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李斌每月车主沟通会,现场记笔记,理性回应用户问题

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每个月都要上演一场“车主大考”。不是在办公室、不是在会议室,而是在蔚来办的各种车主沟通会上。这些场合,李斌成为了众矢之的,车主们不绕弯子,直接奔着问题去,架势就差点没端出麻将桌把大家搓一局。这不是说笑,到场的车主有些甚至是“老熟人”,三年车龄的老车主,拎着问题清单就来了:“我不是来提建议的,我是来讨说法的。”从换电权益缩水,到车机系统拖延再到新车交付延期,一套连珠炮问下来,完全不给缓冲。

场面一度紧张,有车主甚至宣布:“我们是来谈判的。”不仅仅是发牢骚,每条诉求都很具体,补偿方案、权益标准、延期节点,全都摆上了台面。蔚来每月举办超过50场这样的用户沟通会,质疑和信任票永远是同一张桌子上的菜。李斌成了“压力测试官”,小到细枝末节,大到品牌口碑,哪一环做不到位,这些车主都能扑过来揪着不放。

蔚来李斌每月车主沟通会,现场记笔记,理性回应用户问题-有驾

这里面比拼的不只是应变能力,还是“控场大师”的现场情绪管理。面对这些“刀刀见骨”的问题,李斌没急眼,更没装作没听见。每当问题砸过来,他不是本能防守,而是身体前倾、双手交叠放桌上,专注又平和地和提问者对视。开口先来一句:“我特别理解您的心情,确实,几十万买个车,遇到这些问题谁都会着急。”他不急着反驳,反而故意停顿几秒,让现场气氛慢慢放松。

蔚来李斌每月车主沟通会,现场记笔记,理性回应用户问题-有驾

这个做法效果非常明显。有车主事后回忆,说李斌那一瞬间没主动拉对立,反而让自己的情绪被“接住”了。换句话说,原本铁了心要“讨说法”,结果卸下了大半火气。这种先认同对方、再解释事实的套路,现场化解情绪,堪比老中医问诊,先把病人的脉平了再下药。很多人现场本来都捏着拳头,结果聊着聊着手就松开了。

蔚来李斌每月车主沟通会,现场记笔记,理性回应用户问题-有驾

更绝的是,在一些“谈判型”场合,李斌直接向工作人员要了笔记本,一边听一边记重要信息。全程没人插话,他把车主的话都一条一条写下,然后复述一遍:“你刚才讲的三点补偿方案,我得确认细节:延期多长时间、哪些车主受影响、你认为合理的标准是哪些?”听完后,他一条一条地把诉求复述,现场转化成一个可以具体讨论的方案。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慢慢地变成了问题和解决办法的讨论会。

蔚来李斌每月车主沟通会,现场记笔记,理性回应用户问题-有驾

如果说李斌应对车主提问的核心方法,那就是三招:共情、倾听、理性回应。首先情感“给位”,用“我能理解”“我明白”打开局面,建立信任链接。后面用记录、复述把信息对齐,让每个人都知道这里没有谁在试图掩盖事实。最后,就是落实到底,把“我们一起想办法”挂在嘴边,不是蔚来单方面拍板定补偿,而是双方一起商量着来。不少用户会后表示:“他记得比我说的还仔细。”这种“三步走”操作,现场能把90%的质疑化解,让绝大多数参与者对蔚来信任感提升不少。

义不容辞,李斌的“沟通武功”,不光蔚来能用,别的企业也能抄作业。很多公司面对客户投诉,往往就是强调自己立场,或者不断解释“我们不是故意的”,结果引发更大的不满。李斌的方法叫“三个一”原则:一副“共情面孔”,用身体语言和真实情感消化对立气氛;一套“倾听工具”,把情绪表达转成具体事实,用笔记、复述等手段让话题落到解决办法上;一份“共建心态”,强调“我们”,不是“我”,让解决方案变成共建结果。简单说,就是把情绪、信息、行动都拎清楚,不东拉西扯,不当场掰扯。

有意思的是,蔚来自己就定义为“用户企业”,意思是用户深度参与企业发展,车主意见不只是参考,更像是公司内部的“董事”。这种模式,比起传统车企“一锤定音”、呼叫客服解决问题,蔚来的场合就像家族会议,大家一起吵,但吵完了得一起找办法。比如ES7新车延期,李斌现场承诺:“如果交付时间延期超过三天,补偿免费换电十次。”话虽不多,但足够实在,现场气氛一下就变了调。

当然,这种模式也有风险。沟通会变成“言论自由”,什么问题都有可能被扔上来,公司品牌实时处于“滚烫热搜”,一不小心就可能出错。但蔚来的策略就是主动迎战,不怕被怼,只怕躲着不接招——因为用户都在看,一个动作失误,就可能影响整个品牌口碑。一旦沟通到位,信任感反而能提高不少,这也是蔚来每月沟通会成了常规动作的原因。

你仔细看,这些沟通会实际上就是一次次“危机公关”的真人秀。车主提问尖锐得很,但蔚来没有回避,李斌自己上场“应战”,这需要的不只是行业专业,更需要无缝衔接的情绪管理能力。谁都清楚,一场会下来,能不能化解主要看怎么“接得住”,而不是“一顿解释自己没错”。李斌每次都在现场慢慢把问题捋顺,把用户情绪“安抚”回正轨,哪怕不能当场解决,也能让对方觉得自己被“重视了”,而不是被耍弄。

很多传统行业还处在“客户服务部”的阶段,沟通流程套话不断。蔚来方式实打实,领导带头扛压力,说白了就是“我来听你说”,高管不端架子。现场不是你一言我一语扯皮,而是真正把车主的所有意见都收录在解决方案里。李斌亲自上场,不只是品牌自信,更是对用户利益的保证。谁都明白,“让用户满意”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把所有脾气、情绪、意见都要照单全收。

蔚来李斌每月车主沟通会,现场记笔记,理性回应用户问题-有驾

每次看到车主说“斌哥记得比我还清楚”,其实就是对沟通的认可。不是简单的PR,不是公式化对答,而是实打实在解决问题。不需要华丽辞藻,也无需堆砌口号,有效沟通,不只是“听”到,更是“做到”“做到位”。李斌就是用这种模式,把用户抱怨变成推动企业进步的动力,这也是蔚来频繁沟通会的最大价值。

回头看这一切,其实蔚来之所以敢让创始人公开面对客户“连环炮”,是因为他们自觉做得还不错。在智能汽车领域,品牌和用户的关系早就不是“买卖”而已,而是“共生”。每一场沟通会,都是品牌稳定的考验,也是企业和用户的“双向奔赴”。李斌的方法论不复杂,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有怨气先听,意见一起记,解决办法大家咬咬牙一起找”。不藏着掖着,更不怕被“烧烤”,只要肯认真沟通,客户一次次递来的刁钻问题反而是企业进化的最好机会。

蔚来李斌每月车主沟通会,现场记笔记,理性回应用户问题-有驾

蔚来沟通会每个月不断,不止蔚来汽车,别的行业也能学一手。毕竟,企业要想在“用户主权时代”站稳脚跟,沟通不只是解释产品,不只是化解质疑,更是品牌核心能力之一。你说李斌是“心理疏导师”也行,说他是“公关高手”也没错,但无论怎么定义,用户需要的不是听漂亮话,而是真/正被企业“接住”、“记清楚”、有回应、有动作。

最后来一句,沟通不是绕口令,一条直线走到底才最稳。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