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新势力中,"蔚小理"格局裂变为"理想领跑、小鹏追赶、蔚来掉队"的新态势。尤其是最新财报显示的结果,蔚来汽车大概率会成为下一个出局的新能源车企。
换电模式:从创新到枷锁
截至2025年4月,蔚来累计建设换电站3239座,单站建设成本超300万元,每年维护费用高达运营成本的15%。引以为傲的换电网络正变成战略失误而产生的包袱。重资产模式将拉高产品成本,导致与其他车企相同类型车型竞争时,竞争力不足。
随着电池和充电技术的不断升级和普及,换电模式的独特价值正在被逐渐消解,超800亿元投资打造的换电站网络,将会成为其沉重的包袱。
财务黑洞:千亿亏损
在规模和盈利能力看,蔚来仍明显落后于主要对手。蔚来2024年净亏损224亿元,2025年一季度亏损同比扩大至67亿元,蔚来市值从2022年峰值3400亿港元暴跌至不足500亿港元,跌幅超过85%。同比来说,理想汽车2024年营收1445亿元、净利润80亿元,比亚迪营收7771亿元、净利润约402亿元。
战略迷失:多品牌困局
蔚来当前拥有蔚来品牌高端车型和入门级乐道(Lantu)品牌,产品线过度分散导致资源错配。同时,同时推进NT3平台迭代、手机业务拓展、芯片自研等12个战略项目,都将分散资金使用,使得企业并没有在任何一个领域建立绝技优势。
蔚来的多品牌战略陷入"高端守不住、中端攻不下"的窘境。乐道品牌定位尴尬,L60车型20万元定价区间直面比亚迪汉、特斯拉Model 3的绞杀,月销5000台的表现远低于2万台的预期目标。萤火虫品牌尚未上市就面临五菱缤果、比亚迪海鸥的围剿,10万元级市场盈利能力存疑。
这场新能源淘汰赛中,蔚来的困境有当行业从技术验证期进入规模竞争期,重资产模式、过度服务投入、战略不聚焦等,这些都将成为致命弱点。蔚来或许不会突然倒下,但失去资本市场耐心、用户口碑滑坡、供应链信心动摇的三重绞杀下,其"掉队"态势已难以逆转。蔚来还是否有未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