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挺难想象的,像日产汽车这样一家老牌国际企业,居然都得靠卖总公司大楼来补窟窿,甭提了,让人难免联想到自己的生活,有时候些许小错,叠加着叠加,就可能一步步走到难以收拾的地步。
先说说这个事儿吧,日产汽车公司刚刚宣布,以970亿日元,也就是差不多45亿人民币的价格,把公司总部大楼出售了,当然卖了之后,他们还是租回来用,这大楼可是位于日本神奈川县横滨市,就地理位置来说,可是个寸土寸金的地方,这相当于你家把房子抵押了,再付租金住,听着多少都没有那么得劲儿。那为什么日产愿意把这么核心的大楼都卖了?还是因为缺钱呗。
上个月的财报一出来,数字直接让人看着眼晕,半年净亏损2219.21亿日元,也就是人民币数百亿元,没错,是亏本,而且去年同期还赚着钱呢,足足亏了个大翻盘,前社长内田诚都在今年三月干脆辞职了,估计压力甭提有多大。
有意思的是,日产的困境是一层一层叠加来的,没办法用一个单一原因解释清楚,比如美国之前特朗普政府推高了进口汽车关税,这直接砸到了日产的美国产品市场;再比如合并谈判问题,这事倒是看着简单,日产想和本田合作整合资源,结果谈了半天破裂了,双方都没搭得上劲。还有自家工厂问题,像美国、日本、中国三地的工厂,产能利用率都只有五六成,远远达不到汽车行业盈亏平衡点那个80%的线。日产还真是问题太多太散了,哪方面都拖着后腿。
提到减产和裁员吧,这也是大家最关注的地方了,减产幅度是个大数,20%的计划,9000人的裁员,这是去年11月就说好的一步棋,可情况比计划还要糟,今年就直接升级到了要砍掉1万多人的份上,累计这两年的裁员人数可以说到了吓人的程度——2万人。我们撑着换个视角员工的公司信任该有多难维系,毕竟这种大规模裁员对他们来说,可能比“卖总部大楼”造成的震动更直观。
说个题外的事,日产其实不是刚开始重组的那一拨了,早在几年前吧,公司就开始想办法削减生产项目,像印度、阿根廷这些地方,直接被取消了相关耳熟能详的汽车生产线,这背后都是跟产能利用率挂钩的。人家想避开高成本低收益的陷阱,减少亏损,也有啥都砍不动的地方,比如在多个国家销售一直低迷,这个事就不是单纯砍几条生产线能解决的。
看到这些吧,咱们普通人,还能想到点啥呢?企业转型失败,背后更大的原因,可能还是“周期之痛”和行业落后了,眼下新能源汽车崛起的速度是大家都看见的,但偏偏传统车企在新技术、新市场上的动作可能都慢和保守了一步。这倒不完全是日产的问题,本司也好,任何一家传统车企想翻转命运,其实都忒难。尤其是全球经济动荡的局面下,像日产这种规模的企业,恐怕每走一步都得精打细算,毕竟像这样卖总部大楼的事吧,要套现容易,重振旗鼓可就费劲了。
总的来说吧,日产得面临的不是单一问题,是各种“坏消息”挤在一起发作,让企业喘不过气。未来他们怎么转型、能不能找准路子爬出来,这事也不是咱们三言两语能断定的,人家的路还长,要看决策是不是能落脚在实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