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菲尼迪 G35 购买指南:价格、可靠性以及最佳购买年份

到2003年英菲尼迪G35首次亮相时,这个日本豪华品牌已经存在了14年。日产于1989年末推出了英菲尼迪,而几个月前,丰田才推出了其豪华品牌雷克萨斯。虽然英菲尼迪凭借其高科技旗舰车型Q45(与雷克萨斯LS截然相反)吸引了众多关注,但该品牌似乎从未像雷克萨斯或更早的竞争对手讴歌那样引起买家的共鸣。它很快就推出了一系列价格较低的车型,例如M30、J30和G20。

最后一款是活力四射、欧式风格的小型运动轿车,前轮驱动,搭载2.0升四缸发动机。究竟有多欧式?同款车型的一款更简洁的版本——日产Primera——在欧洲大受欢迎。然而,在大西洋彼岸,小型豪华车一直难以畅销。虽然G20获得了汽车记者的一致好评,但销量最终却一路下滑。它太小,无法与宝马3系或梅赛德斯-奔驰C级直接竞争,不过在与早期的奥迪A4的竞争中,它的表现确实不俗。

英菲尼迪 G35 购买指南:价格、可靠性以及最佳购买年份-有驾

2003年,英菲尼迪决定彻底重塑G系列,以日本市场V35系列日产Skyline的架构为基础进行重新设计。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末,Skyline凭借其在《GT赛车》等电子游戏中的出色表现而闻名于世,而V35与宝马3系一样时尚、迅捷,也为G系列增添了光彩。在北美市场,它被称为英菲尼迪G35,销量迅速超过了G20。

G35 提供轿车和轿跑车两种车身款式,正是日产与 3 系、C 级以及全新挑战者雷克萨斯 IS 300 正面交锋所需的动力。与日产 350Z 和 Skyline 一样,G35 基于日产的 FM 后轮驱动平台打造——FM 代表“前中置”。这意味着发动机的中心线位于前轴后方,严格来说位于车辆的“中部”。该平台专为后轮驱动而开发,并可选配全轮驱动。

G35 在其上市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英菲尼迪最畅销的车型。2009 年,其发动机加大,并更名为 G37。这并没有削弱该车型的势头,英菲尼迪甚至在 G37 时期推出了低端版本(G25)和高性能版本(IPL)。但在 2014 年,该品牌决定将所有车型重新命名为以 Q 为前缀的字母数字组合,这让许多消费者感到困惑,为什么所有英菲尼迪车型现在都使用相同的名称。G37 更名为 Q40/Q50(轿车)和 Q60(轿跑车),但销量从未完全恢复。

由于G35性能出色,广受好评,尽管许多人驾驶体验不佳,它依然是一辆备受欢迎的二手车。我们的购车指南概述了G35和G37两代车型,并提供了一些购车注意事项和预计价格的分析。

英菲尼迪 G35 购买指南:价格、可靠性以及最佳购买年份

  • 常见问题

  • 英菲尼迪G35的优点和缺点

  • 英菲尼迪G35代

  • 英菲尼迪G35(和G37)第二代(2007-2013)

  • 英菲尼迪G35第一代(2003-2007)

常见问题

哪一年的英菲尼迪 G35 最好?

总体而言,G35 及其继任车型 G37 都是非常可靠的车型,但似乎每一代车型的后续车型在可靠性和质量方面都更加出色。对于 G35 来说,这意味着 2005 年至 2007 年款的车型是最佳选择。而对于 G37 来说,则是 2010 年及以后的车型。

英菲尼迪 G35 最差的年份是哪一年?

在 CarComplaints.com 等众包网站上,2003 款和 2004 款车型的车主投诉较多,许多 G35 论坛(该车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也发现早期车型的电气和内饰问题较多。然而,正是在同年,Brembo 刹车系统升级上市,一些车迷认为这比任何潜在问题都重要。2009 款车型也存在投诉,但问题主要集中在内饰和电气方面,而非重大机械故障。

二手英菲尼迪 G35 划算吗?

