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只要一聊到车,总感觉画风是这样的:国产新能源车一路高歌猛进,什么理想、问界、小米,热搜就没断过;反过来看,以前觉得高不可攀的奔驰、宝马、奥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BBA,好像天天都在降价,新闻里也总说它们卖不动了,似乎一夜之间就要被咱们自己的品牌给彻底取代了。
但奇怪的是,你要是留心观察一下身边,那些真掏出三四十万、甚至更多钱买车的朋友和同事,最后从4S店开出来的,怎么还是宝马3系、奔驰C级或者奥迪A6L居多呢?
这就让人犯嘀咕了,难道网上那些热火朝天的讨论,和咱们现实生活是两个世界吗?
BBA到底是真的不行了,还是说它们只是悄悄地换了个阵地,守住了自己最后的“高地”?
今天咱们就不听网上的风言风语,直接扒开真实的数据,用最普通的大白话,把现在这20万到50万汽车市场的真实情况,给聊个明明白白。
要想看懂这场大戏,首先得把台上的演员分清楚。
现在的中高端汽车市场,早就不是过去那种简单的“国产车”对“合资车”了,情况复杂得多,更像是一场“四国杀”。
第一方势力,是特立独行的特斯拉,它自己就算一个阵营。
第二方,是实力雄厚的传统海外品牌,BBA是领头羊,后面还跟着丰田、大众这些老牌劲旅。
第三方,就是咱们这几年眼看着成长起来的新势力品牌,像理想、蔚来、小米、还有华为加持的鸿蒙智行,它们个个都带着互联网的基因,玩法很新。
第四方,则是我们熟悉的比亚迪、吉利、长城、奇瑞这些传统自主车企,以及它们为了冲击高端市场专门成立的“精锐部队”,比如腾势、方程豹、极氪等等。
好了,演员都就位了,咱们先看看20万到50万这个整个大盘子。
你可能会有点意外,从整体销量来看,目前占市场份额最大的,依然是那个传统海外品牌阵营。
根据6月份的数据,它们总共卖了差不多22万辆车,拿走了超过四成的市场份额(41.1%)。
这和很多人在网上感受到的“BBA溃败论”是不是有点出入?
当然,咱们的新势力品牌也确实非常争气,排在第二位,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27%,这绝对是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更有意思的是,咱们的传统自主车企,在这个价位段的份额也悄悄超过了20%,和新势力的差距,并没有社交网络上感觉的那么大。
这说明,咱们的国产车,无论是“新兵”还是“老将”,加在一起已经形成了可以和海外品牌分庭抗礼的强大势力。
当然,只看总体数据就像是隔着窗户看风景,不够真切。
汽车市场真正的精彩之处,在于不同价格区间的激烈厮杀,咱们把这块大蛋糕切开,一小块一小块地品,味道就完全不一样了。
先看20万到30万这个区间,这里简直就是个大混战的战场,各路神仙打得不可开交。
纯电动车和传统燃油车在这里势均力敌,基本上各占了四成市场。
纯电这边,特斯拉就是绝对的明星,Model 3和Model Y两款车加起来,就占了这个价位纯电市场将近一半的销量,统治力非常强。
不过,最近杀出个小米SU7,势头非常猛,正在快速抢占市场,未来格局怎么变还真不好说。
燃油车那边呢,虽然总被说成是“夕阳产业”,但在这个价位活得相当滋润。
宝马3系依然是很多人的梦想之车,一个月能卖将近1.5万辆;奔驰C级和雷克萨斯ES的销量也都轻松过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丰田,你可能觉得它技术保守,但在20多万这个价位,它的赛那、汉兰达、格瑞维亚和皇冠陆放四款车加起来,市场份额大得惊人,甚至不输给BBA。
反观大众,曾经的“神车”,在这个价位段就显得力不从心了,高端车型加起来的销量还不如丰田一款车多。
接下来,咱们把视线往上移,来到30万到40万这个区间。
这下子,画风突变。
这里是传统海外品牌,尤其是BBA,最强势、最稳固的阵地,他们的市场份额超过了50%,简直就是他们的“自留地”和“根据地”。
你看看这个价位的燃油车销量榜,奥迪A6L、宝马5系、奔驰GLC、奥迪Q5L、奔驰E级,这几款车牢牢霸占着前排,个个都是月销过万的硬通货。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对于很多手握三四十万预算的消费者来说,汽车不仅仅是交通工具,它还代表着品牌形象、社会认同和多年的口碑积累。
在这一点上,BBA几十年来建立起来的品牌光环,依然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相比之下,纯电动车在这个价位就显得非常边缘了,整体市场份额只有6%多一点,几乎没有存在感。
咱们的国产品牌当然不会坐以待毙,既然在燃油车和纯电车上正面硬刚占不到便宜,他们就开辟了新赛道——增程式和插电式混动。
你看,问界M8一上市就成了爆款,一个月销量突破两万辆,直接超过了理想L7和L8的总和。
腾势D9则在高端MPV市场用插电混动站稳了脚跟。
这说明,国产品牌正在用一种BBA暂时没有的“新武器”,从侧翼猛攻这座看似坚不可摧的堡垒。
最后,当价格超过40万,进入40到50万的区间时,整个市场的规则被彻底颠覆了。
这里不再是BBA的天下,反而成了咱们中国新势力品牌的“主场”。
增程式电动车在这里成了绝对的主角。
华为和赛力斯合作的问界M9,一款车一个月就能卖掉超过1.3万辆,是40万以上所有车型里的销量冠军,风头一时无两。
理想L9也表现不俗。
这两款国产增程大型SUV加起来,就拿下了这个价格区间将近一半的市场份额。
这是什么概念?
意味着现在每卖出两台四五十万的新车,就有一台是问界M9或者理想L9。
而曾经这个价位的王者,国产宝马X5,销量已经从巅峰时期的近万辆滑落到了6000多辆,明显感到了压力。
可以说,在40万以上的高端市场,咱们的国产品牌已经通过技术创新和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把握,实现了对传统豪华品牌的超越。
所以你看,整个20到50万的汽车市场,就像一个多层战场。
BBA并没有像网上说的那样“一败涂地”,它们依然在30到40万这个核心价位段拥有着强大的统治力,这可以看作是它们最后的“高地”。
但这块高地,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大幅度的降价优惠才勉强守住的,利润空间已经被严重压缩。
而在更广阔的20到30万市场,它们面临着各路人马的围攻,优势不再明显;在40万以上的更高维度战场,阵地则大片失守。
中国品牌凭借新能源这条新赛道,已经成功撕开了一道口子,并且正在不断扩大战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