭局的,桌上只剩冷菜。增程车却突然变身大火锅,理想L6、问界M8,一个月虐出两万辆,都快赶上某些正经奶茶店的月流水。插混则像被市场早早判了入冷宫,一个月能卖几千辆就不错,领克09这类“高端插混”,脖子伸得再高,也就是人家的零头。
有人问插混卡在中间,增程为什么能冲上去?这问题其实比问“成年人下班后都在干啥”还让人尴尬。插混像是买一份肯德基全家桶却只有辣翅和薯条——发动机、电池双料上阵,表面看起来省油,实则高速上开着开着,突然一阵抖,这体验比前男友回头微信还刺激些。电池要撑纯电续航,城市短途还凑合,不敢跑远;油耗只比老油车省一两升,合着你是比“卖油翁”节省那么点浆糊。
反观增程车,大数据挂帅,主打一个“我只做电车”,发动机就负责发电,像工位上的背景板,安静得让你忘了它存在。开起来妥妥顺滑、不抖,跟隔壁爷爷买纯电车一样,没续航焦虑,还能尽情“开瓶唱K”。空间比同价位油车大,后排能躺平,配上冰箱大屏,简直是移动客厅,家里的狗都想上车看看电视。
试驾环节也分高下。增程能做到“比奔驰E安静”,空间又大,像是带着丈母娘远途回血,边看电影边吃薯片,谁还记得插混切换档位的那一抖?插混车主试完高速只想说一句“谁惹我买的”。你说“插混+大空间也行”吗?可以,技术短板就是开着费劲。就像你相亲遇到博士生,聊着聊着发现他不会用支付宝。
车企自己也有小算盘。理想、问界一心扑在“增程标杆”上,一讲就是空间、配置、续航标准化,一套组合拳打下来,用户认知基本形成:20万往上就认增程,别跟我提插混。插混呢,高端阵型没队伍,领克09说自己好,用户都觉得插混是“过渡型”,还不如直接去买纯电,把进化这档事儿交给人类。
政策也是个好司机,上路加分不吝啬。2025全新积分新规,增程车和纯电车身份一样,都能“抽奖领积分”,插混只能在老框架下挣扎,发动机变速箱还拼命混搭,冬天电池状态像我大学期末,只剩低电量。高速油耗还比增程高,恍惚之中你觉得插混是那种被技术绑架的受害者。
技术角度再扒一扒,增程把复杂度藏在发电机,开车体验像刷抖音,不费脑。插混得同时管发动机直驱和电机驱动,两头烧脑,故障点更多。比如唐DM-i高速油耗说5.8L,理想L6增程则搞定4.5L,这跟初中同桌抄作业结果我还是比他高一点。插混车企现在也想学增程,无奈积累差点意思,纯电续航还是短,用户买入就是一场心理备胎。
你说用户选车更直观——没错!25万预算,谁不想来个增程,电力模式跑起来不费心,续航能摸到一千公里,家里老人都说“路上不怕没地儿充电”。插混主打节油,但高速一开体验拉胯,还不如多花点钱买省心。买菜车选插混还行,真心想高端配置,还得认准增程,插混势弱就像是“狠话没说完,别人已经打出结论”。
高端市场插混找不到爆款,主要是没出头鸟。理想问界增程成了“电车=大空间=家用=领头羊”,连小学生都能说出来。插混比亚迪汉DM-i卖能有起色,但也就21万止步,更高就找不到能打的,插混高端像是苹果丢了耳机盒,怎么卖都没人买单。
车企现在也急了,新技术拼命上,一会说丰田混动能纯电150公里,一会说长城升级了三挡混动,核心还是插混体验差。优点还在,但用户已经认死理,坐着舒服才是真的好。插混想翻身需更狠,比如高速动力顺滑、电池抗冻,老问题要坦然面对。增程也有短板,比如低温掉续航、高速噪音大,但整体体验还是赢了,大家只认“我开着舒服,别跟我讲玄学”。
这年头买车,25万往上,增程车已然成了市场宠儿,插混只能靠低价扎堆,扮演职场中一脸无辜的实习生,高端市场见不到他露脸。说到底,买车和谈恋爱一样,技术路线谁对谁错,最后得看能不能让你舒服。厂家操心,政策推波,用户做主,插混卡在中间,两头不靠岸;增程冲高端,八面威风,感觉做了“技术小王子”,实际市场上也只是“比你好一点”。
等哪天插混真的摸进高端,说不定又轮到增程加班熬夜。被技术创新洗脑这么多年,买车这活儿也成了现代版“羊了个羊”,过一关才知无路。现实总是那么荒诞,车企喊口号,你买车追升级,插混车隔三差五改名换脸,高端用户却已不买账。或许,车市这场戏里,插混不红不是不会演,只是观众已经不买剧本,谁叫增程唱得响、坐得舒服呢?
等哪天插混真的逆袭,估计我的钱包也不用再担心“续航焦虑”。可要是再这么下去,不如买辆共享单车,直接解决所有技术难题。毕竟这年头,嘴上谈科技,脚下踩现实,谁能比得过买车这群乐子人?插混、水下加速、高端市场,不买账就不买账呗,生活本来就不讲理,和技术不讲理一样。哎,做车如做人,有坑有坎,至于“到底买啥”,每个人都只能在“增程与插混”的纠结中,把钱包掏得更痛快一点。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