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界S9T正式上市,增程版30.98万起纯电版32.98万起,配置全面升级适合追求性价比的用户选择

享界S9T刚上市的时候,我在展厅里转了一圈。身边一位销售说:这车最主要的卖点,就是超高的性价比。我心想,别被这种套路忽悠了,但这话倒也不无道理。

刚才我翻了下笔记,发现它的价格区间大概在30.98万到32.98万(估算,样本少),这个区间在同级别车型里算是挺香的。它分纯电和增程两个版本,大家都懂的:纯电的价格偏高点,加了四万变成四驱、智慧灯、电动门;增程版只多点电池容量,40多万的样子。

享界S9T正式上市,增程版30.98万起纯电版32.98万起,配置全面升级适合追求性价比的用户选择-有驾

咱们举个实操差别:假设你平时通勤,开着纯电版,走个60公里,没问题。偶尔出远门,靠增程版,能多跑点。增程车的电池容量大得多,估算能多跑20%的距离,差不多80-100公里(这段先按下不表),这对我这种怕中途断电的人挺有吸引力。

说到这,我真想不通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朋友偏爱纯电。一方面,充电便捷度还没达到普及;另一方面,你都知道,一辆车最耗钱的其实还是轮胎和刹车,电池的维护实际没那么严重。你花的百公里油电成本——以每升8块、油耗9L/百公里粗算,油钱大概72块;纯电大概15-20块(电费,估算家庭充电,能便宜点),对比起来,我觉得纯电的电费其实还挺友好的。

享界S9T正式上市,增程版30.98万起纯电版32.98万起,配置全面升级适合追求性价比的用户选择-有驾

我突然想到:这车的科技配备看起来很巨大的升级点,全系配的ADS 4,这个主动驾驶辅助其实我不太相信能全靠一个摄像头和雷达就做到L2级别的成熟。你们仔细想过没?这CC(高速巡航、自动刹车之类)的表现其实技术门槛很高,但不一定比直接塞点雷达、激光更靠谱吧。就像我开车,灯光传感器太敏感时,偶尔会误判障碍物——其实是因为车企拼的是算法优化,但实际情况还得看供应链能不能及时跟上。

我刚才翻了下配置信息,好像全系标配三屏、空悬+CDC(连续可调减振系统,也就是减震特别硬核),这些配置在这个价位里算挺厚实的。但我还是在想:这是用成本堆出来的,还是为了差异化?毕竟,变化不大,但体验上,悬架调校的细节会不会决定你是不是觉得性价比很高?

你们可能会问,我为什么总觉得这车还没说完就会变成撞款,可我觉得它的改动其实挺像在做旅行车的架势。结构上,某些优化细节我没细想过,但感觉就像是在改造一辆商务车。它用六横八纵的座舱设计,提供了更好的安全性和空间利用(这段先按下不表),但到底这种优化带来的实际体验差别,还是要咱们自己试试才知道。

享界S9T正式上市,增程版30.98万起纯电版32.98万起,配置全面升级适合追求性价比的用户选择-有驾

再说回配置,似乎安全还是一个重点,六横八纵,9个气囊(这是硬指标,但我知道很多车还是止步于4-6个气囊),显然,厂家还是在提升安全全方位感知。可我有个疑问:这种安全配置,是靠标配多险气来堆,让人觉得值得买,还是背后实际操作的用料、做工保证?我遇见修车工朋友,他说安全带和气囊我都见多了,但实际碰到严重事故,还是看车的整体结构。

说到这,我突然心里泛起一句我还没打算彻底相信任何一台车的想法——它的配置夸夸其谈,但我还是更关注这个车用起来是否省心。你说,增程版的电池大,续航稳定,但这样的问题:电池不越用越好,没被坑就算不错了。对吧?我曾见过某品牌车在用三年后,电池容量掉了20%,样本不够大,但有点担心持续使用下去,这个电池老化会不会比预期更快。

享界S9T正式上市,增程版30.98万起纯电版32.98万起,配置全面升级适合追求性价比的用户选择-有驾

我还对充电基础设施站在旁观者角度,算了算:家里自己装个快充,日常阻力大不了降低一半,300公里可行性还算够用,但公共桩的分布还不太满意。你们觉得,如果大部分人价格在20万左右,怎么平衡自己用车的方便与成本?我自己琢磨:其实最直观的,就是这个车的日常用光景——比如:上下班、周末短途,或许还能走得更远点。

可触摸的小细节,是我在前几天观察到的:其实这车的门把手自动升降,充满科技感,但我觉得人家做工细节还没看透,可惜不是每个厂家都像苹果一样精致。

享界S9T正式上市,增程版30.98万起纯电版32.98万起,配置全面升级适合追求性价比的用户选择-有驾

总有一种感觉,享界S9T像是在拼硬核配置+长远体验,但我心里犹豫:它真的能给我们省下一次换车的打算,还是说只是撑起一份性价比的梦?你们会选这车吗?又会不会像我一样,经常在想:旅行,究竟是不是少了点心头一块肉的感觉?到还是留个悬念:你相信它能陪你走到什么时候?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