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型新气象,纯电、增程随便选,说到问界M7的这回“新瓶装新酒”——9月5日就要揭幕预订,你内心是不是也有点小九九?说是高端SUV界里的“当红炸子鸡”吧,问界到底有啥新花样,值不值得“等一等”?别急,故事可比表面复杂得多。
先抛个问题出来,新能源的大浪淘沙下,问界M7的新一轮操作究竟是“王者归来”,还是“花里胡哨”?动力上纯电+增程双管齐下,这看起来真像是点小心机,但背后讲究的是生意经,还是真有诚意?不少网友一听要上纯电大包,第一反应是:前浪还没褪去,新潮又把浪花拍回来了。那么,M7新款到底动了些啥?外面看到变了,里头是不是也强到能把理想L6、小鹏G9等搓在一起?这些疑问,咱一刀刀拆开聊。
先说个冷知识,上一代问界M7只上了增程单骑突进,新款这次搞了纯电和增程“左右互搏”,俩路子全兜——听起来相当涵养用户面。靠谱消息是老M7售价24.98万到32.98万元,起步不算低,关键是“气质路线”又一次大调。看看新车外观,鲲鹏设计带来那种未来科幻味道,前脸灯组眼神犀利,贯穿夜行灯线条让人想起科幻电影的夜色飘带,还把激光雷达埋在车顶前方。讲真,这激光雷达像给车安了个“第三只眼”,不光突显科技气氛,也是自动驾驶秀技术的活广告。
提到配色,这次新M7就像网红美妆盘,海岛蓝、星际蓝、珊瑚红一水六色,加啥黑曜套件,侧面瞬间拉满速度感和运动气息。至于细节,换了半隐藏门把手,其实就是那种不用傻傻外拉的触感体验,显得很有未来感。车身尺寸直接加码,分别比上一款多出来60毫米的车长、54毫米的宽和20毫米的高,轴距更是暴涨210毫米——换句话说,内部空间大了不止一圈。要说现在谁还信“空间无极限”,那得见识了M7新升级的这波操作。
绕到车尾,这次变成了一道横贯式灯带,AITO字样嵌得刚刚好,下面还偷偷藏着“小蓝灯”,增程版依然是隐藏排气的反传统做法,纯电版直接贴上“M7 EV”标志,生怕你看不出来它是绿电新兵。还别说,黑曜套件一上,什么车头LOGO、前翼子板甚至轮毂制动卡钳,都一律黑化,气场全开,分分钟变身“夜行精英”。
外观聊完,咱进车里瞅瞅。新M7里头学了不少豪华车那套,中控黑色大饰板直连液晶仪表、16.1英寸悬浮大屏和副驾娱乐屏——主打一个交互和视觉一体感。方向盘换成问界M8同款三幅式,怀挡设计替代传统挡杆,看着舒服,用着省地儿。中央岛台有无线充电板,杯托布局方便,木纹饰板一跳就给内饰加点温馨家感,平衡一下高冷智能风。
座椅这块,主驾“零重力”座椅成了标配,实际意思就是随便一键给你躺平到仿佛漂浮太空的体验,长途党真心感动。按键式开门、后排娱乐屏、车载冷暖箱,全搭上华为的流媒体后视镜和SOUND音响,第二排还能全电动调节,科技与舒适一个都不落。再细点,看新款门板扶手设计大变样,操作上试图拉一波人机交互的好感分。
安全智能方面,M7新搭华为乾崑ADS 4驾驶辅助系统,这名字听着像玄幻小说里的神器,其实就是上了全套自动驾驶炫技装备——头顶192线激光雷达,后摆高精固态激光雷达,十二颗超声波+五颗4D毫米波雷达+十一枚摄像头,前面还有三分布式矩阵,后尾摆两角雷达。这儿信息全了,官方还说史无前例引入舱内激光视觉方案;紧急转向辅助ESA、障碍物检测等一个个都像把车变成移动“人工智能警卫”。
动力部分,说白了就是纯电和增程两路任选,两驱四驱都包圆儿。增程版用1.5T发动机,功率提升到了118千瓦,电机还是227千瓦起步,部分四驱分前后165和227千瓦;纯电两驱顶到227千瓦,四驱则前160后227千瓦。书面数据看着过瘾,但实际体验如何还得路试后见分晓。
电池组也是亮点之一。增程版给37和53千瓦时电池组,纯电版直接上到100千瓦时,光CLTC续航官宣就是1600公里+(增程)和700公里+(纯电)。这些数字听着是不是像在憋新高?当然,官标可信度跟天气预报差不多,实际跑多少公里还得用户说了算。
回看竞品,问界M7面对的是理想L6那样的“新智造”、阿维塔11的科技小众,还有纯电打头的小鹏G9。价位都差不多,配置拼得你死我活,2025年7月的M7销量掉到了4273辆,说明市场还是买账的。不过问题来了,现在新能源卷得巨大,M7的新外皮和新科技,能否真正撑起一套新的用户体验?大家更多是看中硬指标——比如动力、智能、安全和空间,颜值只是额外加分项。问界推新纯电,是试水还是要替换增程的地位?实际应用下来会不会高处不胜寒?总有网友担心,自动驾驶和辅助智驾卖点太依赖华为系统,万一出事,售后和技术升级能否覆盖得了全链路?
当然不可忽视的,是问界这次对中大型SUV“卷王赛道”的积极布局。空间加大、配置提档、外观拉风、科技堆料,可以说这路线完全照着特斯拉、小鹏的路子反向输出。可话又说回来,新能源用户现在多务实。更在乎充电便捷与后续维护成本,那些一见钟情的科技配置,日子久了能不能变一见如故,还很悬。
说到底,问界M7的“左右开弓”让市场有了更多选择权。对理想系的用户来说,增程版本依旧是“无补能焦虑牌”;而对想全电的年轻用户,M7纯电总算给了个降落点。只是,“同价拼舒适、同层较智能”,在冗杂竞品交错的局面下,过度升级容易脱离实际用户需求。高端不是“堆料战”,技术的适配与长期可用才更见真章。
归根结底,买车不是比谁会卷,而是要卷得有道理。问界M7这次的升级,噱头和实力确实都下了血本,可要坐稳销冠,不仅得看是不是能成为“科技范”与“家用实在”的黄金中点,更要经得起时间和用户投入后的考验——别到最后,被流行设定了风向标,却没成就自己的口碑招牌。
新M7值得等吗?不妨等朋友们首批试完,咱一起围观实测,谁都别先下定论,这才是理性的吃瓜态度。
大家怎么看这波升级,有没有哪个配置打动了你?欢迎在评论区放飞灵魂,咱一起聊聊真实的想法!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