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真得刷爆了朋友圈,应该很多朋友都被那组低趴大尾翼的照片刷屏了吧?尤其是这是比亚迪刚官宣的2025款宋L。其实官网还没正式公布那天的详细排期,但配置表、优惠力度截图已经在懂车帝流出了。你说这也太会侦察了?落地价大概才15万左右,评论区一下子炸啦,有人夸国产保时捷猎装SUV,也有人嘟囔这是不是又一次PPT堆料,看得我直叹,他们是不是早就知道这车要火了?总之一句话,比亚迪真是利用颜值和价格,把热度给拉满了。
先说造型,真是惊艳到我这个老司机了。那龙须前脸,继续沿用了王朝系列家族的基因,但加上了更低的姿态和夸张的尾翼后,整车运动氛围激增。侧面那条游龙腰线,不再是随意凹凹的折痕,而是整把车身比例拉低拉长感觉明显。门店一亮相,立刻引起年轻人的围观,有人说像Cayenne Coupe,有人说更像拉皮的海豹,争议越多,流量越大。设计师这个KPIs稳了是不是?你们想过没,这其实挺聪明的。
参数表放在这里更像是一封战书。前后双电机四驱,给出最高380千瓦的功率,0-100秒只要4.3秒,日常用起来还是心跳加速度的。续航方面,搭配了CTB刀片电池,最高662公里的CLTC续航,不管是通勤还是周末出去浪,都不用担心坦途断档。
智能驾驶方面更是亮点。配备天神之眼C系统,上四颗激光雷达,加上Orin算力,这在PPT里看起来酷炫无比:高速领航,城市记忆泊车,那是真的有把握快人一步。真用到实际路上,还得等媒体和车主双测,毕竟首发即史诗这话网上听得都腻了,实际表现才最重要。
你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这天神之眼能不能在真实复杂的路况跑出金身?假如年底友商又发力补贴,价格再下探一些,宋L还能扛多久?我估计,没细想过吧?毕竟供应链短期内还挺难保证完全无缝对接,尤其在短期内想让这价格维持在15万左右,压力不小。
再说钱方面,你们知道吗?经销商的优惠口径大概是,3.5万的现金优惠叠加懂车帝给的1.5万补贴,实际上提车价可能只要不到15万就能搞定这台四驱轿跑SUV。这对比特斯拉Model Y、AION Y那些,差不多都稳扎稳打,价格还要贵个几万。大家都知道,20万以内的纯电运动车市场还算空白,宋L这次真得占得先机。比亚迪倒是极限定价、用心良苦,往友商压力很大。你说,这是不是他们布局已久的一场落子?也是巧合吗,还是早有谋划,谁知道?(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刚才翻了下相册,注意到车里的一个细节:中控那块大屏,真是小时候追的动画里才会看见那种未来感十足的设计。用料和做工虽说在某些国产车里还算可以,但细节决定差距嘛。相对于售价,这配置已经挺震撼,但你得明白,研发那套天神之眼和自动驾驶系统,花费也不低。这里我猜测一下,或许比亚迪在研发时,某些关键零部件还是跟供应链合作的兄弟们共同开发,就像你做菜,料虽然都在手边,可是有的调味料是自己调的,有的只能买现成的——不然怎么保证质量和成本的平衡?
你们有没有考虑过,价格优势背后,供应链的博弈其实非常激烈?事实上,像这么大规模的电池采购和芯片定制,压力都大着呢。有一回我跟修理工聊天,他说:比亚迪的电池用料挺讲究,长远来看还是比别人稳。但没细想过,怎么在量产前保证稳定供货?供不应求可能会推高成本,最后还是要转嫁到价格上。
这次比亚迪的降维打击,我觉得还挺有意思。他们用一招极限价格+新技术抢占市场,让对手都得打个问号。Graf妙不妙?我猜大部分用户,还是会被颜值和价格打到心坎上。就是不知道,这天神之眼的表现到底能不能在各种复杂的路况里打出金身。这也是个悬念。
不管怎么说,下一步的战局会不会由宋L引领,还是要看用户的真实体验。你们觉得,像这样拼价格和性能的硬碰硬,哪个才是真的制胜法宝?还是还得靠口碑和后续体验撑场?以后这些还会不断变动,也就是说,这场新车大战还远没有结束。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