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9日,东京Big Sight,日产召开了Japan Mobility Show(日本移动出行展)的新闻发布会。
这一次,日产没有继续做"家用车专业户",而是甩出了几张真正的"王牌"。
全新第四代Elgrand、改款Ariya EV、限量版Skyline 400R、还有那台1,341马力的Hyper Force概念车等一系列产品齐亮相。
网友们看到这些车的第一反应就是:这还是那个曾经靠轩逸、天籁赚钱的日产吗?
其实,这不是日产的"秀肌肉",而是一次深思熟虑的战略调整。
要知道,全球汽车市场已经彻底变了样子。
新能源车占比越来越高,消费者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
丰田在卷氢混动,本田在推纯电SUV,日产却面临着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在新时代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次Japan Mobility Show的产品组合,就是日产的答案。
从10月29日到11月9日,东京Big Sight见证了日产一场真实的转身。
这场转身意味着什么?日产真的能成功吗?
今天咱们就来扒扒这台车的底细。
第一部分:日产的真实转变——从单一到多元的战略调整
其实,很多人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日产在过去十年里,虽然用家用车赚了不少钱,但在市场上的存在感却越来越弱。
特别是在性能车和电动车这两个新赛道上,日产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产品。
GT-R在2025年8月26日已经停产了,那台传奇的跑车彻底成了历史。
Z系列虽然还在生产,但销量也不温不火。
到了电动车领域,日产的Ariya在美国市场都被暂停生产了,只在日本继续销售。
这样的局面对于一个曾经靠驾驶乐趣起家的品牌来说,确实有些尴尬。
所以,日产在2025年的这场发布会上,采取了一个全新的策略:用多个产品去满足不同的消费者需求。
这个策略的核心,就是要告诉市场:日产不仅能造舒适的家用车,还能造让你有驾驶乐趣的车,也能造走在电动化时代最前沿的车。
首先看Hyper Force。
这台概念车在2023年就已经发布过了,但这次在Japan Mobility Show上重新展出,意义完全不同。
Hyper Force搭载了1,341马力的电动马达,拥有全固态电池技术,最高时速能达到320公里,这几乎是一台完整的电动超跑。
日产官方没有说什么时候会量产,但这台车的存在本身就在向市场传递一个信号:日产在电动高性能车领域有着雄心壮志。
这样的车,能吸引那些追求驾驶刺激的年轻消费者。
接下来是全新的Elgrand。
这是一台第四代的产品,距离上一代产品已经有将近30年的历史了。
新Elgrand采用的是日产第三代e-POWER混动系统,这套系统的核心是一台1.5升三缸涡轮增压发动机,它唯一的工作就是发电,所有的动力输出都由电机负责。
这样的设计带来的好处是什么?
首先,驾驶体验接近纯电动车,因为电机提供瞬时扭矩,加速特别顺畅。
其次,油耗会比传统燃油车低很多,因为发动机不需要直接驱动车轮,可以一直工作在最高效的转速区间。
再加上Elgrand本身就是一台高级MPV,它的目标消费者是那些既要舒适、又要省油、还要环保的家庭用户。
然后是改款Ariya EV。
这台车在美国市场已经停产了,但日本市场不一样,日产还在继续卖。
这次的改款主要增加了两个东西:一是Google车载系统,二是V2L功能(也就是车辆可以给其他设备供电)。
这看起来是小改变,但实际上反映了一个大趋势:日产意识到,在电动车时代,智能化比马力更重要。
消费者更在乎的是能不能用语音控制、能不能连接手机、能不能给手机充电,而不是马力有多少。
还有Skyline 400R Limited,这是一台限量版的性能车,全球只生产400台。
虽然不是全新车型,但它代表了日产在性能车领域的坚持。
从这些产品组合来看,日产的战略非常清晰:我不想只做家用车了,我要向上走向性能车,向前走向电动化,还要向两边扩展。
Hyper Force瞄准那些追求极限性能的消费者,新Elgrand瞄准那些要求舒适和省油的家庭用户,改款Ariya瞄准那些要求智能化和环保的年轻消费者。
这样的产品组合,才是一个成熟车企应有的样子。
第二部分:Hyper Force和Elgrand背后的技术野心
如果你仔细看Hyper Force和Elgrand这两台车,会发现它们代表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技术方向,但它们共同指向的是日产在2030年左右的未来。
先说Hyper Force的1,341马力是怎么来的。
这台车用的是全固态电池加多电机驱动的配置,四个轮子每一个都有独立的电机。
这种配置的好处是什么?
