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猜怎么着?
我前两天看那10月份的汽车销量榜单,差点把刚喝进去的二锅头喷出来。
说实话,这帮搞车的,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
我干这行十年了,见识过风浪,可现在这变化速度,比我当年搞砸一个特大稿子后连夜补救还刺激。
你琢磨琢磨,鸿蒙智行,单月六万八千多台!
这可不是随便捏出来的数字,这是真刀真枪地往外卖。
我记得有一次,我为了一篇关于某车企技术路线的稿子,跑了三趟他们研发中心,人家那帮工程师跟我说,他们的用户体验就像是“你一抬眼,他已经把茶奉上了”。
现在看来,这“奉茶”的速度,是真快啊。
对了,我这人写东西,有个毛病,就是喜欢把不相干的事儿搁一块儿,搞个蒙太奇。
就像我十几年前刚入行那会儿,为了写个关于某个小城经济腾飞的报道,我非得把那地方的泥泞小路和他们新盖的摩天大楼放在一起写。
结果呢?
编辑说我这叫“故弄玄虚”,差点没把我撵出去。
不过,现在看来,这汽车圈的撕扯,不就是这种“泥泞”和“摩天楼”的并置吗?
你看比亚迪,那销量,44万多。
这就像你家楼下那卖煎饼果子的老张,他家摊位永远排着长队,你走过路过都得瞅一眼,就想知道他今天又用了什么新面粉。
比亚迪就是这个“老张”,用最扎实的技术,把规模做到了极致。
再看小鹏,四万多台,同比增长百分之七十几。
小鹏这帮人,骨子里就透着一股子“较劲”。
我有个朋友,是小鹏的早期用户,他跟我说,他们家那个智能导航辅助驾驶,跑高速特别“野”,解放了双手,他就能在车里偷偷看小说。
我当时就想,这哪是开车,这是在车里搞“地下活动”啊。
蔚来呢,人家也上来了,四万台出头,快翻倍了。
蔚来这牌子,一直给人的感觉是挺“雅致”的。
我上次去他们换电站那儿转悠,那环境,跟个咖啡馆似的,安静,舒服。
人家卖的不是电,卖的是一种“时间价值”和“体面”。
至于理想,李想这哥们儿,是真懂怎么拿捏人心。
i6一出来,七万多订单,你信不信?
这就好比你天天念叨着要个大沙发,他真给你搬来一个带按摩功能的,你还能不买单?
我跟你说,这说明用户要的不是“好”,要的是“恰到好处的满意”。
我跟你说个我搞砸的事儿。
有一次,我非得把吉利那流畅的车身线条,比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结果,一位老编辑直接拍桌子说:“你写的是车,不是书法!
要写就写出那钣金工艺的紧绷感!”
我当时就懵了。
后来我才明白,细节得到位,不能光打比方。
吉利这回的销量,就是那紧绷感带来的市场回报。
你看,这些数据,它不是平铺直叙的。
就像咱们看电影,导演突然给你切到一个特写镜头,告诉你这车的内饰材质摸起来多“登样儿”,然后下一秒,又给你拉远景,告诉你这牌子销量又创新高了。
这种节奏感,才有劲儿。
现在这市场,就是“内卷”到极致了。
大家都在拼命往前拱,谁敢松懈,谁就得让出地盘。
你说这跟咱们小时候玩弹珠似的,你得瞄准,用力,角度还得对。
这帮车企,现在手里握着的,不是铁皮盒子,是真家伙。
他们靠的不是喊口号,是真本事堆出来的。
这玩意儿,比我当年写稿子耍笔杆子,可要硬核多了。
咱们就等着看,谁能在这场“赛跑”里,跑出真正的“风采”。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