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谁能想到,煌煌大唐的法度纲纪,竟会围绕一位贵妃的喜怒流转,仅仅起于她一句漫不经心的感叹,终于她一抹轻浅的笑颜。
看似荒诞不经的历史情节,实则映射着现实中无处不在的制度性壁垒。设计院里那些埋头苦干的年轻人,当代俗称“牛马”,恰如当年的李善德——怀揣理想与抱负,恪守正直本心,不肯同流合污,却终究逃不过“一骑红尘妃子笑”式的甲方权力摆弄。
从李善德“荔枝转运使”到“岭南种荔人”的蜕变轨迹里,“牛马”们能提炼出一套直戳痛处的生存心法,这绝非泛泛而谈的职业规划鸡汤,而是浸透行业血泪的体制突围指南。本文尤其适合那些未曾赶上设计院的黄金时代,却偏偏撞上行业寒冬、在职业生涯中饱尝磋磨的新生代设计院“牛马”。
第一点启示:设计院“牛马”们的“和光同尘”
李善德刚到岭南时,多个部门互相推托,做事处处受阻。后来他才明白,要做成一件事,绝不能一个人干,必须得拉上几个相关部门,让大家都能从中得到好处,事情才能顺利完成。
“按劳分配”的制度在设计院的职场和业务生态环境里,从来不是简单的“付出就有回报”。相反,它的核心利益分配方式是:“牛马”的功劳=30%领导光环+25%审批部门指导+20%兄弟部门协作+15%新人辅助+10%“牛马”的技术。
这意味着,“牛马”的技术贡献在最终的功劳评定中,仅占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是要兼顾各方的利益与存在感。当然,涉及到实际的利益分配,大部分“牛马”都只能被动听从安排,几乎没有话语权。
李善德的“和光同尘”,其实就是用集体的色彩掩盖个人的辛苦,在复杂的环境里以求得生存。而对于设计院的年轻人来说,更要把这种生存智慧进一步升级:在功劳簿上写满别人的名字,在免责声明上按下自己的手印。当庆功宴开香槟的时候,你裤兜里的录音笔正在备份:“这个技术风险……可是张处您亲口同意的啊”。
第二点启示: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算清楚赛道背后的真实成本
李善德擅长计算,更算明白了自己深陷的赛道里藏着什么样的生死局:即荔枝腐败的速度>驿站运输能力的极限=注定要赔上性命。他没有选择,只能拼命把荔枝运往长安。可在这条从一开始就错了的赛道上,任凭他用尽心力,终究找不到安身立命的可能。反倒后来被贬到岭南,卸下一身枷锁,才真正得到了片刻的安宁。
但设计院的年轻人,终究还有选择赛道的机会。不妨先算清楚自己的生存公式:即职场ROI=(薪资回报+资历沉淀)÷(健康损耗+机会成本)。当分母的重量超过分子时,或许正是该考虑换条赛道的时候了。
李善德最伟大的选择,从来不是运送荔枝时的各种谋划,而是在看清“贵妃不会为摔死的驿卒流泪”的真相后,把最后一袋荔枝埋进土里的决绝。
设计院的年轻人们,工具箱里最该经常用的,从来不是CAD里的CTRL+C和CTRL+V,而是人生轨迹的DELETE键。只有拆除那些领导画的大饼墙,才能亲手种出属于自己的荔枝树。
第三点启示:于风暴眼中辨明驿站裂痕,在大厦倾颓前转向安全高地
李善德早该从一些细微的迹象里看出危险:驿卒逃跑成风,原来是帝国财政崩溃的前兆;冰库的贪腐链条,本就是系统溃烂的病灶。
设计院的“牛马”,更需要练就识别行业发展的敏锐眼光:
当政府项目回款超过18个月,某规划院被两亿欠款压得喘不过气,很明显是财政压力的预警;当AI画图比人快5倍,某民营院一下子裁掉一半效果图员工的时候,这是技术要改变行业的巨浪;当领导家的孩子都往金融、IT行业跑,某国企院院长的儿子去搞元宇宙,这是有门路的人在提前跑路的节奏。
李善德的醒悟是从发现荔枝与荔枝树不能同时得到开始的,设计“牛马”的救赎在于认清图纸与尊严永远相互排斥。
当你在深夜改第38版文本时,真正的专业主义,是学会把CAD的快捷键“mi”,改成人生镜像模式的启动键。
第四点启示:认清“一骑红尘”的本质,“牛马”只是权力系统的耗材
天宝十四载,从岭南到长安的驿道上,五个驿卒摔死,百姓逃避劳役。换来大明宫前玉碗里,杨玉环拿起的那颗新鲜荔枝。
2025年,某新区建筑工地,两名工程师晕倒,血压飙升80%。换来领导剪彩时红绸下的鎏金题字:“开拓创新”。
你总以为自己在建造城市的天际线,却不知道,不过是在权力的宴席上,以自己的付出为代价,默默熬煮着那锅供人享用的羹汤。
剧中的李善德,如果运送荔枝成功,功劳全归杨国忠;但是他如果失败了,罪责就得由自己承担。就好像单位领导告诉“牛马”们,你接手的这个,是重点项目。而越是重点项目,往往越是高损耗项目。领导可以靠重点项目收入颇丰,而“牛马”们最大的收获,或许只是越来越少的头发和悄悄出现的结节。
这才是“一骑红尘”的本质。
说在最后:
长安城不会记住摔死的驿卒,但是岭南的荔枝林每年都会重生。
如果某天你在城中村开起面馆,用ps给食客画立面示意图时——那碗热腾腾的牛肉板面,才是你运给自己的第一颗鲜荔枝。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