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汽车业凛冬已至 5万裁员背后的中欧博弈

#教师节出游记录#

德国汽车业凛冬已至 5万裁员背后的中欧博弈

风暴来临。

德国汽车业正经历一场深度重构。

安永最新报告显示一年内净减岗位约5.15万个。

占全行业近7%。

每14个汽车人中就有一个离开。

保时捷电池子公司Cellforce大幅关停。

博世、大陆、采埃孚——这些闪亮的名字。

都在收缩。

*

🔍 数据背后:不止是汽车业衰退

整个德国工业部门。

一年削减11.4万个岗位。

自2019年以来。

累计减少24.5万人。

机械制造流失1.7万岗位。

金属生产减少1.2万。

销售额连续八个季度下滑。

第二季度同比下降2.1%。

汽车行业销售额下降1.6%。

出口持续疲软。

尤其对美国。

💥 双重打击:美国关税与中国竞争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高额关税。

让德国车在美售价大幅上涨。

6月对美出口环比降2.1%。

降至118亿欧元。

为2022年2月以来最低。

同时。

中国电动车强势崛起。

比亚迪汉EV欧洲售价比同级德系车低30%。

续航却不相上下。

德国车企在本土和中国市场同时受挤压。

🔋 电动化转型之痛:跟不上节奏

德国汽车业凛冬已至 5万裁员背后的中欧博弈-有驾

德国车企电动化转型缓慢。

宝马上半年电动车销量暴跌34%。

奔驰推迟2030年全电动化计划。

本土电动车均价飙升至7万欧元。

而中国车型最低仅3.5万欧元。

成本控制成关键。

中国凭借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供应链。

电池成本低20%-30%。

德国车企在电池技术研发上面临专利壁垒。

利润空间被持续压缩。

👥 裁员潮下的社会冲击

年轻人首当其冲。

汽车和机械行业招聘应届生人数远低以往。

工程毕业生就业市场愈发艰难。

安永合伙人布罗希尔克警告——

高校毕业生失业率可能上升。

这在德国多年未见。

岗位减少趋势预计持续。

成本削减计划的影响存在滞后性。

更多坏消息可能还在后面。

🌐 全球汽车版图重构

中国品牌在前两个月欧洲销量近4万辆。

同比增长近一倍。

其中德国市场占20万辆。

暴涨837%。

欧盟原想用35%关税阻挡中国车。

但中国车企直接赴欧建厂。

宁德时代在德建全球最大电池工厂。

比亚迪选址匈牙利。

欧盟不得不改口谈判“最低价格”。

博弈仍在继续。

德国汽车业凛冬已至 5万裁员背后的中欧博弈-有驾

🔮 未来:德国汽车业能否突围?

德国拥有品牌积淀和技术护城河。

尤其在燃油车和插混领域。

底盘调校和内饰质感仍是优势。

但必须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加速创新。

若无法在2025-2027年推出划时代纯电平台。

全球C级车市场可能形成“中美两极对峙”。

这是一场——

旧时代机械豪华与新时代数字豪华的对决。

*

转型从来痛苦。

但危机也是转机。

德国汽车业需要重新思考。

如何在新时代找到自己的位置。

全球市场正在洗牌。

没有人能置身事外。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