是的。G35 总体来说比同时代的德国竞争对手更可靠、维护成本更低,性能也同样出色。它的售价也更便宜,尽管它的品牌声望不如竞争对手。不过,如果你买的是一辆车龄超过十年的车,这一点其实并不重要,只要你仔细检查,G35(和 G37)应该会给你带来不错的体验。

英菲尼迪G35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

  • 跑车性能

  • 购买和维护成本低于宝马或奔驰等竞争对手

  • 宽敞的内部空间,配备当时流行的各种科技

缺点:

  1. 无法通过手动方式获得 AWD

  2. 内饰材料质量低劣,客舱设计过时

  3. 艰苦的旅程

英菲尼迪G35代

英菲尼迪 G35 购买指南:价格、可靠性以及最佳购买年份-有驾

英菲尼迪G35(和G37)第二代(2007-2013)

G35 第二代车型于 2007 年问世,其轿车版基于与 V36 系列日产 Skyline 共享的全新平台进行了全面改造。然而,G35 轿跑车则保留了第一代车型的造型,直到 2008 年才进行重新设计,最终更名为 G37 轿跑车。同年,基于同一全新底盘的两款不同车型同时投入生产,直到 2009 年才完全改版为 G37(轿车版和轿跑车版),并推出了一款全新车身款式:G37 敞篷版。

与第一代车型相比,其风格变化适中且具有革命性。G37 时代的车型外观更加圆润,外部细节也更加柔和,但它们仍然保留了与初代车型相同的肌肉感,车身比例也基本相同。布局保持不变,默认为后轮驱动 (RWD),可选配全轮驱动 (AWD),但手动变速箱只能在后轮驱动时使用。

内饰也同样如此,材质有所改进,7英寸导航屏幕也更加一体化,但视觉风格基本保持不变。这款车的座舱科技在当时赢得了高度赞誉,到了21世纪初,屏幕看起来依然很棒。以今天的标准来看,它感觉有些老旧,但不如同时代的一些车型那么老旧。这些车型没有配备现代化的信息娱乐系统,因此按键繁多,但它们配备了蓝牙,并能够连接iPod等设备。它们很快也配备了倒车摄像头和USB接口,2010年更新后的车型拥有更多至今仍可使用的标准技术功能。

这款车的出色性能依然是其主要卖点,其紧凑的底盘和标准的后轮驱动布局为方向盘提供了出色的反馈。当时的G35轿车搭载3.5升V6发动机,可输出306马力和268磅-英尺的扭矩,搭配五速自动变速箱,并可选配六速手动变速箱。2009年,G37轿车上市,发动机排量扩大至3.7升,输出功率高达328马力和269磅-英尺的扭矩。五速自动变速箱被新的七速变速箱取代,而六速手动变速箱则保留了下来。

2009年之后,G37的双门轿跑车、敞篷跑车以及所有车型都使用相同的动力装置和变速箱。2011款车型增加了英菲尼迪性能线(IPL)配置,将功率提升至348马力,扭矩提升至276磅-英尺。当时,所有G37都性能强劲,但IPL车型相比普通版车型略胜一筹,因此买家很少选择它。双门轿跑车的百公里加速时间仅为五秒多一点,但更重的敞篷跑车(采用可伸缩硬顶设计)的速度略慢一些。

2011年,英菲尼迪还推出了低配版G25,搭载2.5升V6发动机,最大功率218马力,峰值扭矩240牛·米,目标市场是宝马328i和雷克萨斯IS 250。该车型仅配备自动变速箱,且豪华配置选择较少。与其他车型一样,该车型也提供全轮驱动(名称末尾带有x,例如G25x或G37x)。G25的售价比G37低约5,000美元,但买家较少,并且只生产了两年。

买家对G35和G37的喜爱丝毫不逊于第一代车型,而且它们性能出色,操控性和动力性能堪比宝马3系。除了性能出色之外,G35和G37的可靠性也相当出色,车主投诉相对较少,在JD Power、消费者报告和仪表盘灯光指数等权威机构的评分普遍处于平均或高于平均水平。唯一需要注意的是,部分车型,尤其是IPL车型,可能驾驶过相当激烈的路况或安装了性能改装件,因此建议购车前进行检查。

值得庆幸的是,这些车现在仍然价格实惠,尽管二手车不像以前那么容易买到了。这个时代的G35或G37,如果车况良好,里程表上显示行驶里程不超过20万公里,售价应该在9,000美元到17,000美元之间,而且维护成本远低于奥迪或宝马等同时代的竞争对手。早期的G35轿车价格处于低端,而敞篷车和IPL车型有时售价会略高一些。手动挡车型很少见,但价格似乎也并不会高出太多。

2013 年底,英菲尼迪用 Q40(轿车,后来是 Q50)和 Q60(轿跑车)取代了 G 系列,但这些车本质上是同一款基本款车的下一代产品。

英菲尼迪 G35 购买指南:价格、可靠性以及最佳购买年份-有驾

英菲尼迪G35第一代(2003-2007)

G35于2003年以轿跑车和轿车的姿态强势上市,其豪华的造型和令人印象深刻的性能令评论家和买家赞叹不已。G35的原型车是日产Skyline,而Skyline此前主要在日本市场销售。G35是一款豪华座驾,拥有令人心动的操控性能和令人心动的驾驶体验,赢得了车迷的一致好评。它一炮打响,彻底改变了人们对英菲尼迪之前一些不那么惊艳的车型的印象,例如基于日产Maxima打造的i30/i35,虽然它搭载了与G35相同的VQ系列发动机,但远不如G35引人注目。

