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一天净赚1亿,但8月份销量增速却骤降至0.15%! 当所有人以为这家新能源巨头陷入增长瓶颈时,其半年报却揭露了一个更为惊人的事实:公司正以史上最快的速度疯狂投资全球,一季度仅购建固定资产就砸下372亿元,相当于一年要建成四个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
这种近乎激进的扩张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战略野心? 又暗含着哪些不为人知的风险?
表面上看,比亚迪的增长似乎真的慢下来了。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712.81亿元,同比增长23.30%,归母净利润155.11亿元,同比增长13.79%,增速较往年确实明显回落。 最引人关注的是8月份销量数据,仅卖了37.4万辆,同比微增0.15%,几乎零增长。
这些数字让德银、星展等知名机构纷纷下调预期,市场对比亚迪的未来产生了普遍担忧。 如果只看这些表面数据,很容易得出比亚迪已经触达天花板的结论。
然而,翻开比亚迪的现金流量表,会发现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高达372.76亿元,投资性现金流净额达到-327.4亿元的历史高位。 按这个速度,全年资本开支可能超过1600亿元,甚至逼近2000亿元!
什么概念?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三年总投资约500亿元,比亚迪一年的投资规模相当于建四个特斯拉超级工厂。 这种投资力度在中国制造业历史上堪称前所未有。
那么,比亚迪把这么多钱投到哪里去了? 答案就在其全球工厂布局上。 比亚迪正在全球疯狂建厂,目前有13家海外工厂在建或规划中,主要分布在欧洲、南美和东南亚三大区域。
在东南亚,泰国罗勇府工厂年产能15万辆,已经带动50余家配套企业落户,助力泰国电动车渗透率三年内从1%飙升至13%。
在欧洲,匈牙利工厂预计2025年底投产,年产能15万辆,旨在规避欧盟35%的进口关税。
在南美,巴西巴伊亚州工厂年产能30万辆,并配套建设锂矿加工厂,实现“产地销+销地产”的循环模式。
甚至为了打破运输瓶颈,比亚迪还自建了全球最大的汽车运输船队“BYD SHENZHEN”号,单次可运载7000辆新能源车,较传统滚装船效率提升30%,物流成本降低15%-20%。
这种疯狂投资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比亚迪海外收入达1354亿元,同比增长130%,占总营收的36.5%。 海外市场已经成为比亚迪最重要的增长引擎。
在巴西,比亚迪2025年一季度新能源销量突破2万辆,稳居销冠,品牌排名从2023年的第15位跃升至第10位。
在新加坡,比亚迪以0.22万辆销量稳居全品牌第一,市占率达20%,主力车型元PLUS持续热销。
海外业务不仅增长快,而且利润率高。 比如海豹车型在英国售价高达47,500英镑(约43万人民币),而国内顶配版本不足30万。 这种溢价能力为比亚迪提供了应对关税压力和价格竞争的充足空间。
但是,这种激进扩张的背后,是不断攀升的财务风险。 截至2025年一季度,比亚迪资产负债率已逼近75%,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更令人担忧的是其短期偿债能力——流动比率仅0.81,速动比率仅0.51,远低于汽车行业1.5的健康水平。 这意味着比亚迪面临较大的短期偿债压力。
存货问题同样突出。 2025年一季度末,比亚迪存货余额飙升至1543.74亿元,较年初增长33.04%,创历史新高。 存货周转天数增至89.36天,同比增加19.86天。 大量现金被沉淀在原材料、在产品和库存商品中。
与此同时,比亚迪的经营性现金流与净利润出现了明显背离。 2025年一季度,公司净利润增长97.93%,但经营性活动现金流净额却同比下降16.10%。 这种背离已经连续五个季度出现。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一方面是因为存货大幅增加,另一方面是因为投资前置——全球产能扩张、销售网络建设、仓储设施投入等都需要提前支付大量现金,而收益则需在后续销售周期逐步实现。
在现金流压力下,比亚迪的应付账款及票据高达2440.27亿元。 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周转天数从2022年的约111天增至2024年的约127天。 这种延长账期的策略虽然优化了当期现金流,但也推高了流动负债。
比亚迪还使用了一种名为“迪链”的电子信用凭证与供应商结算。 这种非传统的商业票据具有商业票据特征,但不在财报中披露。 2023年5月最后一次披露时,累计签发票据金额已突破4000亿元。
虽然比亚迪在2025年6月宣布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但这种供应链压力传导的策略已经引发了市场对其供应商关系的担忧。
有分析认为,比亚迪现在不仅需要“以价换量”,也需要“以价换速”,即牺牲部分利润空间来改善现金流。 但降价也可能使单车利润进一步下降,并影响品牌高端化建设。
2025年5月,比亚迪的三年车辆保值率仅为43.3%,环比下降1.8%。 而比亚迪旗下仰望、腾势、方程豹等高端品牌的建设需要稳定的价格体系支撑。
尽管如此,比亚迪仍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2025年第一季度研发支出为142.23亿元,同比增长34.04%。 若按此增速,2025年全年研发支出将超过7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研发支出资本化率仅1.78%,远低于长城汽车的49.59%、长安汽车的35.96%和上汽集团的19.09%。 这种低资本化率选择虽然增加了当期利润压力,但避免了未来无形资产摊销和可能的技术迭代导致的资产减值风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