首先,动力分配更加精准,车辆的操控性能会比传统燃油超跑更好。
其次,四轮独立驱动意味着这台车的加速和转向都能得到最大化的优化。
最后,全固态电池意味着单位重量下的电能密度特别高,所以虽然是纯电动,但续航能力反而可能比普通电动车更强。
日产官方说,这台车的设计目标是面向那些"既想要驾驶乐趣,又想要环保"的消费者,比如职业赛车手、高阶车迷,甚至电子游戏爱好者。
Hyper Force虽然是概念车,但它身上所有的技术都不是"纸上谈兵"。
日产官方透露,这台车采用的全固态电池技术、多电机驱动系统、碳纤维轻量化设计,这些都是日产在近几年的研发中真实掌握的技术。
所以,虽然它不会立刻量产,但很可能在2030年左右出现一台量产版本。
这就是为什么业内人士看到Hyper Force会很兴奋:这不仅仅是一台概念车,它是日产未来电动性能车战略的一个预告。
再说新Elgrand的第三代e-POWER。
这套系统为什么会被日产选来装在旗舰MPV上?
原因很简单:因为e-POWER技术在家用车领域的成熟度已经很高了。
日产从2018年开始,就在Serena小型MPV上使用了第一代e-POWER。
到了第二代,这套技术已经用在了好几款车上,消费者的反馈也很不错。
所以,第三代e-POWER用在新Elgrand上,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
第三代e-POWER的核心改进是什么?
首先,1.5升三缸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效率更高,这意味着同样的燃油能转化成更多的电力。
其次,这套系统新增了"5-in-1"集成模块,也就是电机、逆变器等五个部件集成在一起,这样的设计能减轻车重、降低制造成本,同时也能提高能源转换效率。
最后,这套系统可以让Elgrand这样的大车拥有接近纯电动车的驾驶感受:安静、顺畅、瞬时扭矩,这对于一台家用MPV来说,是消费者特别需要的。
从技术角度看,Hyper Force和新Elgrand代表的是日产在两个不同领域的技术储备。
Hyper Force是日产对未来电动超跑的想象,Elgrand是日产对现在家用车电动化的解决方案。
这两台车同时出现,足以证明日产在电动化转型上的决心有多大。
第三部分:日产能赢吗?面对丰田和本田的挑战
现在问题来了:日产这么做能成功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看看日产的竞争对手在干什么。
丰田在2025年的战略是什么?
丰田在卖力推一个新的概念叫"氢混动",也就是混动加上可以烧氢气的发动机。
丰田的逻辑是这样的:电动车需要充电基础设施,但这个基础设施在很多地方还不够完善。
所以,与其把所有的赌注都压在纯电动上,不如多条腿走路。
混动可以降低油耗,氢能可以做到零排放,这样的组合才是最全面的。
从这个角度看,丰田的策略是在现有技术框架内,尽可能多地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本田在2025年的战略又是什么?
本田在重点推纯电SUV,他们的想法是:新能源车的时代已经来了,再去纠结传统混动已经没意义了,与其这样,不如直接跳过混动,在纯电领域建立自己的竞争力。
本田甚至说,他们要在2030年左右,在全球推出大量的纯电车型,彻底转身成一家电动车企业。
从这个角度看,本田的策略是在赌未来:纯电的未来。
日产的策略和这两家都不一样。
日产选择的是"全栈式"的方案:既有性能车的Hyper Force,既有混动的Elgrand,既有纯电的改款Ariya,既有限量性能车的Skyline 400R。
日产的想法似乎是:我不知道消费者最终会选择哪一条路,所以我在每一条路上都有车。
这样的战略有什么优势?
