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再次冲上了热搜榜,但这次可不是因为推出什么新技术,而是因为市值一下子缩水超4600亿,真让人瞠目结舌。
说到4600亿,那可是个啥概念呢?差不多就是把一个蔚来给抹掉,再加上一个理想汽车,余额还剩点零钱。按道理讲,降价应该是个挺好的事,能刺激买气,但特斯拉这次推出“平价版”Model 3Y,反倒让市场情绪变得更悲观了,这是咋回事啊?
市场不买账,主要是因为大家发现特斯拉自己把最值钱的“科技”标签撕掉了,现在开始卖“平价货”了。
这事儿啊,要从特斯拉这回的“花样”说起。
第一,这不算是降价,实际上是“缩水配备”。
以前人们愿意掏高价买特斯拉,不只是为了那块电池和四个轮子,更多的是看中了它代表的前沿科技和未来感。全景天窗、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后排大屏幕……这些,都是特斯拉“未来礼包”里的亮点体验。
这回的“实惠版”呢,直接把那些关键配置都删了,续航也缩水到原来的九成。
就好比你去吃高档自助,结果餐厅说为让你省点钱,把海鲜和牛排都撤掉,只剩沙拉和面包,这不算优惠,不过是“缩水”。消费者心理清楚,价格便宜11%,体验感却跌了快一半,这账谁都算得明白。突然间,大家发现,抛开那些科技加持的光环,特斯拉也不过是一辆普通的电动车,甚至性价比不比国产一些品牌。
第二,大家开始担心,从“科技公司”变成“汽车厂”这事儿,感觉像是产业转型突然变得扑朔迷离,让人觉得有点慌。
要是说消费者的失望只是点点细雨,那华尔街投资者的惊慌失措才是真正的暴风骤雨。
以前,华尔街对特斯拉的估值都跟苹果、谷歌这些科技大佬比拼。因为人们看重的是它的未来:全自动驾驶的FSD、机器人、能源网……卖车不过是实现那些宏大梦想的一个步骤罢了,所以它能得到很高的市盈率。
不过,推出“丐版”车这个举动,明显是在跟市场暗示:我那高科技的故事暂时走不远了,只能通过压缩成本、缩薄利润来促销了。
一下子就把马蜂窝给捅了个孔。投资人最怕的,莫过于这个。数据显示,特斯拉的净利润和现金流一向在下降,现在又主动涉足利润较低的激烈竞争市场,这无异于把原本以“科技公司”定位的估值,硬生生拉回到纯粹的“汽车制造厂”身份。一个汽车厂的估值,怎能支撑起曾经科技传奇的股价呢?这蒸发的4600亿,也正是这股“科技信仰税”被一一抹去的迹象。
第三,品牌那层光鲜亮丽的外衣一旦褪去,“丐版”策略就更加令人尴尬了。
往深了说,就算打算卖经济型车,也得看看这个品牌的号召力还在不在。
五六年前,开特斯拉出去呀,可算是挺有范的事情,它象征着时尚、前卫和身份。许多人愿意为这个“炫耀资本”多花点钱。
如今嘛,这玩意儿到处都是,满大街跑着。要是一样东西变得普遍了,那它就不再代表身份,只变成了个平常的代步工具罢了。
品牌的光环一旦散去,大家就会用最挑剔的眼神看你这辆车的本质,比如做工、内饰、配置、性价比啥的。说实话,这正好是特斯拉的短板。当“酷”不再是饭碗时,一款简配的特斯拉,在配置丰富的国产新势力面前,难免就没有啥吸引力。
你瞧,这4600亿的蒸发,表面上看像是市场用脚投票,拒绝“平价车”策略,但实际上,背后其实是对特斯拉“信仰”崩塌的一连串反应。
接下来会咋样?我瞎猜几点:
这次特斯拉的动作,是不是个战略上的大失误,还是说别无选择,只能拼个断臂求生的举动?它那曾经的神话,难道真的要完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