起初,在 2002 日历年(2003 款汽车于当年夏天开始上市)只有 G35 轿车可供选择,而且只有低配版,但 2003 年初车型大大扩展。如今英菲尼迪的内饰阵容读起来很奇怪,因为该汽车制造商喜欢将特定选项称为单独的内饰。轿车有三种型号:G35 轿车、G35 皮革轿车和 G35 运动轿车 6MT。轿跑车的配置与 G35 Coupe 5A/T、G35 5A/T Coupe w/Leather 和 G35 6M/T Coupe 相同。皮革车型提供高级套装,增加了 Bose 音响系统。内饰最终被配备类似设备的“Journey”级别所取代。单独的选项包括氙气高强度放电 (HID) 大灯、天窗和带有升级合金轮毂和后扰流板的 Aero 套件。

G35于2003年以轿跑车和轿车的姿态强势上市,其豪华的造型和令人印象深刻的性能令评论家和买家赞叹不已。G35的原型车是日产Skyline,当时Skyline主要在日本市场销售。G35是一款豪华座驾,拥有令人心动的操控性能和令人心动的驾驶体验,赢得了车迷的一致好评。它一炮打响,彻底改变了人们对英菲尼迪之前一些不那么惊艳的车型的印象,例如基于日产Maxima打造的i30/i35,虽然它搭载了与G35相同的VQ系列发动机,但远不如G35引人注目。

起初,在2002年(2003款车型于当年夏天开始上市),G35轿车只有低配版,但2003年初车型种类大幅扩展。轿车和轿跑车均搭载3.5升V6发动机,但性能有所差异。轿车版输出功率为260马力,扭矩为260磅-英尺,匹配五速自动变速箱或六速手动变速箱。而轿跑车版则动力更强,输出功率为280马力,扭矩为270磅-英尺。同样,这款车也可以匹配五速自动变速箱或六速手动变速箱,但仅限后轮驱动。

日产的 ATTESA E-TS 全轮驱动系统于 2004 年成为 G35 的选装配置,全轮驱动车型则被冠以 G35x 的标签。该系统增强了抓地力并且性能出色,在后来的 G35 和 G37 上也保留了下来,但只配备了自动变速箱并且增加了一点重量。它可以将前后扭矩按 50/50 的比例分配,但在大多数正常情况下,它会将动力偏向后轮,与奥迪 Quattro 和宝马 xDrive 系统相比,该系统获得了积极的评价。同年,英菲尼迪为部分车型增加了标准粘性限滑后差速器。轿跑车和轿车的内饰几乎相同,包括一个很酷的选装导航系统,带有 6.5 英寸可伸缩显示器,高配车型则大量使用真皮。

2005款G35轿车略有升级,前后保险杠和轮毂均进行了改进。V6发动机搭配五速自动变速箱,最大功率提升至280马力,峰值扭矩270磅-英尺。选择六速手动变速箱(适用于轿跑车或轿车)的驾驶者则可获得298马力,但扭矩保持不变,为260磅-英尺。2005款轿车还配备了更大的刹车系统,并且所有车型均可选配后轮限滑差速器。

轿车版没有变化,但轿跑车版有所改进,配备了后轮主动转向系统。2007年,轿车版重新设计为第二代,但轿跑车版基本保持不变,因此两代车型曾短暂地同时推出。

G35 新车上市时,在 JD Power 等权威机构的评测中就获得了极高的初始质量评价,并且在出厂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其可靠性排名依然很高。早期车型(生产于 2002 年中期至 2004 年)的问题数量高于平均水平,但这些问题通常集中在电气老化方面,例如车窗电机和门锁故障。据报道,这一代车型的部分车型存在机油消耗过高的问题,一些车主建议更换气门室盖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经销商处和试驾期间,请务必留意以上所有问题。

然而,在成为价格实惠的二手车后,许多早期的G35轿跑车都经过了改装或过度使用,因此它们可能并非最佳选择。因此,我们建议只购买库存车。

如今,找到一辆低里程的G35并不容易,因为它们长期以来一直以可靠、性能优异的二手车而闻名,最早的车型也已有20多年的历史。G35的价格与其性能相符,一辆干净、原厂的自动挡车型,行驶里程不到30万公里,预计售价约为6,000至12,000美元。轿跑车的售价通常高于轿车,但两种车型的全轮驱动系统并不会造成太大的溢价。手动挡车型更为稀缺,售价比自动挡车型高出约20%。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