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哥们儿老张,电话打来的时候,我正琢磨着晚上是吃面还是点个烧烤。
他一开口,那调调,活像刚从传销组织里被解救出来,带着哭腔和一种勘破红尘的虚无感。
他说:“兄弟,我……我驾照出事了。”
我心说坏了,这哥们儿开车贼稳,号称“人肉帕金森抑制仪”,方向盘在他手里稳如老狗,这能出啥事?
酒驾了?
撞人了?
结果他憋了半天,吐出来一句:“我骑我老婆的电动车,没了9分。”
空气瞬间安静,我甚至能听见窗外马路上汽车开过的声音。
我第一反应是,这哥们儿是不是被人下降头了?
一个能把手动挡开出自动挡丝滑感的男人,居然栽在了一个拧电门就走的两轮车上?
这事儿传出去,简直就是咱们车友圈的年度笑话。
他可是能一边开车一边单手给我发微信,还能精准预判三米外那个外卖小哥走位的老司机啊。
后来我才搞明白,他不是栽在技术上,是栽在了“身份”上。
他,一个手持尊贵C1驾照的“汽车驾驶员”,在法律上,竟然没有资格去骑他老婆那台“长得有点像摩托车的电动车”。
这玩意儿在交警叔叔的火眼金睛里,叫“电动摩托车”,是个正儿八经的机动车。
你开着它上路,就得有个D照或者E照的“名分”。
否则,就按“准驾不符”处理,罚款200到2000,驾照直接清空9分,干净利落。
嘿,这事儿魔幻就魔幻在这儿。
你走进车行,老板指着那台时速能飙到七十码的酷炫玩意儿,跟你说:“哥,这是电动车,环保,上个牌就能走。”
他绝口不提这玩意儿的“阶级属性”已经叛变了,它早就不是你印象里那个慢悠悠的买菜车了。
它是一头披着“电动”外衣的猛兽,而我们绝大多数人,都还以为它是一只温顺的绵羊。
那条线,就卡在时-速-25-公-里。
这数字简直是当代交通法规里的“马奇诺防线”,跨过去,就是另一个世界。
你的C1驾照,能让你驾驭一吨半的钢铁在高速上狂奔,却在这道线面前屁用没有。
这逻辑就像你拿到了博士学位,结果小学门卫说你没办借书证不让进图书馆一样,充满了黑色幽默。
老张就这么成了那个撞在线上的倒霉蛋。
他说他当时都懵了,手里攥着罚单,看着自己那本考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拿下的C1驾照,感觉像被绿了一样。
他反复问那个交警:“我连汽车复杂的机械结构都懂,这电动车不就是两轮子加个电池吗?我怎么就不能骑了?”
这个问题,问得好啊。
这简直是对我们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最朴素也最深刻的灵魂拷问。
我们的技术,一天一个样,今天还是共享单车,明天就可能是飞行滑板了。
但我们的法律法规,还有我们脑袋里的那点固有认知,却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烧汽油的年代。
这种巨大的“时间差”,就制造出了无数个像老张这样的“冤种”。
你可能会说,这是为了安全。
没毛病。
一台高速行驶的两轮车,确实危险。
但问题是,这个安全责任,为什么最后全让驾驶员一个人背了?
那个卖车给你、却故意隐瞒关键信息的商家呢?
那个制定了规则,却没有花足够力气去普及宣传的管理方呢?
他们都隐身了,只留下一个茫然的司机,面对着那张冰冷的9分罚单。
所以你看,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交通违章了。
这是一场关于认知、责任和规则的糊涂账。
得,不说了,我刚去把我妈那台买菜车的铭牌看了一眼,最高时速24km/h,长舒一口气,安全。
你们呢?
有没有胆量去看看自家那台“小电驴”的真实身份?
或者,你身边有没有像老张一样,莫名其妙就“被违法”的朋友?
评论区里吐吐槽,让我看看我不是一个人在凌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