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燃油版本和纯电版本丝毫不感兴趣,主要是外观上跟五菱佳辰比较相似,给我一种比较低档次的感觉,花了这个钱却有种冤大头的感觉。这也是我跟朋友吐槽过几次的事——你看那些车,外观差异其实很大程度上是设计师的套路。五菱星光730的燃油版、一车就给我一种低端进口货的印象,好像一不小心就在模仿一些没那么用心打磨的小品牌。而PHEV版本倒是另有一番风味,配色设计、线条都挺年轻,尤其中网,看得出来有点豪华的味道。其实我在想,可能这就是市场趋势吧,别的厂商都在疯狂拼智能了,而五菱似乎还沉迷在低价捡漏的套路里。
说实话,都说五菱是代工厂,但我一直觉得他们的车更像生活的工具。这个星光730,空间其实是核心:家用不用担心空间不够。三排座支持折叠,靠背调节到跟地面差不多平,拉到后面蛮舒服,尤其是那零成本的折叠动作,结果空间大得惊人——我昨天还翻了翻笔记,原来夏天那会儿,比亚迪夏的后备箱空间也是个亮点,但它的价格要比星光高出不少。现在轮到五菱搞事情了,估计官方宣传会强调超值,但实际上这辆车全都是手动的,倒也不用太失望——这也是它的性价比所在。毕竟,手动不用担心电子系统故障,偶尔出点小问题,还可以自己修。
这让我思考,车里用的那些配置,真的是车主们的需求吗?我还记得维修工曾经说:你这车,用料确实一般,但用起来还算顺手。这话让我觉得,不一定非要追求豪华,实用才是硬道理。这车唯一可以改装的地方,可能就是电动侧滑门和电动尾门,门店里都能搞定,价格还没出来,但我猜,电动版的改装可能比买车本身还贵。想想也挺好,五菱自己留好后路,把弹药都留给改装市场,赚得也挺开心。
我不得不说,内饰设计真是让我刮目相看。对比我那辆ID.3,用料说实话差了不少——那股廉价塑料+纺布的味道,连我这个内饰控都觉得挺失望的。星光730虽然没有通风、加热,但座椅用料细节还算用心,打孔设计让人觉得舒服。其实我觉得这车设计师还是挺有良心的,虽然配置不高级,但看着还挺有质感。对比市面上的一些高端紧凑型车,至少不那么让人觉得廉价。
关于配置,我还能看到一个尴尬点:除了主驾驶座是电动的,其他包括后备箱、侧滑门,全都手动。这可能惹来不少吐槽。不过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考虑自己改装,像门店里都准备好了电动配件,价格不化算啊。我觉得五菱给自己留的这个后手挺聪明的——低价定位带动后续市场,留出想改装的车主自己伤脑筋。
再讲讲空间感这事,我发觉,星光730的最大的亮点除了外观,还在空间。尤其是第三排座椅,支持折叠,变成一个大平面,后备箱瞬间变大——这点让我挺惊喜的。之前夏天我试驾比亚迪夏,那个折叠储物槽算一大卖点,但这次五菱直接把它做成标配,0元奖励。全部手动的,也不算太差——反而更实在。其实我还想到,第三排能坐人也不多,空间大点,带点豪华感,乘坐舒服,还能满足我偶尔带朋友出去玩。
说到内饰,真心不像是廉价车。座椅没有廉价布料,反倒是做了点打孔,视觉感觉不错。即使没有空调通风,坐着也不觉得难受。有点微妙——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看到一些车窗旁贴的塑料防刮条,心想,这车存放时间长点,估计也不会糟糕太多。座椅不用通风,不代表舒服度就差,反而——有人会觉得这样更耐用。对比我之前的一辆车,那个塑料的质感,实在让我觉得坑爹。
配置方面,就剩主驾驶是电动座椅。其他,门、后备箱、侧滑门,统统手动——我算了算,换成电动配件,大概也就几百块一块四五百,开车便利性提升不少。门店里都能挂个未来的电动配件,备用。其实我在想,要不是这辆车价实在太低,配上全电动,性价比也会更高吧。五菱把低价+少配置的做法,后续的提升空间还是挺大的。
这辆车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年轻又实用。外观和内饰共同营造出一种优中带乐的感觉,虽然配置不高,但是那种家用刚刚好的车。倒不是说它完美,电池续航是在劣势——试驾时我看电耗跑到18度,是真挺高,尤其是纯电模式下续航未必够用。这点我没多细想过,但估计这是因为它的电池管理技术还不够成熟。
有个细节还让我挺意外的:销售说,改装配件入口很便利,未来会多一些升级空间。你们觉得,这样的路线是不是很微信朋友圈里的DIY文化?能刺激买家生活的参与感嘛。
难道未来汽车会变得越来越模块化吗?又或者我这想法太天真了?我还是挺喜欢这辆车那些入门级的点——那种年轻人自己折腾、舒适度还能接受的小车。你们会考虑花几万,买一台没那么多花哨配置的家用车吗?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