第一个优势是灵活性。
日产不用把所有的赌注压在一条路上,这样即使某一个技术方向走不通,日产也不会被打得很惨。
第二个优势是品牌建设。
通过Hyper Force,日产在提醒消费者:我们还记得怎么造有驾驶乐趣的车。
通过Elgrand,日产在告诉消费者:我们可以让你的日常出行更舒适、更环保。
通过改款Ariya,日产在展示:我们在智能化方面也走在时代的前沿。
这样的品牌形象,远比"只会造家用车"更立体。
但这样的战略也有风险。
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就是日产可能在每一个领域都不够专业。
比如,Hyper Force虽然性能很强,但真正的性能车玩家可能还是会选择保时捷、兰博基尼这样的专业超跑品牌。
Elgrand虽然有新技术,但丰田的同级产品可能在品牌认知度和销量上都更强。
改款Ariya虽然加了Google系统,但在纯电领域,特斯拉和比亚迪的竞争力也很强。
所以,日产这次的转身,能不能成功,关键不在技术本身,而在执行和市场认知的改变。
第四部分:市场和消费者怎么看?
东京Big Sight的展厅里,从10月31日开始就人山人海。
日产的展台围满了人,这在Japan Mobility Show上并不多见。
很多人拍照、拍视频、讨论,甚至有人当场表示"想预订新Elgrand"。
社交媒体上的反应怎么样?
这很有意思。
一方面,有很多粉丝表示"终于看到日产有点野心了"、"Hyper Force真的酷"、"新Elgrand的设计也不错"。
但另一方面,也有批评声音说"概念车不代表能量产"、"电动化时代竞争这么激烈,日产能行吗"、"新Elgrand这个价格谁买啊,丰田Alphard还便宜"。
这些声音都是合理的,都反映了市场的真实想法。
消费者既看好日产的转身,又担心日产的执行力。
这对日产来说,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日产不仅要证明自己有好产品,还要证明自己能把这些产品卖出去,而且能卖得比竞争对手更好。
从销量数据看呢?
这是个更现实的问题。
日产曾经靠轩逸和天籁在中国和日本卖出了天量的销量,但这两款车属于很传统的家用车。
现在,日产要从这些消费者身上赚的钱,去投入研发新的高端产品和电动产品。
这意味着,日产在未来几年里,可能会面临一个销量压力:老产品的销量在下降,新产品的销量还没有起来。
业内人士怎么评价?
大多数人认为,日产这次的转身是明智的,也是必要的。
一家车企如果不能紧跟时代,只守着过去的成就,那迟早会被市场淘汰。
日产现在的所有努力,都是在为3-5年后的竞争做准备。
Hyper Force可能在2030年左右量产,改款Ariya需要在全球市场证明自己,新Elgrand要在日本市场站稳脚跟。
如果这些都能成功,日产才有可能重新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不只是家用车"的形象。
结语:日产的转身意味着什么
从2025年10月29日的Japan Mobility Show开始,日产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变。
这个转变的本质,就是从一个"专业的家用车制造商",升级为一个"全能型的汽车制造商"。
这样的转变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没有风险。
但从2025年的这几款产品就能看出来,日产的管理层有清晰的战略目标,也有敢于尝试的勇气。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日产的产品线会变得更加丰富,选择更加多元。
你可以选择追求驾驶乐趣,也可以选择追求舒适,也可以选择追求智能化和环保,日产现在都能提供。
这是消费者受益的地方。
对于整个汽车产业来说,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全球汽车市场的竞争会变得更加激烈。
各家车企都在尝试不同的技术路线,都在寻找自己在新时代的位置。
丰田在卷氢混动,本田在卷纯电,日产在卷全栈方案。
这样的竞争,对消费者来说是好事,因为更多的选择意味着更好的产品。
但最后的问题是:日产真的能赢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会在2025年出现,也不会在2026年出现。
这个答案会慢慢浮现,可能需要2-3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因为汽车这个产业,从概念到量产,从上市到被市场认可,需要的时间远比其他产业要长。
所以,现在的Japan Mobility Show,与其说是日产的"胜负手",不如说是日产的"新起点"。
接下来的故事会怎么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