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分神追尾还能被系统“救命”? 这两天,国家正式宣布一则重磅新规打了整个汽车行业的脸。
从明年开始,所有价格8万元的“丐版神车”必须强制安装自动刹车系统,连五菱宏光都躲不过!
但扒开政策文件和数据后我才发现,这场打着安全名义的运动背后,藏着光速造富的造车新势力,还有被卷入“技术绑架”的2亿车主。
都知道特斯拉靠自动驾驶收割韭菜,但你们绝对想不到今年最赚钱的居然是卖自动刹车配件的公司。
所谓自动刹车系统(AEBS),简单来说就是汽车发现危险时自己踩刹车,光是2023年测试数据就显示,它能把追尾事故直接砍掉38%。
可就是这个“保命神器”,价格20万以下的车型超过一半根本没装,上汽通用五菱官网的宏光MINI EV参数表里连AEBS的影子都找不到。
这一切即将在2026年彻底翻盘。 国家刚公布的强制新规里,黑纸白字写着乘用车和轻型货车必须装AEBS。
更狠的是,系统不仅要能识别横穿马路的大爷大妈,还要在模拟测试里看清乱窜的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
消息一出,懂行的网友立刻炸锅:“比亚迪海豚的高配版比低配贵1.3万,这里面AEBS到底值多少钱? ”
翻开乘联会内部数据,今年前两个月高合、蔚来这些32万以上的豪车,93.1%的车早就装了自动刹车。
但8万元以下的车简直像两个世界,五菱宏光、长安奔奔这些国民神车只有2.6%的装配率。
这意味着两年后光是面包车市场就要新增超500万套订单,更别提年销300万辆的“老头乐”升级大军。
某个不愿透露姓名的车企采购经理跟我说大实话:“现在装一套带行人识别的AEBS成本最少4000块,比全景天窗还贵。 ”
但看看国际车企的操作,大众速腾在德国全系标配,引进国内就成了顶配专属,赤裸裸搞起了“安全歧视”。
难怪欧盟2022年就强制所有新车安装,美国拖到2029年的消息被马斯克狂喷“官僚拖后腿”。
最魔幻的还是产业链的反应,曾经的冷门配件突然变成香饽饽。
特斯拉的雷达供应商豪恩汽电,今年股价三个月翻倍,创始人放话要扩产3倍满足国产车需求。
连做公交监控的锐明技术都杀进来,硬是靠给出租车装后视镜大小的刹车模块,去年营收暴涨17%。
走进广州的汽配城,老板们手机里全是新通知:“摄像头必须120度广角,雷达距离检测误差不能超5厘米。 ”
但国产AEBS的技术水分有多大? 某新势力测试员爆料,夜间十次紧急制动至少三次误判,维修师傅私下管它叫“惊魂系统”。
网上疯传的视频里,某品牌测试车对着纸箱狂撞三次,评论区炸出上万条“新规是给修车厂拉生意”的质疑。
要说最赚的狠角色,江苏一家叫万安科技的公司直接卡位关键环节。
他们研发的AEBS+EBS打包方案,一套报价比博世便宜30%,直接包办了小米SU7的刹车订单。
比亚迪和吉利的供应商亚太股份更夸张,车间里每45秒下线一套线控制动系统,生产线工人奖金都翻了三倍。
行业暗战已经白热化。 华为车BU的工程师发朋友圈吐槽:“AEBS这玩意用毫米波雷达是过时方案! ”
小鹏的技术总监连夜发文反驳:“摄像头遇到大雾直接变瞎子,谁敢拿人命赌纯视觉方案? ”
这两家去年的口水战还惊动工信部,最后发现原来是马路标线颜色导致的系统误判。
看看市场上的价格战你就懂了,一套带激光雷达的顶配AEBS要价8000元,廉价版摄像头方案才1600块。
某国产车偷偷搞的“丐中丐”方案,连倒车雷达信号都敢挪用,结果导致自动刹车和倒车影像同时失灵。
网友们调侃:“这下真应了那句老话,便宜车刹不住,贵车也刹不过钱包。 ”
政策推动的速度快到离谱,今年4月交通部刚增加营运车辆强制安装要求,6月车企们就被抓了现行。
后台数据显示,76%的物流公司还没升级车辆,这意味着两年后全国500万辆货车要集体换“刹车大脑”。
昆明跑运输的王师傅忍不住骂人:“去年刚买的新车又要改装,国家咋不直接让车企出厂前搞定? ”
当所有人的目光都盯在特斯拉和华为身上时,真正的隐形冠军浮出水面。
做车载摄像头的虹软科技上半年利润暴涨120%,只用把老算法移植到新芯片就躺着数钱。
连深圳元强电路这种PCB制造商,都因为给AEBS主板供货,市值三个月冲到行业前三。
这场由国家意志驱动的产业变革,正在创造一群造富新贵,也在倒逼每个车主为安全买单。
某机构预测,到2025年中国汽车后装AEBS市场会冲到1200亿,平均每套价格下降21%。
但你打开购物软件搜“改装自动刹车”,跳出来的山寨产品连检测合格证都敢PS,最低标价只要699块。
现在最焦虑的可能是汽车销售,面对客户灵魂质问:“十万的新车光刹车系统就占八千,我凭什么当冤大头? ”
而生产线上的技术总监们更头疼——新规要求的夜间识别行人准确率必须超99%,工厂实测数据还卡在89.7%。
这场由政策、技术和利益交织的安全革命,正让中国汽车产业体验着前所未有的冰火两重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