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10万后卖掉仅开了一年的问界M7 2024款Ultra五座后驱智驾版,他的选择是否合理还是值得再考虑

去年5月底,刚上市的问界新M7 Ultra,价格在30万上下。那个时候我还记得跟朋友聊天,他说这个车加个智能辅助就值了。当时开出去试车,真是舒服得不行,座椅软硬刚好,空调安静,科技感还挺强。

我有个同事,刚换了新车,抱怨说:这车就是耐用,操作起来一点都不麻烦。说实话,问界的智能辅助和车机系统,确实让我觉得比起很多对手都用心准备,尤其是那套Navig8车载系统,反应速度还算可以。

但问题来了。去年我朋友买的M7,又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前两天,他说哎,要不要卖?我还挺惊讶的,毕竟开了一年多,亏得也不少。据我估算,亏个10万左右,挺正常的——毕竟新车折旧快,特别是智能汽车和新能源车,开一年就掉个三成也不稀奇(估算,样本少走个过场)。

亏10万后卖掉仅开了一年的问界M7 2024款Ultra五座后驱智驾版,他的选择是否合理还是值得再考虑-有驾

他还跟我讲,说价格其实还算稳定。最高估算,二手市场大概在21到23万之间浮动(体感+样本少)。我问:你真打算卖吗?他说:再等等,等新车出来,可能新款会降价。这倒是直观的想法——毕竟新车型一曝光,旧款就好像‘秒杀’似的。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它的优势到底在哪里?是不是灌水多,竞争其实更激烈?我还记得去年某车厂推出的CAS系统,操作变得更智能,但实际使用时,发现反应也不一定快,真是个心肌梗塞时的救命药。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对问界这牌子,最大的好奇点反倒是供应链。智能汽车大部分成本来自芯片和传感器,像那个高端的激光雷达,少说也得几万。这么一套配置,要用好技术,得靠时间和研发投资。比如说,问界的智能辅助,有点像做蛋糕,材料(配置)用得好,才能出好味道,但一旦供应链出现波折,车型表现就会像带壳的鸡蛋——明明有潜力,但效率却不高。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那辆车的内饰,除了配置豪华,布局算合理,座椅调节和储物空间都挺到位。虽然技术上没有变形金刚那么炫酷,但日常用着没毛病。就我个人感受,问界的科技大部分还算脚踏实地,没太多天马行空的花哨。

亏10万后卖掉仅开了一年的问界M7 2024款Ultra五座后驱智驾版,他的选择是否合理还是值得再考虑-有驾

我在想,问界未来的策略可能会走钢丝,一方面要保证销量和利润,另一方面还要不停投入研发。其实主机厂也挺难的,像供应链那边,尤其是芯片、传感器,都是街角的摊贩,如果出点问题,车企都得拼命找货。

你觉得问界其实是不是在吃老本?配置好像没问题,但用料是不是掺水?毕竟,记得我有个修车师傅说,很多时候,问界的车质量其实还算稳定,就是里边用料趁热打铁,别太奢望太高端。

说到这个,突然想到,我刚才翻相册时,看到一张我朋友的问界车内景,那块屏幕其实很大,但边框宽,像个豪华版结婚照的边框——抓不住技术点的细节,有点可惜。

我还得补一句:我觉得,问界能做到现在这个程度,离不开大厂的背书。这就像你看电影,演员不一定多厉害,但有个牌子在,底气就足(这段我可能想多了,不确定)。

亏10万后卖掉仅开了一年的问界M7 2024款Ultra五座后驱智驾版,他的选择是否合理还是值得再考虑-有驾

刚才做个简单粗暴的心算,问界原价30万,卖掉后出手价约20多万左右,折旧率差不多在33%左右。再考虑到修理保养成本(估算,一年可能一两千),其实也不算划算到掐指一算。再不然,买个用得住的二手新能源,花相对少的钱,尤其是续航还不错,那就多了一个问题——你是不是也在想,新能源车的二手链条,值不值得长远投资?

我这个人其实挺嫌麻烦的。明知道污点、瑕疵不少,但还是会被那些豪华配置、智能系统吸引。正如我那朋友开玩笑说:你都在车里玩,哪还顾得上什么省油?虽然,他说这些话时,又有点牌气。

他们公司要买的那款可能是吉利雷达的新车型——可是我又在想,电动皮卡适合我弟的场景吗?平时跑路线,拉东西,看着也挺实用,但我心里又觉得,像这种家用+工作两不误的车,是不是还没摸索到最优化的平衡点?尤其是电池和续航问题——我猜,电池的使用寿命,最多也就5年左右(猜测,不一定准),到尾期也得换。成本上升不说,能多值点钱,也难。

说到换车,问题又来了——他是不是把两端的成本都算错了?买多一台电动皮卡,省得跑来跑去;但还是得考虑每公里电费+维护费用——比起以前那辆皮卡用的汽油,心里总觉得,电车没想象中那么便宜。

亏10万后卖掉仅开了一年的问界M7 2024款Ultra五座后驱智驾版,他的选择是否合理还是值得再考虑-有驾

这样摆弄一圈,他的决定其实合不合逻辑?我觉得,算到头来,是不是还是自己心里更舒服些?是不是还是那句,自己喜欢,惯了,也就值?

对了,他挺在意实用性,但他亲戚都说:你要是只用来上下班,别折腾那么多。这让我更迷糊的:到底是钱的问题,还是心情表达?

这车,要不要再考虑考虑?只是,一想到还要等待新款面世,觉得再忍一忍,好像也挺折磨。

或许,最关键的,是他心里那点块头——你说,买车的感情到底算不算?比如那块放在座椅旁的餐巾纸,是不是代表了点点滴滴的情感投资?

亏10万后卖掉仅开了一年的问界M7 2024款Ultra五座后驱智驾版,他的选择是否合理还是值得再考虑-有驾

这么看,买车,除了数据和方案,更多还关乎个人的折磨与选择。他的新计划里,那个重新买电动皮卡会不会成为一个无解的难题?还是说,这就是现阶段买车就是折磨的再一次体现?他会不会后来还在想:最重要的,还是那个可以随身带的感觉。

你说,下一辆车,会不会只是一个心理安慰剂而已?或者是,再给他一个未来的望远镜?这都还得看,明天起床,他心里的那个会不会发生点微妙的变化……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