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用上国产动力电池,中国新能源逆袭奔驰智能座舱

动力电池装进宝马,智能座舱比奔驰还会“唠嗑”:中国新能源车的逆袭日常

前两天在小区门口碰见老张,他那台去年刚换的国产纯电SUV,停在树荫底下,一边充着电一边跟我吐槽:“现在这玩意儿真是卷得离谱,我媳妇说车里味道都没了,夏天暴晒回来直接坐进来也不觉得闷。”想起几年前,那会儿大家还在琢磨怎么给车窗贴膜、买活性炭包吸甲醛,现在倒好,厂家直接把防晒霜技术搬到玻璃上了。听群里师傅讲,今年高温都整到戈壁滩去了——45度太阳底下烤四小时,再测甲醛、降温和续航。结果出来后有点离谱:甲醛比国标低一半多,空调开9分钟就能从六十多度降下来,高温续航还能跑八成。这几年中国新能源是真的变样了。

说起来,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2015年那阵子,我还记得身边人买国产车都是冲着便宜和配置去的。有个同事笑话自己那辆老轿车,“发动机日本货、变速箱德国货、连皮座椅都是进口牛皮”,整个就是拼装大杂烩。但现在呢?宁德时代给宝马供电池,比亚迪刀片安全标准成行业标杆,还有华为搞出来那个智能座舱,据说奔驰老板都偷偷研究过。前阵子试驾朋友新提的小型纯电,两百块钱跑400公里,上高速自适应巡航还能自动并线。他女儿坐副驾一句“打开天窗”,反应比她爸回微信快。

不过吧,这种变化背后,其实是政策和市场一起推着走的。当初油价蹭蹭往上涨,小区停车场开始强制预留充电位,有些邻居嘴上嫌麻烦,但看到家门口桩越装越多,也心动了。我隔壁王姐原本死守油改气,说什么“开惯燃油闻不得锂味”,今年春节她竟然偷偷订了一台混动,说修起来方便配件也全。本地路边修理铺,现在三电系统都会拆,还能刷OTA升级软件,这搁五年前想都不敢想。

宝马用上国产动力电池,中国新能源逆袭奔驰智能座舱-有驾

并不是啥毛病没有。今年夏天我表弟新提了一辆紧凑型纯电,上个月拉去高原自驾,本以为凉快省心,不料夜间补能遇上慢充站,只能干等两个小时。他打电话抱怨:“哥,你别信宣传册写啥‘15分钟补满’,咱县城只有60kW桩!”后来才知道市里的800V超快充桩刚投用,还没普及到小地方。这种冷热差距,在朋友圈里天天被吐槽:北方冬季掉续航、南方暴雨怕涉水,不过听维修师傅讲,现在主流品牌涉水标准已经提高不少,有些车型泡半米深水也照样启动正常。

有意思的是,今年还有个冷知识:某品牌新增紫外线阻隔功能,把防晒材料做到侧窗玻璃里。我妹平时爱美,每次开长途必备袖套遮阳伞,自从换了新款之后直呼不用再涂厚厚防晒霜,“感觉像躲进移动冰箱”。销售顺嘴一提,这项配置以前只出现在高端进口豪华版,如今国产中配就带上,不少老司机看完啧啧称奇,说厂商是真懂用户怕热怕黑斑的小九九。

但专家们还是泼冷水,说咱专利数量虽多,可欧美核心专利占比不到15%,研发投入产出效率也差丰田30%。技术这东西啊,不光靠堆规模,更要看有没有原创硬骨头。有群友私聊我,他做出口业务,经常被欧洲客户问起本地导航兼容问题,还有售后服务网点太少让人头疼。一句话总结,就是出海容易扎根难,人家德国日本早就在制定规则,我们忙着赶工建厂,还得慢慢摸索自己的标准话语权。

宝马用上国产动力电池,中国新能源逆袭奔驰智能座舱-有驾

不过手上的王牌谁也抢不走,比如动力电池全球产量六成都来自国内;5G专利数量世界前三,将来汽车智能化、电动化赛道算是咱主场作战。有一次聚餐,一个做二手生意的大哥感慨,以前收国产二手没人要,现在三年以内的新势力车型转手特别抢手——零部件全都有渠道对接,就连保险公司最近推按里程计费方案,也是因为数据接口开放更方便统计。不知是不是巧合,同期猫粮涨价,但他老婆却发现养辆纯电脚踏实地花销反而低于养猫…

最后再插句闲话。我邻居老胡以前最爱嘲笑新能源脆皮,每次大热天下楼就摸一下引擎盖,看谁先捂红手。今年他彻底服气了,自家小孙子学步摇摇晃晃钻进后排睡觉,再热天气关门闭窗待俩小时,一点异味没有。“你们这些年轻人选对路喽,”他说,“以后谁再拿‘万国拼盘’糊弄我们可不好使。”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