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4000块不是补贴,是战争赔款

上海松江又发购车补贴了,最高4000,一万个名额,先到先得。

就这么个事儿。

讲真,看到这个新闻的第一反应,我不是激动,而是想笑。4000块,很多吗?对于一辆30万往上的车,这算钱吗?可能也就够你加个没啥用的原厂脚垫,再送你一个劣质的香薰。但对于一辆8万块的车,补贴2000,这可是实打实的优惠。

所以你看,这事儿就透着一股子拧巴的喜感。它不是请客吃饭,不是普度众生,它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行为艺术,主题叫“不装了,我摊牌了,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互相给点体面”。

你以为这是区经委心善?格局小了。这不是心善,这是在渡劫。当下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什么存量竞争了,那叫黑暗森林,三体人看了都得先递根烟,问问你们地球人是不是有什么想不开的。以前大家是抢蛋糕,现在是最好的防守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比亚迪秦798一出来,所有A级车企的心态直接就崩了,紧接着小米SU7把蛋糕连着桌子一起端走,乐道L60出来的时候,连桌子上的蜡KTV都没放过。

这就是一场掀桌子式的自爆闪电战。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要么卷死别人,要么被别人卷死。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在这种背景下,你再看松江这4000块钱。它是什么?它不是优惠券,它是一颗低阶灵石,是战场上空投下来的一个医疗包。它改变不了战局,但能让你多喘一口气。它告诉那些在松江有店面的4S店:兄弟们,再顶一顶,我给你们从外面拉点人头进来,你们的库存、你们的KPI,我帮你们消化一点。你以为这钱是发给消费者的?不,这是发给本地经销商的续命丹。

上海这4000块不是补贴,是战争赔款-有驾

我作为一个在上海交了十几年社保的中年人,对这种事儿见的太多了。所有的补贴,本质上都不是为了让你省钱,而是为了让你花钱。它通过一个小小的诱饵,撬动你那个几十万的钱包。就像一个压缩毛巾,看着不大,遇水就膨胀。这4000块,就是那个水。

它的荒诞感在哪?在于它试图用一种古典的、温情脉脉的方式,去干预一个已经彻底进入修仙斗法、不死不休的疯狂市场。这就好像两个元婴期老怪正在用本命法宝互殴,天崩地裂,你一个练气期的小修士冲上去,大喊一声:两位道友,别打了,我这里有两枚铜板,你们买碗面吃吧。

就问你尴尬不尴尬?

当然,对真正的买家来说,有钱拿总比没钱拿好。但这里面又有一个更深的逻辑,关于品牌玄学的逻辑。会买奔驰宝马的人,他差这4000块吗?他不差。他买的是那个标,是那个“我开奔驰”的身份认同。这是一种信仰,信仰是不能用补贴来衡量的。你跟他说这车补贴4000,他可能还觉得有点掉价。

而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喜欢那种极客范儿,喜欢马斯克画的那个大饼。你补贴他4000,他会拿,但他买不买的决策,跟这4000块关系不大。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那么这笔钱,最终会流向谁?大概率是那些本来就在犹豫、在比价、在几个国产品牌之间反复横跳的普通人。他们的核心诉求就是性价比。2000块,3000块,对于一辆十几万的车,确实能影响天平的倾斜。这钱,是给凡人准备的。

你看,政策制定者门儿清。他们知道谁是基本盘,知道谁需要被“推一把”。这才是真正的民粹解构。甭管你吹什么800V高压平台,什么城市NOA,什么智能座舱。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因为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车好不好的关键,在于它能不能让我少花几千块钱。

能过,就是能过。实在,就是实在。加大加大加大。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自己有点像个怨妇,对着4000块钱输出这么多情绪,格局小了。但是你再看看那个申请流程,“上海松江”公众号、“松江经委”公众号、“车信盟”公众号或App……还得在规定时间内注册登记,还得上传一堆资料。烦不烦?就问你烦不烦!说起来,我楼下那家兰州拉面好像也涨价了,现在一碗要18块,真是世道艰难。

上海这4000块不是补贴,是战争赔款-有驾

其实,我一开始觉得这补贴没啥用,但转念一想,对于买30万车的人,这4000块虽然不算什么,但正好可以把丐版音响升级成稍微不那么丐版的那个,或者加个座椅通风。这么一想,好像又有点用了。人就是这么矛盾。

所以,这4000块钱,你应该拿吗?

我的建议是,拿。必须拿。

为什么?

因为这不是补贴,这是战争赔款。

在这个所有车企都疯了、都杀红了眼、用消费者的钱包当弹药库的时代,你,作为一个旁观者,一个被各种发布会、各种KOL、各种水军信息轰炸得头昏脑涨的普通人,你用你的注意力和宝贵的时间,陪这帮大佬玩这场掀桌子的游戏,这是你应得的精神损失费。

上海这4000块不是补贴,是战争赔款-有驾

别想太多,拿着就对了。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