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70名小米SU7 Ultra车主扛旗“退一赔三”计划集体诉讼

小米SU7 Ultra的拥趸们,如今心绪难平。并非沐浴于新车落地的喜悦,而是因那价值不菲的“镂空碳纤前机盖”,顿觉遭受了一记“闷棍”。七十余位车主集结成队,掷地有声地喊出“退一赔三”的诉求,誓与小米对簿公堂。

此事听来颇具荒诞色彩。斥巨资选配一个“罩子”,结果发觉这玩意儿并无实用价值,甚而普通版本亦能捯饬出个七八分相似的替代品?但凡稍有脾性者,恐怕都要惊呼“What the heck?”

超70名小米SU7 Ultra车主扛旗“退一赔三”计划集体诉讼-有驾

伊始,小米的文案宣扬“双风道空气动力学设计”、“辅助散热”、“抬举下压力”,字里行间尽显高屋建瓴之势。车主们闻之,此物定能助益性能,那还犹豫什么,果断安排!孰料?实则不过是个“扮靓物件”。

小米亦出面致歉,称“信息表述不够周详”,给出的解决之道是:未交付的可更换回铝制前机盖,已提车者赠予两万积分。这积分能作何用?能将那“智商税”兑换回来么?显而易见,车主们对此并不感冒。

何以闹得沸反盈天?究其根本,乃是信任体系的崩塌。

一方面,消费者对“碳纤维”一词,天然怀揣一种高端、性能的憧憬。犹如当年攒机,谁不想配个“独立显卡”,顿觉格调瞬间拔高。小米恰恰拿捏住这种心态,将一个“盖子”精雕细琢成“性能神器”。

另一方面,小米过往积攒的口碑,亦令消费者甘愿为其解囊。忆当年,雷军可是高举“为发烧而生”的旗帜,硬是将小米打造成国民品牌。时至今日,你却告诉我“发烧”不过是个噱头?那所受到的精神冲击,可远不止于金钱的损失。

更饶有趣味的是,小米汽车的副总裁出面驳斥流言,称自己从未说过“退订小米会崩塌”云云。可这番说辞却直冲热搜榜首,足见大众对小米的“灭火公关”并不认可。

超70名小米SU7 Ultra车主扛旗“退一赔三”计划集体诉讼-有驾

老实说,“退订崩塌”这等言论,未免有些危言耸听。但其背后折射出的,是小米汽车所面临的莫大压力。新能源汽车这片红海,竞争白热化,特斯拉、比亚迪、蔚来、小鹏……个个皆非善茬。小米入局较晚,要想站稳脚跟,务必拿出看家本领。

区区一个“镂空碳纤前机盖”风波,便足以警醒小米,其在营销、品控、售后等环节,仍有诸多课业亟待补齐。

当然,此事亦不能尽归咎于小米。消费者亦需理性看待“碳纤维”这种材质。它确乎轻盈、坚韧,但并非点石成金。并非所有碳纤维制品都能提升性能,亦非所有“镂空”皆能增加下压力。

当我们习以为常地将矛头指向“商家虚假宣传”之际,是否忽视了消费者自身对产品性能的盲目崇拜?

实则,此事置于更广阔的视野之下,亦是消费升级浪潮中的一朵浪花。人们荷包渐鼓,都想购入更优质的商品,却往往容易被商家的营销攻势所迷惑。

最终,这桩事会如何收场?是小米让步,予车主们一个心满意足的补偿?抑或是双方对簿公堂,交由法律定夺?

无论结局如何,都衷心期望此次事件能为小米,以及其他意图涉足汽车产业的企业,敲响一记警钟:造车并非仰仗营销便能一蹴而就,还需脚踏实地做产品,诚实守信讲真话。毕竟,消费者并非草包,谁在虚与委蛇,他们心知肚明。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