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问现在中国车企里谁最会“闷声发大财”,很多人可能第一个想到的是比亚迪,毕竟它近几年在国内外新能源市场风头正劲。
但其实,有家企业一直低调行事,却在海外市场悄悄赢得了大半江山——奇瑞。虽然比亚迪的年销售量和营收都让人咋舌,出口成绩却远不如奇瑞。
奇瑞这一年出口了大约43万多台车,堪比不少国际大牌,甚至比一些以出口著称的国产品牌还要厉害。
奇瑞这家公司在很多消费者心里其实很神秘,既没怎么大肆炒作,也很少看到铺天盖地的广告。它1997年从安徽芜湖一个不起眼的小厂房起步,现在已经跻身世界500强。
奇瑞能在海外市场扎根二十多年,靠的不是运气,也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早早就盯上了国外市场,专心布局,把本土化做得滴水不漏。
奇瑞的出海故事其实很有戏剧性。
最早的时候,2001年,有位来自叙利亚的车商在北京偶然看中奇瑞的风云轿车,觉得这车有潜力,就一路追到芜湖,硬是想办法说服奇瑞老板把车卖到叙利亚。
那会儿国产车还没什么出口经验,奇瑞也是第一次尝试,没想到12台车一到叙利亚立马卖光,打开了海外市场的大门。
尝到甜头后,奇瑞很快成立了专门的国际部门,比很多现在出口厉害的车企都早了好几年。
这二十多年里,奇瑞的足迹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用户突破1200万。
它不仅在国外建了10个生产基地,还搞了1500多个经销和服务网点,保证当地人买车、修车都方便。
这种“服务到家门口”的方式,让很多国外消费者觉得买奇瑞就像买自家品牌一样靠谱。
奇瑞能在海外站稳脚跟,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懂得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
比如南美很多地方山路多,奇瑞的车动力就调得更强,适合爬坡;中东风沙大,奇瑞专门加厚了车身密封,沙尘进不去;俄罗斯冬天冷,低温启动性能必须到位。
这种细心让当地用户觉得奇瑞的车不仅便宜,还特别实用和耐造。前几年网上就有段视频,一个俄罗斯壮汉直接踩在奇瑞车门上,车门竟然毫无变形。
还有新上市的星途揽月,从高坡滚下来都没事。小蚂蚁车型甚至能承受一辆坦克的重量,这些“变态”测试让奇瑞在俄罗斯成了当地最火的中国品牌之一。
在巴西也是一样,奇瑞的瑞虎8曾经以两万多台的成绩挤进畅销榜前十,甚至有人愿意用自己高价进口车换奇瑞,说明它在本地的认可度有多高。
当然,奇瑞的这种“闷声发财”也不是没有烦恼。比亚迪虽然新能源技术发力猛,但在海外布局晚了不少,出口量还赶不上奇瑞。
比亚迪老板都公开说要向奇瑞学习海外战略,这说明奇瑞的海外网络确实有门道。
不过奇瑞现在也遇到新挑战,像美国从今年9月开始将中国汽车进口关税提升到100%,还出台了各种技术禁令,硬件、软件都卡得死死的;欧洲也征收反补贴税,
短期内想进欧美高端市场几乎不可能。
这些政策压力下,奇瑞现在出口主要集中在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市场,卖的还是10万块上下的燃油车,利润空间有限。
国内市场新能源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奇瑞也在拼命转型,跟华为搞了智界品牌,推出高端新能源产品,还让老板亲自上阵直播试驾,想靠新能源再打一场翻身仗。
奇瑞的掌舵人说过,企业就像在高速前进的时候蹲下来系鞋带,现在鞋带系好了,关键看下一步能不能换上新能源这个新引擎,继续在海外跑得更远。
对于这个靠稳扎稳打赚了二十多年海外钱的车企来说,未来到底能不能继续领先,不是靠运气,而是看它能不能跟上市场变化,踩对节奏。
无论结果如何,奇瑞这条海外路,已经给了很多中国企业一个值得学习的样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