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豹欧洲销量暴跌97.5%!跨性别营销玩砸了,品牌形象遭重创

最近汽车圈里有个数字,说出来都让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那就是曾经以优雅和性能著称的英国豪华品牌捷豹,今年四月份在整个欧洲市场,一个月只卖出了49台新车。

您没看错,就是四十九台,这个数字甚至不如国内一些热门车型一天的零头。

与去年同期相比,销量直接暴跌了97.5%,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下滑了,这简直是自由落体式的崩盘。

一个在赛道上拿过冠军,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品牌,怎么就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很多人把矛头指向了它有些“跑偏”的营销策略,但如果深入探究,我们会发现,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捷豹今天的困境,是产品、市场和战略多方面问题长期积累的结果。

我们先从最吸引眼球的营销说起。

在如今这个时代,品牌宣传越来越讲究“价值观输出”,希望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连接,这本无可厚厚非。

但捷豹在欧洲的一些宣传,似乎走得有些太远了。

比如它推出的一些宣传视频,时长不短,但内容却让人摸不着头脑。

视频里充斥着大量的彩虹旗元素,请来了变装皇后等代表小众群体的形象,极力展现其对多元文化的拥抱和支持。

这种姿态本身是值得尊重的,但问题在于,作为一家汽车制造商,它的核心产品——汽车,在这些宣传里竟然完全“隐身”了,连一个车轮、一盏车灯的特写都没有。

这就让潜在的消费者非常困惑了,我本来是想看看你的车有什么新设计、新性能,结果你给我上了一堂关于社会议题的公开课。

这种宣传方式的根本问题在于,它与汽车消费者的核心诉求严重脱节。

大多数人买车,关心的还是车子本身好不好看、好不好开、安不安全、配置够不够用。

品牌形象固然重要,但它应该是建立在优秀产品之上的附加值,而不是空中楼阁。

当捷豹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这些非产品的“行为艺术”上时,它就忽略了那些真正想买车的人。

结果就是,原本喜欢捷豹经典英伦风范和驾驶乐趣的老客户觉得品牌变了味,而它想要吸引的新群体,也未必会因为一个广告就去购买一辆几十万的汽车。

相比之下,同为豪华品牌的宝马,单单一台5系轿车,在欧洲一个月就能卖出超过两万台。

一个两万多,一个四十九,这个对比实在太过惨烈,也说明了当一个品牌忘记了自己是卖什么的,市场就会毫不留情地忘记它。

欧洲市场失守,捷豹把目光投向了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并采取了最直接、也最无奈的办法——降价。

这个价格降得有多狠呢?

简直可以用“不计成本”来形容。

以旗下的中型轿车捷豹XEL为例,官方指导价三十多万起步,但是在北京等一些地区的经销商那里,终端售价已经被砍到了十六七万,几乎是打了对折。

而定位更高、售价接近五十万的XFL,优惠幅度更是超过了二十万。

这种“放下身段、跪着卖车”的姿态,按理说应该能换来销量的回暖。

但现实却再次泼了一盆冷水,根据数据显示,即便是这样“骨折价”甩卖,捷豹的主力车型一个月在中国的销量也就在几百台的水平线上挣扎,连一点大的水花都没能激起。

这就说明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现在的中国消费者,已经越来越理性了。

大家不再是二三十年前那样,只认一个外国车标就愿意掏钱。

我们见过了太多优秀的产品,尤其是随着国产汽车品牌的崛起,消费者对于一辆车“值不值得买”有了非常清晰的判断标准。

价格虽然降下来了,但大家会问,这辆车的产品力到底怎么样?

我们就拿最新款的捷豹XEL来看看。

在动力上,它搭载的发动机零百加速时间是7.3秒。

这个成绩放在今天,尤其是在电动车大行其道的背景下,实在谈不上任何“速度与激情”。

要知道,价格更低的小米SU7,已经能做到3秒以内的加速性能,两者完全不在一个维度上。

再看车内,捷豹XEL的外观设计依然保留着动感和优雅,但一坐进车里,那套内饰设计仿佛还停留在好几年前,无论是屏幕尺寸、车机系统的流畅度,还是整体的科技感,都与“豪华”二字相去甚远,甚至比不上很多十几万的国产车。

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它的配置。

作为一款指导价三十多万的豪华品牌车型,竟然连前后排座椅加热这样的基础舒适配置都被取消了。

而在智能化方面,虽然号称达到了L2级辅助驾驶,但硬件上只有少得可怜的几个雷达和摄像头,像并线辅助、360度全景影像、自动泊车这些在国内已经非常普及的功能,它统统都没有。

基础功能缺斤短两,高级配置要啥没啥,这样的产品,即便贴着捷豹的标,即便价格打了对折,又如何能说服见多识广的中国消费者为其买单呢?

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与其花十六七万买一个过时的“豪华空壳子”,为什么不选择配置更高、性能更强、智能化体验更好的国产品牌呢?

面对燃油车市场的全线溃败,捷豹似乎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它做出了一个极其激进的决定:彻底放弃燃油车,向纯电动品牌转型。

为此,捷豹陆续停产了F-Type跑车、XE和XF轿车等一系列经典车型,计划在2025年实现品牌的全面电动化。

这无疑是一场豪赌,把所有的未来都押在了电动车这个赛道上。

这个决策的背后,离不开其母公司捷豹路虎强大的资金支持,据悉捷豹路虎最新的财年利润相当可观,有能力为捷豹的转型持续输血。

然而,钱虽然不是问题,但造电动车,尤其是想在竞争已经白热化的中国市场造好电动车,光有钱是远远不够的。

捷豹之前并非没有尝试过电动车,其推出的纯电SUV I-PACE,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市场上都反响平平,最终黯然停产。

如今,中国的电动车市场已经是高手林立,比亚迪的技术、华为的智能座舱、蔚来的服务、小鹏的智能驾驶,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

一个在燃油车时代连车机系统和基础配置都搞不明白的传统品牌,想要在短短一两年内脱胎换骨,拿出能在技术、体验和成本上与这些新势力相抗衡的纯电产品,其难度可想而知。

捷豹欧洲销量暴跌97.5%!跨性别营销玩砸了,品牌形象遭重创-有驾
捷豹欧洲销量暴跌97.5%!跨性别营销玩砸了,品牌形象遭重创-有驾
捷豹欧洲销量暴跌97.5%!跨性别营销玩砸了,品牌形象遭重创-有驾
捷豹欧洲销量暴跌97.5%!跨性别营销玩砸了,品牌形象遭重创-有驾
捷豹欧洲销量暴跌97.5%!跨性别营销玩砸了,品牌形象遭重创-有驾
捷豹欧洲销量暴跌97.5%!跨性别营销玩砸了,品牌形象遭重创-有驾
捷豹欧洲销量暴跌97.5%!跨性别营销玩砸了,品牌形象遭重创-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