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车时突然听到车尾传来一阵蜂鸣声,吓得我赶紧踩刹车,结果发现是系统检测到后方有行人经过! ”一位刚升级完系统的特斯拉Model 3车主在社交平台分享了他的经历。
原来,这次特斯拉推送的OTA更新里新增了“后方交叉交通警示”功能,倒车时若识别到潜在危险,车辆会主动对外播放警报音。
而这只是冰山一角——2025.2.200.2版本带来的变化,正在引发车主们的激烈讨论。
语音指令“进化”:空调、座椅、音量一句话搞定
“副驾温度调到25度,后排空调关闭,顺便把主驾座椅加热打开。 ”
放在以前,车主需要分三次操作屏幕或重复唤醒语音助手,但现在,Model 3的语音系统能直接理解这种复杂指令。
更夸张的是,用户甚至可以说“单曲循环这首歌并把音量调到70%”,系统会同步执行两个动作。
社交平台上,有车主实测发现,新语音系统对模糊指令的容忍度也提高了。
比如“我有点冷”,车辆会自动调高空调温度并开启座椅加热;而“太吵了”则会触发降下车窗或调低媒体音量。
不过也有用户吐槽:“方言识别依然拉胯,用广东话说‘打开后排空调’,它给我播了首《海阔天空》。 ”
屏幕能显示红绿灯,连垃圾桶都不放过?
更新后的可视化界面让不少车主直呼“细节控狂喜”。
原本只显示车辆、车道线和行人的屏幕,现在新增了交通信号灯、临时摆放的交通锥,甚至路边的垃圾桶。
有网友调侃:“下次是不是连外卖小哥保温箱上的logo都能识别? ”
实际测试中,这些新增物体的渲染精度引发两极评价。
支持者认为,垃圾桶和交通锥的显示能帮助预判道路障碍;反对者却质疑:“识别垃圾桶对驾驶有什么意义? 不如先把幽灵刹车问题解决了。 ”
更有人发现,系统偶尔会将路灯杆误判为交通信号灯,在空旷路段突然提示“红灯即将变绿”。
数字版权升级:车机听歌看视频更“严”了?
此次更新中,特斯拉同步调整了车机系统的数字版权管理协议。
官方解释是“为了支持多媒体内容正常使用”,但车主们发现,部分第三方应用的投屏功能开始受限。
比如某视频平台会员内容在车机上播放时,会强制要求二次验证版权归属。
有技术博主拆解协议发现,特斯拉可能引入了DRM(数字版权管理)加密技术。
这意味着,未来通过浏览器访问盗版资源或破解版软件时,系统可能会直接屏蔽。
“连车机都要管我看什么,是不是管得太宽了? ”一位用户在论坛抱怨道。
竞品对比:小米SU7、极氪007慌不慌?
在特斯拉放出升级包的同一天,小米SU7被曝正在测试“一句话完成全车设置”的语音功能。
而极氪007则在本周推送了包含“AR导航实时渲染路障”的更新,被指针对性回应特斯拉的视觉升级。
这场OTA大战背后,是20-35万元纯电轿车市场的贴身肉搏。
从车主反馈来看,Model 3的语音多指令交互暂时领先竞品。
小米SU7目前仅支持连续执行同一类操作(如“打开所有车窗”),而极氪007尚未开放语音控制座椅加热。
但在娱乐生态方面,国产车型明显更接地气:SU7深度整合米家设备,007直接内置车载KTV。
老车主的焦虑:芯片带不动新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升级仅适用于“部分Model 3车型”。
有2022款车主尝试手动更新时,系统提示“硬件不兼容”,引发对特斯拉淘汰旧款硬件的担忧。
尤其是视觉画面新增的物体识别功能,被指依赖最新版本的Autopilot芯片算力。
技术论坛的测试数据显示,搭载HW4.0硬件的车型在渲染交通锥时,帧率比HW3.0版本高出23%。
这意味着,更早批次的Model 3即便强行升级,也可能出现界面卡顿或识别延迟。
“感觉被官方背刺了,去年买的时候销售还说硬件能支持未来五年升级。 ”一位2021款车主留言道。
争议焦点:该不该让车对外播放警示音?
关于“后方交叉交通蜂鸣”功能,网友争论的激烈程度超出预期。
支持者认为,这种主动式警报比单纯车内提醒更有效,尤其能警示低头玩手机的行人。
但反对声音同样尖锐:“公共场所制造噪音就是路怒行为! 凭什么特斯拉能随便给环境加‘声污染’? ”
更有人担心功能被滥用。
海外论坛已出现案例:有车主故意在停车场长时间倒车,利用警示音驱赶占用车位的路人。
对此,特斯拉尚未回应是否会加入“警报音持续时间限制”或“手动关闭开关”。
藏在更新包里的“小心机”
细心的用户发现,地图包升级至CN-2025.14-15283版本后,特斯拉超充站显示逻辑变了。
原先只标注空闲桩数量的站点,现在会实时刷新排队车辆信息,甚至预估等待时间。
这被视作特斯拉缓解超充拥堵的举措——毕竟部分热门站点高峰期要排队1小时以上。
另一个隐藏改动是空调系统的算法优化。
多位车主表示,更新后设置25℃时,体感比之前更凉爽,疑似调整了温湿度联动参数。
“难怪官方不说,这种玄学升级说了反而容易被挑刺。 ”一位Model 3长续航版用户评论道。
驾驶辅助的“边界”在哪里?
虽然本次更新未直接宣传自动驾驶相关功能,但视觉系统的增强引发联想。
新增的交通信号灯和临时障碍物识别,被看作FSD(完全自动驾驶)本土化的前期铺垫。
有博主在封闭道路测试发现,开启Autopilot时,车辆对施工路段的绕行决策更快了。
但危险案例依然存在。
浙江一位车主上传视频显示,系统将农用三轮车上的红色水桶误判为红灯,在路口急刹导致追尾。
这类“过度拟真化”的副作用,让不少人呼吁:“机器还是别太‘自作聪明’比较好。 ”
车主分成两派:实用党VS极简党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交互功能,Model 3用户群体正出现分化。
年轻车主热衷于挖掘新玩法:有人用多指令语音设置“露营模式”,有人对着屏幕数系统能识别多少种物体。
而极简主义者开始抱怨:“我要的是一辆纯粹的车,不是装了四个轮子的智能手机! ”
这两种态度的碰撞,在特斯拉社区形成有趣现象。
每当有人晒出“用语音同时控制空调和雨刷”的操作技巧,评论区总会出现“花里胡哨不如机械按钮实用”的反对声。
或许正如某位博主所说:“特斯拉的OTA,正在重新定义人们心中‘车该有的样子’。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