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为全球。” 这句话,搁以前听着,总觉得像是哪个甲方爸爸的口号,空洞的很。但现在,味道变了。以前外资品牌来中国,目标像是“捞一笔就走”,现在不少合资车企,反倒要在中国“扎根开花”,把“中国智造”的新能源车,打包发往海外。长安马自达这次就算玩了个“大的”,一口气甩出600辆MAZDA 6e纯电轿跑,目标直指欧洲腹地。
这事儿细琢磨,还挺有嚼头。一方面,咱们老喜欢说“换道超车”,新能源汽车这块,国产品牌确凿实实在在跑出了加速度。另一方面,合资品牌也没在那儿“猫冬”,像长安马自达这般,直接把中国工厂攒出来的尖货,出口到汽车工业的“老炮儿”欧洲,这在往昔,可是凤毛麟角。
MAZDA 6e能“出海”,背后肯定有点真材实料。你要晓得,欧洲佬对汽车的“刁钻”程度,那可是出了名的,尤其是底盘、操控这些老生常谈的“硬功夫”,稍有不慎,就会被“喷”到体无完肤。马自达的“人马一体”操控感,在行内也算是颇具口碑。这次出口的MAZDA 6e,据说在德意志不限速高速公路上做了麋鹿测试,成绩还颇为可圈可点。
当然,除了操控,安全也是一道绕不开的坎儿。MAZDA 6e对外宣称车身披挂2000MPa的航母级高强钢,电池包也通过了欧盟的碰撞试炼。讲真,眼下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系数,的确是大家伙儿的心头大事,毕竟谁也不想开个“移动火炉”上路。
不过,这事儿也没那么简单粗暴。长安马自达这波出口,并非单纯的“卖车”,背后牵扯到的是整条新能源产业链的协同作战。南京工厂作为马自达在全球范围内独一份儿的新能源生产基地,汇聚了中日欧三地的研发智慧。这意味着,咱们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正在逐步融入全球的技术生态。
聊到这儿,就不得不提一下长安马自达的“双百翻番”计划。说白了,就是股东双方砸下100亿,死磕新能源车,同时出口贸易额也要奔着100亿去。这释放了什么讯号?这说明长安马自达是铁了心要在新能源这条赛道上狂飙突进,而且还要把“中国智造”推向国际舞台。
但且慢,精彩还在后头。MAZDA 6e远征欧罗巴,固然是涨士气的事,但国内的“父老乡亲”也没被遗忘。全球车MAZDA EZ-6,在国内补贴后,起售价竟然探底到9.98万元,这个价格比起欧洲市场的“身价”,简直是“跳楼价”。这又是玩的哪一出?
这就要归功于马自达的全球供应链和规模化生产了。简单来说,量产上去了,成本自然就下来了。国内消费者能以更具性价比的姿势,享受到全球品质的车,也算是尝到了“中国智造”的甜头。
或许有人会撇撇嘴,觉得这不过是个营销噱头。实则不然,长安马自达“中国智造,全球开卖”,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之路。曾经,我们总觉得“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开始扬帆出海,甚至开始反哺技术和产品。
与固有认知相悖的是,此番出口,不仅仅是汽车产品的“硬输出”,更是中国制造高品质的实力背书。这好比一个学生,往日总觉得自己做的习题不如别人,现在终于有机会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国际考场上展示,而且还赢得了掌声。
当然,挑战依然如影随形。欧洲市场,强手如林,消费者对品牌的“死忠粉”程度也颇高。长安马自达想要在欧洲扎稳脚跟,还得在产品力、服务力、营销力等方面,痛下决心。
当我们习惯性地把功劳归结为“新能源汽车是风口”时,是否忽略了合资车企的奋力转型?长安马自达的这波“出海”,也为其他合资品牌提供了一个新的破局思路。与其抱着燃油车的“金饭碗”啃老本,不如拥抱新能源,借力中国市场的优势,搞一场“二次创业”。
总而言之,长安马自达的这次出口,不仅仅是交付了几辆车,更是中国汽车工业走向全球的一个微缩景观。它让我们看到,“中国制造”不再是廉价低端的代名词,而是可以代表高品质、高技术。毋庸置疑,未来的路还很长,长安马自达能否在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上突出重围,还需要时间来验证。但至少,他们已经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恰如一个后生,不再甘于“随遇而安”,而是选择勇敢地拥抱世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